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生态文明引导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小贤 《理论导刊》2005,(10):25-27
工业文明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贪欲无限、消费无度、缺乏理性、远离自然、精神空虚等诸多弊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克服物质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缺陷,用生态文明引导健康环保的新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外,还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生产的良好发展。因为社会生产中包含着生态生产,而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的落后,主要就是生态生产的"落后"或疲软。  相似文献   

3.
书旺 《学理论》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王云 《学理论》2014,(26):56-58
"文明生态人"与"生态人"相比,是对"生态人"人格的升华,是一种具有与时俱进性的现实人格,是一种具有整体世界观的思维方式和有限理性的行为方式"始终"统一的文明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文明生态人",对其进行塑造,这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也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更能够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谋昌 《理论视野》2007,(12):16-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论,我们应当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自然界是对象性人的本质,内在地决定了人类社会走向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近兴起的政治社会学概念,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发育还很不成熟,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包括加强对各社会主体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完善生态管理体制和培育民意环保组织,努力增进政府同企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模式上的善治转变。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新样态,同时又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生态资源管理不当、环境治理地区性差异等问题。生态文明的困境会引发环境事件、政府认同危机与国际政治冲突。因此,为减小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需要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舆论的综合性力量,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齐头并进,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汶川“5.12”地震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灾区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发展态势和社会和谐等各个方面,应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审视。  相似文献   

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深刻的洞察力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问题的科学思想。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把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和深刻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突出的和严峻的。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十八的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历史赋予我国的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要培育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观,可以从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经济观、生态责任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技术观和生态安全观等多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13.
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生活在人为与自然的张力之中。这种张力一直在积攒,原始社会延续最长,积攒得最慢;农业文明积攒得较快,但张力仍远离极限;工业文明在较短时间内就把这种张力推近极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缓解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以谋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诊断工业文明之不可持续的弊病:一是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污染;二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物质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横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从而使物质主义发展观成为世界性信仰;三是主流世界观和价值观宣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一切决定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快速增强人为的力量,即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但这一方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论为扭转文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要求文明各维度联动变革的整体性方案:以改变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为根本,以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为关键。只有扭转了文明发展方向,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才可能恢复到无损地球生物圈健康的适度。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的改变就是哲学范式的改变。生态哲学作为哲学的新范式,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之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文明形态更替的历史高度,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即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准确把握了这一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克服了西方生态学上反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范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转型新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红心 《党政论坛》2010,(19):49-50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实现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3)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必须迈向新的文明,人类文明必须走向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观,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发展观中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以揭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本质含义。从人—自然—社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辩证探析,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意义,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和谐共荣的生态局面.生态伦理学的兴发与前者有着共同的愿景,意在从伦理的视角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寻找道德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向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的承担者是不断觉悟的人,生态伦理的关怀对象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多种生命形态,人需要时时提醒自己莫把"能为"当"应为",以整体性的眼光关照自然,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解读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对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国家意志,这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协调各种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工业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为代价,必须让位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文明,因而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小成 《学理论》2010,(27):237-237
当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恶化危机之时,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从分析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的天人合一、资源有限、人口意识等理念出发,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与人的生存方式变迁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不同的文明阶段呈现出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存方式,并在本质上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态势。现代工业文明形成的人的"占有"式的生存方式,体现为人类对自然界无止境地索取和占有,并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因此,应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和观念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