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从区域、性别、留学生的角度,阐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特点:东德的高等教育扩张比西德快;参与高等教育的女性增长率从1980年开始一直是正增长,在1990年到1995年是剧烈增长,至2002年增长率超过男性;德国学生数量的增长是由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吕芳 《学理论》2010,(14):162-163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同年,中国也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中日两国的交流在之前长期的民间交流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政治保障。电影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在这时开始发挥了其重大作用,成为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的媒介,当时,大批优秀的日本电影越过日本海峡进入中国,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中国人民了解自己邻邦日本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真正具有学术意义和比较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始于竹内好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同人。继竹内好之后,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加起来,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涉及这一论题,进入八九十年代这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真正具有一定理论建树和思想深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相比之下,伊藤虎丸的研究以其宏阔的思维视界和独到的理论深度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2,(1)
21世纪以来,生态帝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帝国主义本质上是新帝国主义的一种类型。资本的掠夺本性和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通过研究生态帝国主义,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提升社会生态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防御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要深入推进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模式,完善制度建设;要辩证看待资本逻辑,警惕生态陷阱,保障生态正义;要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成生态治理的全球合作。通过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4)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为其追求的目标,对社会变革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描绘了一幅崭新的社会蓝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生态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一个由诞生到成型再到完善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7)
湖北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幼稚园。在此之前,中国儿童教育基本都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20世纪初,以湖北幼稚园的诞生为转折,中国近代幼教机构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中国儿童教育也逐渐学校化、机构化、社会化,幼教领域展现出新的面貌与风采。本文将以湖北幼稚园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推动力量、筹办始末、教育模式、对后世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从而归纳出清末新政时期以湖北幼稚园为代表的幼教机构所共有的西学东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著述牢牢把控着国乐译介话语权,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不同”解读为“不及”与“原始”,塑造了国乐在西方的负面形象,对当前国乐译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考察史料发现,利玛窦、曾德昭、杜赫德、阿里嗣的著作和《大英百科全书》(第七版,1842)等著述是这些负面印象的主要权威来源。当代国乐西传的译介实践应重新审视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探究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国乐的译介与传播,逐渐清除西方社会对国乐的负面印象,以期为新时期的国乐西传、文明互鉴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8):23
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改造呼声的日益高涨,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如实用主义、工读主义、互助论、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行会社会主义、平民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向中国涌来。在各种主义、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主要有刘师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6):23-23
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改造呼声的日益高涨,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如实用主义、工读主义、互助论、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行会社会主义、平民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向中国涌来。在各种主义、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主要有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的探索、张东荪对基尔特主义的探索、周作人等对新村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英国转变对欧洲的政策,由英美关系环退守英欧关系环,这是英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于这次转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看清国际局势,看清同样作为岛国的日本外交将何去何从.当今国际,日本在日美关系环和日本与亚洲关系环问题上徘徊不定,是脱亚入欧还是脱欧入亚?日本外交的这种举棋不定,对日中关系及日本的发展和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近百年间,中国社会在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痛苦中,跨越了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清统治者为弥乱固本,维护帝国统治,在不断强化国家权力机构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广大乡村治域的渗透和控制。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其扶植的敌伪政权,对东北及其他沦陷区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腥风血雨中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调整和处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前后不同的选择。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政权经历了由工农代表苏维埃到人民民主政权的历史嬗变,与此相联系,她所领导的乡村基层政权也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理论探讨》2001,(5):35-37
"新民"是梁启超构想的理想人格.梁启超关于"新民"之诸种品格的理论设计,在当时的中国以至当下的中国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俄罗斯伦理思想自成一派,在发展上直取宗教唯心主义的简单脉络.伦理思想与西方的非亲缘性、宗教伦理的本体性、伦理学研究的抽象性以及道德判断的非现实性等特点证明了俄罗斯伦理思想深厚的唯心主义根基和传统.伯恩斯坦及伦理社会主义的推行、伦理神秘主义特质和美学浪漫主义等因素是俄罗斯伦理唯心主义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而哲学船事件与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分化、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西方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社会达尔文思潮的影响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唯心主义体系迅速走向衰微乃至覆灭.伴随着伦理唯心主义由盛至衰的另一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模式在俄罗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陈亮 《理论探索》2019,(2):92-99
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贸易战方面达成了暂时休战的共识,也为我们反思2018年应对贸易战政策手段的得失留下了时间。中美贸易战日益呈现出与20世纪后期美日贸易战相似的特点。日本虽在贸易战前期应对策略得当,加速了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也在90年代初因为应对策略不当而陷入"失去的十年",其"先胜后败"的教训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当前我们应以美日贸易战中日本的应对策略为鉴,吸取日本应对贸易战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加全局的意识、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理性的方法应对贸易战。  相似文献   

15.
田晶 《侨园》2020,(2):19-21
妄图使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大陆政策追求的第一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满蒙问题的意见。到九·一八事变前,各种意见阐述的越加清晰。而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武力侵占的策划。独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及称霸亚州和世界战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大尺度着眼,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苏联、前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条件下的模式化社会主义,中国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从正反两面证实: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原则型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向和前途。预见式社会主义、模式化社会主义、原则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