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句话一直是"石油圈"里的至理名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石油不过是工具,经济不过是手段。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到叙利亚战争,世界格局之变才是大国纷争的焦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2010年年底"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以来,阿拉伯世界的中东国家陷入巨大的政治变局和社会动荡之中。自2011年起,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自由军"和政府军交火,叙利亚国内战争爆发。及至目前,战争和冲突并没有停息的迹象。在反对派和政府军背后,一直有着美俄大国的影子。伊斯兰极端势力"伊斯兰国"的加入,以及随之相关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震动着整个世界。美俄的外部势力的干预,将叙利亚作为大国利益的博弈场,使得叙利亚局势更为复杂,前景难以预料。理解叙利亚问题,分析美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将有助于做出预见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军队机关报《红星报》最近公布了俄军事学说(草案)供讨论。从该文件和此前俄军界、学术界发表的言论看,俄罗斯根据冷战后,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其原有的军事学说尤其对核战略作了重大调整,把核武器视为制止战争和打赢战争的最有效武器、确保大国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支柱。因此,核战略成了俄新军事学说的核心要素,这一要素被称为“现实遏制”核战略。俄罗斯拥有同美国旗鼓相当的核力量。苏联解体之初,俄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1992年1月宣布继承1982年苏联承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然而,…  相似文献   

4.
列宁时期民主的集中制可以概括为十一项基本内容。战争时期的极端集中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国内外战争刚刚结束,俄共十大与列宁即对和平时期民主的集中制作了初步设计:考虑一种“新的政治政策”。  相似文献   

5.
姜毅 《瞭望》2003,(39)
9月24日开始的普京华盛顿之行,既是对因伊拉克战争而受影响的俄美关系的一次重要修补,也是俄美总结过去两年关系发展历程、争取新未来的又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一场俄乌“天然气战争”,将俄罗斯推上了国际能源和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由此引发的担忧、恐惧、指责、愤怒和反思等各种情绪和声音扑面而来。事实上,打造能源超级大国并借此恢复俄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是普京政府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国际能源市场将注定因俄的崛起而不再平静!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民国是近代中国快速转变的历史时期。清末新政后,各个地区开始重视女子教育,黑龙江地区作为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和边陲重地,在各县区也大规模开展了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保持着稳定发展。论文分析了黑龙江女子教育背景,具体分析了女子教育的不同层次;认为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禁锢思想的束缚;提高了女性的自身素质,对民国初期全国女子教育的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洁  伍启杰 《学理论》2009,(11):51-52
近代黑龙江森林工业是黑龙江林业经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黑龙江林业经济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之中,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俄、目的巨额资本输出依靠本国侵略势力始终在黑龙江森林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而本省的民族资本利用一切发展机会奋起抗争,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本文就近代黑龙江民族森林工业利用区域性独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不仅没有垮掉,而且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国际国内特殊历史时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美空军空间作战中心首次举行了以太空为主要战场的大型军事演习后,俄军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导弹发射演习。先是俄战略火箭军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一枚"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尔后在巴伦支海海域的俄北方舰队的一艘导弹核潜艇和俄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分别发射了海基弹道导弹和三枚空基巡航导弹,导弹均准确地击中了远东堪察加半岛靶场上的既定目标。这是俄自建军以来首次使用陆、海、空基导弹同时实施精确打击的演习。这不仅显示俄军21世纪重振大国雄风的决心,也初步反映出俄军打赢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核战争…  相似文献   

10.
谢荣 《瞭望》2003,(17)
伊拉克战争已基本结束,作为在伊有着重要经济利益和在海湾地区有着重要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的俄罗斯来说,参与伊战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俄曾经同萨达姆政权长期保持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并坚决反对对伊动武,俄与美国双边关系因伊拉克危机出现紧张。就在俄参与伊重建和维护在伊利益都将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的情况下,俄  相似文献   

11.
慈一 《慈善》2021,(1):38-39
黑龙江省,简称黑,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省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貌特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多条河流;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众多湖泊。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区域腹地,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我国对俄罗...  相似文献   

12.
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将赴俄罗斯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这是俄美在伊拉克危机问题上出现分歧,进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以来的两国首脑首次会晤。其实,早在美对伊开战不久,布什就对普京伸出了修复俄美关系的“橄榄枝”,曾派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斯出访莫斯科,就美俄在伊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及合作事宜与俄进行紧急磋商。5月中旬,美国务卿鲍威尔出访莫斯科,同俄总统普京、外长、议长等政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鲍威尔之行的首要目的就是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冷淡的美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俄行散记     
郑浩 《侨园》2012,(5):38-39
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这条江我们称黑龙江,俄人称阿穆尔河.江面最狭处只有750米.就这一箭之距划出了两个国度、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两种迥然不同的"小千世界"…… 红色印记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属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亚洲部分.该市经济不甚发达,导游说有点像中国的西北地区,对此我并不苟同,你能说我们的黑河像非洲国家的首都吗?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0)
甲午战后,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中国沉沦,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活动,日俄矛盾日益尖锐,英日在共同对俄的基础上互相接近。基于远东格局的这种变化,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期待"联俄制日"。1896年,中俄签订的"中俄密约"和《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是清政府实施"联俄"政策的结果。清政府本意是"联俄制日",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出兵占领东三省,中俄矛盾激化。中俄东三省交涉,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各种力量介入其中,受其影响清政府由"联俄"走向"疏俄"。  相似文献   

15.
张向凌 《理论探讨》2003,(5):117-121
我们要振兴黑龙江,建设黑龙江,发展黑龙江,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黑龙江。分清黑龙江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是正确认识黑龙江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自己的历史,黑龙江是"北大荒"、"大荒片"吗?三江平原是"亘古荒原"吗?黑龙江的历史只有四五千年吗?哈尔滨的历史只有百年吗?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了与许多学者和考古专家的多次热烈讨论,可以肯定地说,上述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东进,图谋远东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1896年6月,中俄为了共同抵御日本的威胁,秘密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此条约使沙俄取得了沟通太平洋海滨的筑路权。中俄成立道胜银行来解决修筑中东铁路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华俄道胜银行名义上虽系中俄合营,然而事实上权利由俄人把持。道胜银行发行的纸卢布为什么叫"羌帖"?历来众说纷纭,最有可能的说法为"契丹卢布"一说。  相似文献   

17.
俄美自去年10月启动"2 2"会谈机制后,3月17日和18日,两国外长和防长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晤,重点讨论了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以及反恐合作等问题。从结果看,双方在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反恐合作以及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反导部署问题上分歧依旧,未能取得满意成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冲突的起因涉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冲突的解决牵动着俄美等大国的利益,错综复杂的格奥冲突虽不至于酿成大规模流血战争,但在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战争的道德问题总会被人们从两个方面来谈论,一方面是"战争权利伦理",另一方面是"战争行为伦理"。所谓"战争权利伦理"是指一场战争是否正义,是否应该存在这场战争。而"战争行为伦理"则是指战争中用到的手段和武器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当今战争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战争的毁灭程度也越来越强,对"战争行为伦理"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当今世界,高技术武器被各国军事家广泛关注并极力提倡发展和使用,但是高技术武器却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人员伤亡更加惨重、国家经济负担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20.
李恩平  贾冀 《理论探索》2011,(1):81-83,9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围绕人才管理展开的全球化"人才战争"也愈演愈烈。为了使我国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人才管理的先进经验,树立"以人为本"和"管事理人"的管理理念,把对员工的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和储备海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建立健全规避人才流失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