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     
美国拜登政府首次有“内阁级别官员”辞职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科学顾问埃里克·兰德于2月7日辞职。就在他辞职几小时前,白宫的一项内部调查证实,兰德在工作期间存在“欺凌下属”行为。美联社称此事件标志着拜登政府首次有“内阁级别的官员”辞职。  相似文献   

2.
国际要闻10月11日,杜斯塔姆领导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民兵、马苏德领导的阿富汗政府军余部及阿富汗伊斯兰党(哈里斯派)正式结盟,共同对付阿富汗另一派别塔利班.12、13日,一度得势的塔利班军队连遭重创,战火重又逼近首都喀布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7日签署命令,解除俄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列别德的职务.列别德表示不会对总统的决定提出异议,并打算组建政党以便参加下次总统大选.19日,叶利钦任命雷布金为俄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同时解除列别德驻车臣全权代表职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19日与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秘密会谈,双方就如何推动陷入僵局的叙以之间的和平谈判交换了意见.叙利亚以及希拉克此次即将访问的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欢迎法国和欧洲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以色列明确表示反对法国和欧洲插手中东和谈.日本第四十一届众议院选举(大选)结果于21日揭晓,在众议院500个席位中,自民党获239席,以  相似文献   

3.
宋微 《理论导报》2022,(12):59-60
<正>本月13日至15日,美国拜登政府邀请49名非洲国家领导人赴华盛顿参加美非峰会。此次峰会是美国时隔八年再度重启该机制,为此华盛顿一周前就拔高调门,不仅向媒体吹风表示,拜登将于本次峰会上宣布美国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G20),而且在猛烈批评前任特朗普政府忽视非洲的同时,还强调将加大力度促进美非伙伴关系。然而,再高调的媒体宣传只是美国外交安排的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之友》2024,(2):42-43
<正>2024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4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互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拜登表示,建交以来,美中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美国、中国和全世界的繁荣和机遇,美方期待继续推进美中关系。两国元首强调,双方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5.
国际7月1日一架坐满学生的俄罗斯客机与德国一架运输机(波音757)在德国南部1.2万米高空相撞,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共71人全部丧生。美国战机对阿富汗西南重镇坎大哈附近的一座村庄进行了猛烈轰炸,造成150多名平民伤亡。另据阿富汗伊斯兰新闻社报道,美军战机6月30日深夜轰炸了阿富汗乌鲁兹甘省一座名为德赫拉瓦德的村镇正在举行婚礼的人群,至少造成10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7月6日阿富汗过渡政府副总统哈吉·阿卜杜勒·卡迪尔在他的办公室外遭2名不明身份的歹徒枪击身亡。7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称,改变伊拉克…  相似文献   

6.
中国足球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10月7日,中国队以1∶0战胜阿曼队,提前两轮从B组中出线,中国足球经过4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冲出亚洲,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美军打击阿富汗美国和英国部队于当地时间10月7日20点57分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美国总统布什称,军事打击是针对恐怖分子的,目的是摧毁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力量。江泽民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0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前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再次就侵略历史表示道歉。江泽民强调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国际4月3日埃及新闻部长谢里夫宣布,埃及政府决定断绝同以色列“除有利于巴勒斯坦事业的外交渠道外的一切联系”,以抗议其对巴勒斯坦肆无忌惮的军事侵略。4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伊拉克自即日起停止向世界石油市场出口石油一个月,以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事业。4月10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布命令,立即拨款1000万欧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的斗争。4月20日美国各地近5万人会聚首都华盛顿,举行反战示威集会,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并要求美国有关当局停止对阿富汗的战争。4月21日中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已逾一月。这位以"变革"为旗号赢得大选的新总统在外交领域似乎并没有食言——从任命新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到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美国外交新政,再到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的亚洲之行等,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美国新政府将在2009年的春天刮起一阵"外交春风"。  相似文献   

9.
钟和 《廉政瞭望》2011,(18):54-55
2011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丹被美军杀死……正义得到了实现。”然而,正当美国人稍微松了口气的时候,8月6日,一架北约“奇努克”武装运输直升机在实施突击行动时遭塔利班袭击坠毁。机上总计38名遇难者中。包括22名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特种兵,创造了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军死亡人数之最。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总统拜登的中东行程中没有伊朗这一站,伊朗话题却伴随访问始终。因为遏制、对付伊朗是拜登中东行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似乎在编织一张遏制伊朗的密网,华盛顿能成功吗?首先,美国在营造反伊朗氛围。拜登上台一年半以来伊核谈判时断时续,美方称伊朗距离所谓的“核门槛”越来越近,伊核问题正在朝“伊核危机”方向演变。拜登竭尽全力营造遏制伊朗的氛围,既希望伊朗在压力下回到谈判桌前,也是为谈判失败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首相菅义伟的访美行程虽因美国准备不足而延期了几天,但他仍是拜登政权启动后首位访美的盟国领导人。自3月12日美日澳印四国首脑视频峰会以来,日本以美国为背景展开一系列外交、安全活动,尤以各种版本的"2+2"最为活跃。在拜登政府支持下,菅义伟内阁获得中转美国疫苗并提供给东南亚国家的机会,在没有自产疫苗的条件下获得参与"疫苗外交"及疫后秩序重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英国女王去美国访问,美国总统布什为表示欢迎的诚意,不仅临时突击学了不少英国王室的繁琐礼节,而且专门到街上租了一套燕尾服,以参加欢迎盛典(《南方都市报》5月9日)。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由得发出疑问:有没有搞错啊,堂堂美国总统,世  相似文献   

13.
将与奥巴马联合对抗麦凯恩的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约瑟夫·拜登成名已久。出生于1942年的拜登在29岁时凭借过人口才击败了颇受欢迎的在任参议员,当选特拉华州参议员,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参议员。美国媒体认为,在迎战麦凯恩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14):17-17
法国最新民调显示,自法国新总统奥朗德上任以来,其政策获得了61%民众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奥朗德兑现了裁减公务员工资30%的承诺,并选择乘坐火车而非总统专机出席正式会议。除此以外,奥朗德亲赴美国和柏林表达其在欧债问题上反对紧缩政策的立场以及承诺年底从阿富汗撤军,也为其赢得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裴裴 《当代工人》2021,(2):52-54
2020年末,拜登当选美国第四十六届总统,鉴于新冠疫情蔓延,2021年1月的总统就职典礼规模被缩减.毫无疑问,美国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政治人物,那些已经卸任的前总统在离开白宫之后,也就离开了公众的视野.然而,卸任总统是不是因为离开白宫就远离了权力场呢?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国  际10月 5日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五个核大国发表联合声明 ,对蒙古关于在其全境设立无核武器区的声明表示欢迎 ,并表示愿意向蒙古提供安全保证。10月 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致电祝贺科什图尼察当选南联盟总统。10月 10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签署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10月 11日  2 0 0 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10月 13日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奥斯陆宣布 ,韩国总统金大中由于在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4):4-11
5月初,强势复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不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事隔两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投桃报李”地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将无法出席今年9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俄美两国元首“互放鸽子”,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他们彼此爽约的举动又将对未来俄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宣布增兵阿富汗。经长达数月的“思索之旅”后出炉的这一新战略,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非议,美国国内也是批评声音不断,有的甚至直陈阿富汗战争将会重蹈越南战争覆辙。这位因张扬“和平”大旗而当上美国总统的人,却也将政治前途赌博似的押在了战争一边。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8):18-19
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宣布,美国政府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网。这一投资计划旨在实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未来25年内使高速铁路覆盖全美80%人口”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宣布美军在伊拉克的大规模战斗已经结束。大批美军已经班师回朝,庆祝美国继阿富汗战争后的又一场胜利。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局部战争,但美国发动战争的战略目的是全面控制欧亚大陆和世界油库,使美处于世界地缘战略中心,强化美国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地位。它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世界安全形势的动荡与不安,使联合国权威受到挑战,导致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是,美国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并不意味着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场战争也可以看到,在美国一超独霸有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世界多极化也有新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