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全人类的深切关爱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马克思放弃了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展开对旧世界的道德批判,主张贵在改造世界,对经验事实进行辩证思考,而且确立了一种全新的道德理念,谋求出其伦理理想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果仅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通过内部矛盾斗争来发现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那么研究"颠倒"问题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内容是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简单地把辩证法从思辨哲学中抽出来就破坏了黑格尔哲学的一致性。既然黑格尔发现了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用辩证法的逻辑推出了完全错误的内容。应该回到黑格尔哲学理论本身,发现其作为哲学前提的"自我意识"的思辨本性。马克思的真正意图就在于消解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元价值,在现实的解放的意义上重新确立黑格尔的自由哲学。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一书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围绕此问题,德里达在文中表达出这样一种思想:"马克思的幽灵"作为一种活的精神,其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代表着一种伟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现实性",更在于它的"可能性"。正因为这种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才不断发展。我们应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一种"可能性"的视域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推进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博士论文主要是通过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哲学与现实的问题上遭遇到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对这一矛盾的思考即寻求自我意识哲学出路的努力,离不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这一理解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展开的,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超越维度和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关怀维度,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辩证法根源于人的实践性存在方式。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日益凸显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辩证法的世界性意义,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必须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优越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哲学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是学术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以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依据,揭示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抽取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怀特海在机体思维、辩证思维、关系思维和实践—过程思维方式下,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依循感性活动论与历史逻辑形成了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机械宇宙论的生命观,并在现实世界、宇宙整体中探究具体主体的生命本质确证、过程展开、意义体现、价值实现等问题,呈现出共通性。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人学,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前提,在其能动的感性实践活动中确证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借助"两种生产"区分种生命与类生命,通过劳动和物质生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展现了个体主体的人与他者、自然、社会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在社会历史之维呈现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寻过程;怀特海则基于有机宇宙论,通过对"现实实有"这一生命最本源生成方式的发生学和形态学描述,寻求宇宙秩序,阐释宇宙的进化与发展,揭示宇宙创化之下个体生命的生存之道,即在创造性进展中超越当下,在不断冒险中实现自我,同时因双向的因果效验建立生命个体与宇宙共同体的有机联系,进而走向具有和谐秩序的宇宙文明。因此,二者的生命观无不有助于摆脱现代性急难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路径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这集中体现在本体论、自然观和历史观三个方面。当然,具体结论的差别只应当被理解为不同理论路径所衍生的偏差,而不是像保罗·托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那样解读为思想上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关注的主题,黑格尔通过伦理实体的发展试图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马克思则通过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通过比较发现,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上,黑格尔的思想是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有继承也有超越,就继承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问题意识并在其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中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超越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根基上的超越,即马克思通过辩证方法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有了更为牢固的社会根基——实践唯物主义,而黑格尔的和解是在观念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察试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初始关系、问题演进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确定直至问题解决等三个基本环节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过程是以马克思与传统世界的观念决裂开始直至马克思的死亡为结束的以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主旨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2.
卡弗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书在中国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西方马恩差异论的典范文本。在该书中,卡弗表达的马恩差异论首先是一种阐释方法论意义上的差异论,其后才是一种"属的差异论"。他的阐释学的差异论是一种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卡弗没有考虑到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故作为其分析结论的"属的差异论"存在巨大缺陷,这反映了他在理解马恩思想过程上的肤浅、狭隘和独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黄斌 《理论导刊》2013,(9):49-52
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关注与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显著特征。因教条化、"科学化"和庸俗化理解而质疑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存在,不仅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本真精神,更遮蔽了人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认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呈现,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对旧世界政治制度的道德批判、对经验事实的辩证思考和对伦理理想实现途径的谋求,构成了马克思政治伦理的问题视域,也体现了马克思学说"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扬弃途径上都有差异。马克思将异化的产生归结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而卢卡奇则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表现形式上涉及了许多马克思没有论述的方面。马克思认为通过暴力革命来克服异化,卢卡奇则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为传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宣传作了大量的论述和深入的研究。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宣传思想在宣传的视域、宣传的体制、宣传的目的、宣传的典型、宣传与理论的关系、宣传的自由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差异性比较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相关宣传思想,有助于指导我们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宣传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房立洲 《学理论》2012,(16):68-69,8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化和异化是个经常的话题。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物化和异化理论并据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手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秉承马克思的衣钵,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下简称《意识》)中再次对物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但他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拟从两人对物化概念的理解、对物化产生根源的论证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张文喜 《理论探讨》2004,1(1):23-27
我们十分习惯认为,黑格尔哲学乃西方形而上学的大聚集、西方形而上学的终末与界限,故此,黑格尔也成了辨读西方形而上学的钥匙,及其呈现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之间联系的一个链条。入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话的语境之中,最终可发现,他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其深层标志不一,本质意义上的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颠覆,要是没有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一维度,那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自我意识到强调社会特质,再到强调自由自觉的劳动,直到最终强调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物质生产劳动的思想发展过程.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不仅以物质生产劳动将人与动物相区别,而且也以现实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现实存在.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应该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