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课》2010,(23):4-4
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积淀和升华,形成了以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为核心的优秀组工文化。组工文化建设是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有利于坚定组工干部的理想信念,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工干部对事业工作的历史认知、实践体悟和精神追求。建设优秀的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正定县积极拓宽选拔渠道,将优秀年轻干部纳入组工干部队伍,多渠道开展培训,强化激励措施,以"大组工"视野活化了乡镇组工干部队伍。正定县针对乡镇组员办任务重、人手少的现象,在配齐乡镇组员办力量的同时,从选调生、"四级联考"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学历高、写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兼职组工干部",参照唐代府兵"战时为兵、闲时训练、农忙时为农"的"府兵制"管理方法,规定"兼职组工干  相似文献   

4.
组工文化是组工干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时代性和部门特点的先进文化。新形势下,组工干部必须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基本导向,积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组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全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组工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精神"旗帜",是熔铸于组工干部内心深处、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基因。建设新时代的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必须坚持以组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结合汶上县委组织部的探索,个人认为,应从"人、事、物、情"四个维度着手,在组织工作实践中强化精神塑造,凝练理念方法,锤炼作风本领,积淀优良传统,以组工文化建设的高质量保障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高品位。  相似文献   

6.
正烟台市牟平区委组织部创新提出以"宽松的环境、宽容的心态、宽厚的胸襟","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为核心的"三宽四严"管理理念,着力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中打造"部门模范、干部标兵、人才摇篮"组工文化品牌。坚持"强党性、练内功、增涵养",不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素质,筑牢组工文化品牌根基。一是加强党性教育锻造"红色组工"。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年组织全体组工干部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种符号,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文化,那组工文化又是什么呢?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组工文化体现的就是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规范要求。组工文化的灵魂在于"忠"。"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从第一天踏入组织部的大门,组织部的前辈们就谆谆教导:组织部门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忠诚作为组工干部之魂,作为做好工作之根,  相似文献   

8.
顾建军 《党课》2011,(4):62-63
组工文化是党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组工文化对组工干部具有精神引导、情感激励、形象塑造等作用,对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先进组工文化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广大组工干部在组织工作的实践中弘扬清风,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9.
正春去夏来,燕语鸠鸣。在这初夏之际,《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我心中的组工文化"征文活动正式开始啦!一、征文主题以"我心中的组工文化"为主题,讲述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严谨作风、"安专迷"精神,以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风貌,激发组工干部在攻坚克难中传承创新、担当作为,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组工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其内涵 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按照党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长期形成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组工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内在的工作动力,增强完善自我的意识,实现组工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实现自我成长与组织成长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组工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其内涵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按照党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长期形成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组工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内在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2.
陈永繁 《实践》2013,(6):23
党性修养是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我认为,新时期提高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在建设先进组工文化和保持真抓实干作风方面"内外兼修",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组工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提高党性修养重在培育先进组  相似文献   

13.
汤卫红 《江淮》2011,(11):55
近年来,铜陵县委组织部通过构建"5+1"文化体系(即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家庭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组工文化,引领广大组工干部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使忠于党、忠于职守、忠于群众理念渗透到组工干部思想行动中。加强理论建设,建设学  相似文献   

14.
<正>组工干部坚持严以修身,关键要强"五力"之修,铸"五型"组工,争做"三严三实"组工干部。强定力之修,做忠诚组工。忠诚是定力之本,组工干部要做到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忠诚。修政治定力,忠诚于党。组工干部肩负管党治吏的神圣使命,必须始终保持政治清醒、站稳政治立场,一辈子做对党忠诚的模范和表率。修服务定力,忠于人民。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只有保持长期、一贯的服务定力,  相似文献   

15.
高文升 《实践》2013,(7):28
党的十八大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巴尔虎左旗结合地区实际,全力打造“四型”组工文化,助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一、加强学习,打造“素质型”组工文化。一是站起来能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组工干部。针对牧区干部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偏弱这一现象,利用“组工课堂”平台,让组工干部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读书学习。开展部班子成员讲党课、普通干部讲业务活动,组工干部对所讲课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观点,并用简洁、清晰的文字总结出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讲促学,提高组工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二是坐下来能写,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组工干部。邀请区内从事党建研究的专家、教授或有写作特长的新闻记者到部里讲课,有针对性地提升组工干部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以信息调研作为提升组工干部写作能力的突破口,要求每名组工干部都要参与信息调研,深入嘎查社区调查研究,认真钻研组工业务,对有价值的信息动笔进行梳理,分析概括,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组工文化建设抓住了讲党性和坚持公道正派。就是抓住了组工文化的“魂”。组工文化的“魂”是什么,提到组工文化我们会想到什么?我认为,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逐步发展和形成了公道正派、求真务实、不怕艰难、甘于奉献等良好作风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先进的组工文化对加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昆明市委组织部结合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培育团队精神和职业精神为重点,加强以“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为主要内涵的组工文化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全市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3,(8):37
在"跨越发展当先锋、机关党建走前头"活动中,安宁市委组织部以开展"组工之星"评选活动为抓手,着力增强组工干部比学赶超的活力。针对换届后组工队伍调整较大、"新人"较多的实际,安宁市委组织部把对基层党组织的评星活动运用到组工队伍自身建设上,使部门业务工作、整体素质和形象能快速衔接并持续提升。根据组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部设立了业务、守纪、实干、互助、效能、创新等6颗"组工之星",每月评定一次,并放在每月末的月度工作分析会最后一个议程上进行评选,每颗星限评一人。评选以个人亮实绩、集体民主评议、全体组工干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单项得票最高者获得该项"组工之星"。评选结果当场宣布、当场认定、当场挂星,并上墙公示,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岛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围绕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探索形成了三个层面、九大体系的特色组工文化,有效提高了组织工作满意度、公信度、美誉度。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价值文化处于组工文化的核心层面,体现指导思想。公道正派作为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和组工文化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以来,按照省委组织部“三讲三提升”活动的要求,漯河市郾城区委组织部开展了“六大建设”活动,即党性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形象建设,着力打造责任组工、创新组工、务实组工、质量组工、文化组工、效能组工,为郾城“三个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性建设,服务工作大局,着力打造责任组工。一是推行“四学”,组织组工干部学政策、学经济、学历史、学党史,夯实组工干部的理论基础,强化党性观念。二是在组工干部中开展“如何提高组工干部党性修养”、“如何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大讨论活动,找准组织工作着力点。三是组织组工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和激励他们树正气,积极应对“四个考验”,清醒认识“四个危险”,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打造责任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