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1,(5)
正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14日,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和塞拉利昂农学家蒙蒂·琼斯博士获得2004年"世界粮食奖"。此次,袁隆平不仅再次赢得了个人荣誉,也让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  相似文献   

3.
1、袁隆平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62年夏,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实习稻田里发现优于亲本的水稻品种杂交第一代。他如获至宝,决心进行水稻杂交研究。2、袁隆平连续3年顶烈日踏烂泥,用放大镜在稻海里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对它们杂种第一和第二代进行观察研究。3、袁隆平把初步观察试验的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但“文革”中他被当作走“白专道路”典型受到批判斗争。4、袁隆平没有被吓倒,他把尚未被打烂的试验体藏到偏僻的苹果树下继续进行小规模试验。5、1968年5月的一个夜晚,种在学校…  相似文献   

4.
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荣获我国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平均增产20%,从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7亿多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被西方人看作是解决新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称为“东方魔稻”; 他曾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首航成功蒋新松,江苏省江阴人,1931年8月生。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蒋新松来到辽宁工作。文化大革命一结束,蒋新松就被指定为中科院自动化学科规划的主要执笔人。1977年,蒋新松被任命为研究室主任,从此可  相似文献   

6.
梦绿 《世纪风采》2008,(7):27-31
国际上认为杂交水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东方魔稻”,而袁隆平则是“杂交水稻之父”。在袁隆平如此辉煌事业的背后,其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于敏是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周光召称他"毕生奉献、学界楷模"。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的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身"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相似文献   

9.
正1993年,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望远镜;10余年时间里,他走遍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台址;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便被确诊为肺癌,仍然坚守岗位……他就是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2017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这座世界上最大单口径、  相似文献   

10.
王小谟,75岁,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这位老军工被授予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19日,是许光达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许光达是新中国装甲兵事业的奠基人,曾任军委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中央军委确认的36位当代军事家之一,创建了装甲兵这一新兵种。他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推动了装甲兵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被誉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8)
正1937年5月18日,苏州飞机场,飞行员驾驶着中国人在国内自制的第一架飞机——"苏州号"飞上了蓝天。飞机安全降落到地面时,场上的人们欢声动地,飞机制造者朱家仁被欢呼的人群包围着、簇拥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朱家仁是湖南汉寿人,生于1900年。1920年他赴美留学,学习航空工业。1926年以优异成绩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毕业后曾在芝加哥惜士飞机厂实习飞机螺旋桨的制造,继至底特律城沃阿格西飞机  相似文献   

13.
正1994年,敢为人先,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从1995年到2006年十多年间,他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只为选出一个理想的望远镜台址;从2007年立项到2016年落成启用,他跑遍了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即使在2015年4月确诊为癌症,在他逝世前几个月,还在参加工程例会……他就是被尊为"中国天眼"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6,(11):12-14
刘华清,1916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大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85年、1987年相继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刘华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特别是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2011年1月14日6时,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刘华清上将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图片,回顾他的革命生涯,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15.
正蔡威(1907.4-1936.9),原名蔡泽鏛,福建宁德人。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上海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学习。1930年10月,受党中央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通信工作,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1932年,红四方面军第一、第二部电台先后建起来,蔡威参与了两部电台的创建工作,并担任第二台台长。随后,他又投入到艰苦的电台侦破工作,掌握密码破译规律,并很快在战场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战绩。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蔡威领导的电台大显神威,红军取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今年87岁,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榜上有名。在默默奋斗了近半个世纪后,黄旭华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在战乱中成长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少年时期,就读于聿怀中学。1938年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7.
章庭杰  夏声朝 《湘潮》2013,(7):46-47
他是一部传奇。他,两次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有过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婚恋;他,是曾经开创一个时代的黄兴的遗腹子,又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为开创一个更新的时代而奋斗,成功迎来光明之际,不幸自己完全失明,陷入无边的黑暗里。  相似文献   

18.
<正>维护国家领海完整,确保中国主权不受侵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要维护国家海权,海军当仁不让地承担了重大的责任。不堪回首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始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以新中国成立4年后,毛主席在视察海军的几天时间里,5次写下同一句话: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毛主席的号召,时代的召唤,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建  相似文献   

19.
柴静 《当代贵州》2012,(10):46-47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生,与一个人关系巨大。这个人,就是朱启钤。  相似文献   

20.
张米 《新湘评论》2020,(2):36-36
徐光宪,我国稀土化学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他编著了《物质结构》《萃取化学原理》等重要教材。1951年,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提出了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60年代,他改进和提出了几种测量萃取常数的方法;70年代,提出最优化串级萃取设计方案,建立了新的串级萃取理论;80年代,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并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四核双氧基稀土配合物。他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提出了适于稀土溶剂萃取分离的串级萃取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促进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