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疾患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进 《青年研究》2004,10(12):36-41
本研究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资料,从边际人格、人际交往、家庭因素和学校制度因素四个维度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个体边际人格的特征、人际交往的危机、代际期望的差异以及学校制度的偏离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格危机现象,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尖锐矛盾在西方人精神、心理上的集中体现,是西方人格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特殊符号。通过分析现代西方人格危机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特别对极端人格现象——自恋性人格特征的分析,揭示由其引发的人们对于生活意义与人的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当今社会在健康人格塑造上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凯 《理论探讨》2022,(3):152-156
《论语》是中华文化原典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君子人格是其中论述最多的一种人格范式,关系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的精神特质维度、个性品格维度以及心理素养维度等不同方面。对《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进行深入解读与价值挖掘,对于重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做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塑造高尚的君子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不同呢?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抽取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128名与非独生子女315名进行比较研究,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人格特征,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毕志纯 《求知》2013,(2):43-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习报告精神,分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深刻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考验,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一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得员工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追求取向增强了,政治、精神、道德、人格追求的取向淡化了。二是社会转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本文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对于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少子女家庭、城市家庭、汉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要高于多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不会受到子女性别的影响,但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8.
柳絮  顾正贵 《学理论》2009,(28):271-272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其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取向对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讨论了小学生的年龄界定、心理发展特征和适合其心理的探究式学习价值取向: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高度的自主参与、合作和思维锻炼是该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调查表明,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取向、城市取向和家庭取向等都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增强。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例如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农村而到城市打工,学界已有众多的研究。众多调查认为,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价值追求集中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10.
田家豪 《学理论》2012,(13):132-133
军校本科学员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军未来的发展,而毕业分配是军校本科学员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压力源之一。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对某军校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各一名学员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对他们有关毕业分配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概括了学员对待毕业分配的总体认知状况,探究了学员毕业分配心理中的人格特质因素、地域因素和家庭因素,总结了学员毕业分配心理中的两个过程性特征,对进一步加强学员思想教育和毕业心理疏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格作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人格范式,展示了对"求真"的理性探索,表现了对"向善"的深刻诠释,凸显了对"崇美"的完满体悟。然而,随着工业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当前生态人格出现了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桎梏、人类对自然的冷漠占有、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困境等方面。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体人格危机,需要通过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注重生态实践等途径塑造日臻完满的生态人格,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格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期望是预测教育成就的稳定性指标。以往研究主要以青少年的大学期望作为研究目标,对大学生的读研期望缺乏关注。在经典教育期望研究理论基础上,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读研期望的影响以及高校特征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出身于优势家庭的大学生的读研期望更高(尤其是出国读研的期望),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985/211高校学生(或高校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的读研期望更强。高校特征存在中介效应,这部分解释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读研期望的影响。读研期望的背景差异或许成为家庭优势地位代际传递的隐藏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在人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内在的人格力量始终是推动他遵循一定的价值目标前进的内驱力。对此,领导者也毫无例外。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思想,人格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个体本质较为稳定的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以其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和神经反应类型同他际遇的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关系构成矛盾的统一,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从人格的定义看,人格包括人的生理特点及心理、文化、社会、道德品质和审美等多方面的内容,一个人的这些内容较为稳定的本质的统一就是人格。其中人格的生理特征主要来自先天的遗传,而心理、文化社会、道德品格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则是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与实践。人格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可变性和阶级性等方面酌特征。通过以上对人格的一般了解,再回头看看“领导者的人格力量”究竟是什么?所谓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以自己健康高尚的人格来形成对下属心理上一种无可抗拒的正义道德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统御力,是一种精神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吕妍 《学理论》2013,(15):189-190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价值取向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以儒家"仁义为上"价值取向、墨家"功利为上"价值取向、法家"君权为上"价值取向、道家"贵夫无为"价值取向等为主要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文化互相激荡吸收,体现出了价值取向的交融与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其中很多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元选择--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对 55名中学生访谈发现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青少年处于第二偶像人格崇拜的阶段。崇拜对象的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政治家、父母亲人和文体明星为青少年主要的偶像。青少年崇拜的价值取向是奉献和卓越的才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大多数人群已摆脱了贫困,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家庭,比如贫困家庭、病残家庭、单亲家庭和孤儿家庭等。来自这些家庭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个人心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弱势群体和人格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的现状及人格表征进行分析,提出弱势群体家庭对大学生人格负面影响的基本对策,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关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福利概念是广义层面上的 ,不仅考察与物质生活有关的客观指标 ,更关注非物质的、与个人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相关的主观取向。在详尽描述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子女与双亲家庭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对相关政策、法律援助和服务作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价值本质和特征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价值导向是价值论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价值本质是主客体的效用关系,是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存在的,具有客体为主体"所用"、"相一致"、"相符合"和"相接近"的规定性。研究价值特征主要是研究主体特征,即,因主体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和主体变化而表现出价值的不同特点,这些特征呈现出价值主客体效用关系中客体相对稳定与主体相对活跃的动态性规律。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价值导向总是处于支配地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总体上一定趋于社会的价值导向,有时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学研究,向来是以人格为中心的价值研究。作为楚辞研究的中心,屈原的人格话题自然经久不衰。屈原以生的追求,体现了其生命的价值;又以死的选择,升华了他的人格价值。从屈原作品中香草美人所喻的内性美、君臣关系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可以深刻透视出屈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等8个城市的2426名未成年人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特点是:价值意识呈积极向上态势、价值取向存在轻度功利化倾向、价值行为显现“自我”情绪、价值认知呈亚稳定态、价值期望有理想化色彩、价值选择出现矛盾现象。未成年人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负面因素影响价值意识、社会分层影响价值选择、学校教育影响力减弱影响价值取向、父母亲情影响价值行为、同伴效应影响价值期望、性别差异影响价值判断、城乡差别影响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