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
王阳明"致良知"论,是其心学的最高概括,蕴涵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良知"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致良知"论充溢着强烈的道德实践精神,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儒、佛两家互动互补的过程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和以佛性为代表的心性论,在心性思想上表现出广泛的一致性。本文主要就儒礼和佛戒的内在思路和自我价值判断的一致性追行论述,说明两家的心性论虽然在表象上相去甚达,但实质上并不冲突,反而互相吸取容摄。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内涵丰富,其中所蕴含的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破心贼”“行方圆”“致良知”三个方面。他认为当私心杂念泛起,“恶向胆边生”时,一定要果断拔出“规矩”这把“利剑”,斩除“心中贼”,以达到“致良知”的廉政效果。在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当下,积极借鉴王阳明的廉政思想,“破心贼”以筑牢思想基础,“行方圆”以完善制度体系,“致良知”以实现知行合一,对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2)
王阳明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学术创作中,把《大学》中的"致知"学说和孟子理论中的"良知"学说充分融合起来,从而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无疑这一思想的表述和内容才是王阳明学说最后阶段的集大成理论,也是王阳明哲学思想最本质的地方。他把"良知"说和人的实际力行充分融合起来,以此来把行动的真实力度嵌套进"良知"说的理论当中,从而使得本源性的良知具有了实践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闻文 《学理论》2022,(7):41-45
《拔本塞源论》作为王阳明晚年的重要著述之一,其包含了“万物一体”“圣人之学”“理欲之辩”等重要思想。而其中对理欲关系的阐释更是切中与精练,这不仅体现在他把理欲关系与其他思想结合在一起论述,从而更加通透地阐释了这一学说,既区别于程朱理学所言之理欲的内涵,又从心学的层面对其进行新的赋义;而且更可以从中窥见理欲关系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即理欲关系作为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贯穿于其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之中,并统摄这些思想。继而由对“理欲”关系的立与破,一方面阐发其心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导归圣人之境,以承继儒家道统。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6)
二程学说之间有着共同开创、不断发扬的前仆后继关系,程颐后来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与完善。程颐区分性、气,提出"性即理",既内含性、气,又以心、性、情三者为一,给理的认知提供了本体依据。从而明确论述了在程颢那里"不容说"的天命之性,为之找到本体的挂搭处。而"涵养须用敬",格物之初需要人心有意为之的观点,也使程颐的工夫论克服了"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的矛盾,为理的认知找到了现实的可下手处,在理学体系上较程颢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八百年前朱熹与陈同甫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战 ,历来被称为“王霸义利”之辩。作者从这场论战中看到了社会历史存在的不同心性理论。本文认为 ,规定历史本质的不是物的存在 ,不是政治、法律、制度 ,而是人心人性 ;并认为要想达到国运昌盛亨通 ,应该培育涵养纯正厚重的人心人性 ;只追求目的工具合理性 ,忽视价值合理性 ,以浅薄的功利目的调动整个社会进行物欲竞争 ,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赵心业 《学理论》2013,(7):50-51
王阳明良知天理的心之本体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是相通的,但二者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方式、方向不同。于一念发动处克倒不善讲的是道德情感的控制,这与"自我"的概念相似,但二者对知觉发生作用的先后认识不同。主观能动性在此的体现也不同。在方法论上,真我论思想不同于人格结构理论,不具有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历代儒家大师都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这些观点有: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的发展观,心理毕生发展观,这些观点互为支持,相互论证着,能相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为了建构中国化的本土心理学以及适应当代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对这些文化宝藏进行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赵雁 《学理论》2012,(21):41-42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生长环境、时间长短等几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对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行历史的考察,找出它们的异同,并以佛教中国化为借鉴,看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杜以向 《理论导刊》2012,(8):105-106
人性论是一切伦理的起点。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善论和基督教的原罪论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深远。本文对二者在善恶的概念和来源、人性超越的途径和社会教化的方式等方面异同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并指出了两者之间可以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基石,生命观直接影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相碰撞,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也启示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两种生命观的语境出发,分析比较了二者的渊源历程,探讨了其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不同点,并分析了各自的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和金钟儿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有血有肉的妓女形象,其闪光点源于她们对真爱的追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没能实现幸福新生活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良路上的悲歌。杜十娘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但金钟儿却通常不为人所知,这确实值得可惜之事。通过杜十娘和金钟儿形象的对比将金钟儿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发掘出来,显示出这一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威廉·莱斯和岩佐茂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脉相承,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路径、理论视阈和理论旨趣等方面的明显不同.对二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梳理和比较,既有助于加深对他们各自理论特质的把握,亦有助于我们从中洞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推崇市场理性与竞争逻辑,将竞争视为公共管理领域普遍的战略架构;而新公共服务则更加倡导公民本位的合作秩序理念.从公共管理宏观视域重新反思市场霸权话语下的竞争逻辑,竞争法则有其限度和适用范围,政府公共领域更应倡导民主行政基础上的多元合作秩序的建构,这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发展、历史沿革、文化基础、社会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将之作为两个福利丛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东亚社会福利的认识。研究发现,两个体系在社会支出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福利责任、社会政策导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探索东亚福利模式可将两个体系福利体制之比较作为一种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