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8,(11)
《哲学问题》一书是罗素自认为的代表作之一,其里面的内容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罗素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加上阐述方式的通俗化,使得该书成为哲学爱好者的入门书籍。在该书中,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是罗素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从明确感觉材料的相关概念入手来论述罗素关于事物知识的认识,并总结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罗素认识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量罗素的自由观,可以从罗素关于自由的内涵、自由的价值和自由的限度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展开。根据对其理解的阐释和分析,可知罗素受传统自由主义尤其是霍布斯、密尔等人的自由学说影响比较深刻,很多观点都继承了经典自由主义的衣钵。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1)
清朝晚期,笔山书院三次重建,文脉不断,并在最后一次重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时至今日,笔山书院精神依然影响着兴义人民。笔山书院的文脉也一直在这里流传,特别是在笔山书院旧址上兴旺起来的教育组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一中等学校,更是从不间断地为地方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黔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笔山书院精神、文脉的继承者,虽然名字已不再以书院相称,但仍然继承、光大着书院的优良传统。"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精准务实的办学定位,为笔山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再次创造辉煌定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向华 《理论导刊》2006,(11):88-89
作为欧洲20世纪初叶新教育运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罗素倡导在教育中要热爱儿童,不压抑儿童个性,提倡发现式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主张把培养完美发展、具有理想品格的人作为教育最终目的等。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对改革西方传统教育起了积极作用,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珣 《各界》2010,(1):3-3
黛玉、宝钗都是顶级美女,而秦可卿乳名“兼美”,她比黛玉好相处,比宝钗肯说话,比探春更早更敏锐地看到大家族的枯荣前景,警示熙凤“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见识不凡,思虑周密。  相似文献   

6.
悖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哲学家在研究它,想尽办法解决他。有人认为在诸多研究悖论的学者之间,罗素的研究是较有价值的,因为层系解决悖论的方法,几乎都渊源于他早年提出的见解,并且罗素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个别技术细节上来分析悖论的。本文详细分析了罗素的语言层次论的来龙去脉、具体内容和在解决语义悖论上存在的缺陷,试图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个逻辑学上经典而有趣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4)
罗素作为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关于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他写进了《哲学问题》这部著作中,这一著作涉及很多问题,包括表象与实在、物质的存在和性质、先验的知识如何可能、唯心主义、哲学的价值等等。罗素并没有详细探讨每一个哲学问题,而主要讨论的是他可以肯定的和他认为有建设性意见的问题。罗素在第一章"表象与实在"中,以"桌子"为例,提出两个问题,试图通过不同角度的论证,从而引出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的含义和关系,以此来阐述表象与实在的关系,为整本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本书的语言之通俗恰好表述了罗素关于哲学问题的立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储桃红 《学理论》2009,(18):89-90
悖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哲学家在研究它,想尽办法解决他。有人认为在诸多研究悖论的学者之间,罗素的研究是较有价值的,因为层系解决悖论的方法,几乎都渊源于他早年提出的见解,并且罗素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个别技术细节上来分析悖论的。本文详细分析了罗素的语言层次论的来龙去脉、具体内容和在解决语义悖论上存在的缺陷,试图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个逻辑学上经典而有趣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阿友 《侨园》2012,(9):22-23
法国的普罗旺斯是世界著名的"薰衣草故乡",一个个紫色庄园把当地串成辽阔无边的"香草王国"。而在安徽合肥东郊50公里外的肥西县小团山,这里曾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练兵之地。距此1公里的大潜山脚下,便是刚落成的刘铭传墓园及其旧居刘老圩子。小团山海拔仅130米,因与一对回归故里的台湾教授夫妇结了缘,便有了神韵激荡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姚运标 《学理论》2013,(3):173-174
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