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中独特的一个部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思想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认识论的不断发展。认识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带动了实践观的进步,从而带动人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在个人的成长与整体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5)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首要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是"平等、公正、正义"三者的结合,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是每一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生产方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义的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理想价值追求的模糊、制度建制的缺陷、公共伦理文化的缺失,使中国社会面临一系列涉及正义的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正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6)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的立场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可协调发展的生态思想,以此思想的历史源头为起点,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合理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在于,能为更好地处理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解决路径,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小换 《学理论》2010,(16):49-50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实践观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世界经济两极分化和政治霸权主义导致西方大国与其非盟友国家矛盾丛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以"化解对立调和矛盾";中国富起来的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深化改革等方略"创新理论强大国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方略,推动"融洽关系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他人、自我的关系,个人与物质、精神、心理的关系,最终"良善内心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7.
只有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有机统一;就要坚持以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开拓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质意义的价值领域;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打造中国话语权.当前,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简单地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阶段,理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发展轨迹,以此来指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4)
经过长达200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两个传统哲学流派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一是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价值不断提升,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时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常态与生存方式并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而是一个有待于重新界定与正确理解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于理论证明的问题,是一个亟需实践智慧予以中介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结合时代实际对既有理论进行重新阐释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熟知的术语、口号想当然,因为熟知的未必真知,理论现实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合就可以一笔带过,而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有许多环节需要建构,因此,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生存之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暖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甚至还有战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无节制开采利用的同时没有想到回报社会和自然,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严重忽略了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能够弘扬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国长久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做长期持续的实践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奎 《理论视野》2005,(5):44-46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证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它关注的正是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种因素综合而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施浩杰 《学理论》2013,(16):73-7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又添加了新的内容。只有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哲学的任务在于改变世界,同时又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现实中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18.
曾静 《青年研究》2016,(4):1-8,94
全球化浪潮下青年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折射出青年价值观的缺失。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主旨和深刻内涵,加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新的姿态表明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了人类实践,推动了社会发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为视角,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演进过程,从思维的真理性与实践、人的本质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涵,并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立学 《学理论》2013,(4):69-7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人的活动看作对自然的改造,实践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类的活动视域,从而形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合理现实的沟通。这样的实践观在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方面同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生态学意义在于,正确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取过去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尽早解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进而可能真正减缓生态危机直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