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公正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为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通过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以现实利益问题为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将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科学发展、求真务实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政治发展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公共政策是政治实体为了实现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从政治制度上作出的理性安排。民主与公共政策息息相关,多元主义民主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公共政策树立价值导向、提供制度保障、确立程序规范,以更好地体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促进社会长期稳定的新思路——论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危害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促进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传统"治标"式的维稳方式忽视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改善,导致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高昂,效果欠佳。扩大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而具有"安全阀"和"稳定器"的功能。当前城乡、地区之间差别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有碍社会公平,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维稳不是社会治理的终极目的,而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但我国现阶段维稳制度并不算完善,以基层政府维稳为案例,其在维稳态度、维稳目标、维稳主体、维稳方法以及维稳回应性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缺陷,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维稳效率和维稳质量。而社区的建立和介入,则是弥补和完善我国基层政府维稳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基层政府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畸形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催生了片面维稳的盛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尴尬处境。片面维稳模式下,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等手段,来实现短期内的社会稳定,损害了社会公正,压制了民权与民生,影响了政府的合法性。现阶段,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就是最大的维稳。破解维稳陷阱,根本之道在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最终落到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纲领性文件,五大发展理念以民生为关注的中心,以人民利益至上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体现着马克思关于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因此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以此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坚持解放思想、党的领导、民主法治,必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5,(6):50-55
政府审计的本质决定了其和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发展过程也依次经历了监督评价、免疫系统、国家治理等三个阶段。国家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的新变化与要求,主要体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保障民生和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功能等四个方面。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与着力点,主要体现在预算审计、公共政策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指针、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理想。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1.
张玉磊 《理论探索》2012,(6):117-120
实现公共危机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从政绩导向的静态维稳观到重视公共需要的民生观的转变,实现公共危机的民生治理;在治理主体上实现从政府一元治理到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变,实现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在治理结构上实现从机构裂化到部门协同的转变,实现公共危机的协作治理;在治理环节上实现从重应急处置到各环节并重的转变,实现公共危机的全流程治理;在治理手段上实现从传统手段到信息技术手段的转变,实现公共危机的数字治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民主》2010,(8):3-7
<正>一、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及其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理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所谓核心价值,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发展起维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类价值理念和理想形成的"场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三重导向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精神动力功能、道德支撑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先进性三重内在属性;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理论创新和保障民生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与利益共享是实现利益均衡的重要途径,民主作为一种利益均衡机制,是民生建设的制度保障。资源型地区由于在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等方面缺乏民生意识和民主机制,导致利益失衡,引发生态破坏、贫富分化、价值扭曲等社会问题。因此,确立民生目标、加强民主建设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利益均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和规范国家职能履行这两个层面为民生建设提供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合理分配民生资源;落实民生权利救济,依靠法治途径化解社会矛盾;以法治思维创新建设方式;强化权力监督,保障民生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刘长 《学理论》2009,(26):62-63
和谐社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非监禁刑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刑罚人道主义和回归社会的理念。作为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非监禁刑在我国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现实需求。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进行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生诉求和维护公众利益。将民生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从民生政治的视域解决当前社会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政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意在:以转变治理理念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目标,以治理制度变革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核心,以治理资源整合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础,以基本公共服务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重点,以民权法治化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进庄 《学理论》2010,(11):126-127
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民生"成为整个社会热议的焦点,如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发展民生成为所有关心民生、关注民生的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检察工作的实践,从分析检察工作与保障民生的渊源入手,进而梳理目前检察工作在保障民生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探索民生检察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住房保障作为一个涉及面广、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社会、伦理问题。政府在住房保障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者和分配者,其应当更深刻地领悟住房保障背后的伦理价值和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伦理观和权力观,以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连接和谐与诉讼的纽带,是二者融合的基石.诉讼内的和谐要求诉讼参与人之间、国家专门机关之间及国家专门机关与各诉讼参与主体之间是和谐的,体现程序正义,实现诉讼内的和谐要从转变观念以确立现代诉讼理念、完善诉讼制度以保障诉讼公正高效进行着手.而通过诉讼实现社会和谐强调的是诉讼作为一种权利救济途径和纠纷解决方法,应发挥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功能,起到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实体正义应是其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