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道艺论”所涉及的主要是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其中“道”是文艺本身的道 ,主要是文艺创作之道。而“道艺论”奠基于庄子 ,庄子之“道”是自然之道 ,庄子的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因此 ,中国古代的文艺之道就是生命之道 ,文艺创作就是创作生命意象。生命怎样诞生 ,文艺就应当怎样创作。  相似文献   

2.
成功之道     
小夏 《协商论坛》2009,(1):64-64
电视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观众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守诚信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人之本、修身之要,也是建业之基、治国之道,党的十八大更是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相似文献   

4.
黄小娟 《前沿》2009,(7):174-176
“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孔子认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仁”,就是道德。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加强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贾毅平 《理论月刊》2006,(11):86-88
本文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探究“忠恕之道”的本原意蕴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意义,旨在阐发儒家的“忠恕之道”,使用儒家的“忠恕之道”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驱使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展开批评,进而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将儒家的“忠恕之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于连胜的诗歌《风景线》是一首讲“道”的诗歌。用山与云的关系,寓示人生之道和自然之道。山代表了人生要承受的重,就是责任与使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和负担。云则寓意为人生之轻,就是洒脱和无求,延伸至逍遥和放任。人因责任之重,就会成为负担,从而把自己压成山,而“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7.
邹元江 《新东方》2012,(3):11-13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相似文献   

8.
《老子》法律思想的本质就是"道",而其"道法"思想具体又通过"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表现出来。老子认为,道是"法"的来源:一方面"法"使"道"有了社会性,可以在社会中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道"也为现实中的"法"提供了合理性的根据。总之,道是法的本质,法是道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道正是通过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1,(6):4-4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撰文指出,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发展之“道”。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东方巨人”,首先他有一个决策的“大脑”,党中央、国务院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其次,这一巨人要靠“两只手作用”。无论是政府的有形之手,还是市场的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广大群众欣喜地看到记者编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村边田头的身影,听到新闻报道带来的劳动之声、百姓之声和基层之声。“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也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现实就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什么是天空?  相似文献   

11.
陈玉[殿玉]在遵义做了一任知府,走时两袖清风,那白花花的银子,都流进了平常百姓家。为官之道乃是做人之道在政治上的体现,五年知府,他当时为遵义找到了一条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中,曹操以奸诈著称,孙权以善变闻名,而刘备则以仁爱而传世,因此心理专家称,刘备是将儒家之“仁者无敌”的理念落实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强烈的君子情结,从而创造了一个草鞋匠到霸主的成功奇迹。刘备的为人之道,对当今驰骋职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相似文献   

14.
张鸣  温宁 《现代领导》2005,(9):39-39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浊扬清。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  相似文献   

15.
妙语录     
领导干部为官之道,一定要做到——光明正大不当奸官,清正廉洁不当贪官,秉公办事不当昏官,勤奋工作不当懒官,脚踏实地不当“浮官”。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大月刊》2000,(5):24-24
服务宗旨:热情、公道、方便是“紫利”走向社会的成功之道,“紫利”职工力求通过自身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来报答每位合作伙伴及客商信赖。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领导理论选辑》这本著作中,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以他精辟的语言概述了领导者的十大成功之道,其中之一为“容人之量”。尼克松指出:“有一件需要做但又往往被忽略的事,曾使许多杰出的、有前途的领导人断送了通往最高职位的道路.这就是缺乏容人之量,特别是‘容忍蠢人’。因为领袖人物事情繁多,而且有个人的远大目标,不喜欢别人打扰分心,又认为自己优越.所以对以为不如他们的人就缺乏耐心。”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9-60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官之道在讲真话。龙永图说,不管为官为商,主要是讲真话,讲诚信。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官,虽然官当得不是很大,但有一点,我感到很自豪,就是我从来没讲过假话。这就是我认为的“道”。  相似文献   

19.
论学之道     
总结或归纳出学习或做学问或传授学问的成功或失败的正反经验,让后学之人从中获益,就是“为学之道”的宗旨。成功的为教之道或为学之道,都是把“学”与“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平常必须注意“学养”的培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识修养或学问涵养和良好的学风,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