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2021年7月26日,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和推进公安机关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刑侦[2021]4329号)。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规范公安机关鉴定工作,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55号)《公安机关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56号)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工作的意见》(国市监检测C20193206号)等有关法规、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5号修订后的《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1月11日公安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部长赵克志2019年11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鉴定机构资格登记管理工作,适应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司法公正的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安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是各级人民政府不可缺少的职能部门。但五十多年来 ,除了 195 4年一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一个《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之外 ,至今没有一部全面规定公安机关性质、任务、职责、权限、组织机构、职务设置的行政组织法 ,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尽管 1983年中共中央批准公安部《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时就要求制订《公安部组织条例》 ,1995年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以下简称《警察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55号修订后的《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1月11日公安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部长赵克志2019年11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鉴定机构资格登记管理工作,适应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司法公正的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鉴定机构资格登记管理工作,适应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司法公正的需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安机关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1,(19):55-55
2011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明确督察机构的领导关系 《条例》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  相似文献   

7.
郑晓东 《法制与社会》2014,(13):140-141
按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要求,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范",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文章从上述几个大的方面分析出了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深入剖析了各类问题出现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我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公安部在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安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5]19号),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充分认识《决定》对规范和加强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决定》的有关内容,明确指出下列五种对象委托的鉴定不在《决定》限制之列,公安机关鉴定机构应予受理:(1)公安机关内部委托的鉴定;(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仲裁机构委托的鉴定;(3)纪律监察机关委托的鉴定;(4)公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印发《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 《科技查新规范》的通知   国科发计字〔 2000〕 5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司(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加强管理”的精神,科学技术部 2000年第 12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现印发给…  相似文献   

10.
论公司组织机构的法律特征周淑梅一、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组织机构的法律规定我国《公司法》在组织机构的规范上与大际法系国家保持一致,采取双重委员会制。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11.
丁灿  胡和平 《政法学刊》2009,26(5):125-128
警察文化软实力在警察实力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要从建构警察精神文化体系入手,形成全体警察的普遍追求和自律,并把握警察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的动态关系,不断形成新的先进性警察文化,使警察文化始终保持自身的价值和激情。在此基础上借助立体化的传播手段,使警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达到提升警察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同时要警惕警察文化落后的一面,不断改善警察文化内在素质的构成关系,并且坚持积极对话的姿态,在多元化的文化境遇中保持警察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聂晓英 《政法学刊》2007,24(4):115-1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警民关系由于社会的转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警察文化视角研究警民关系,有利于调整警察的价值观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有利于警察体制的建设和执行,有利于警察形象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从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与警察文化的创新两方面谈了警察文化视角解决警民关系的途径。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宣传教育,并通过实践外化警察文化从而增强内化;警察文化的创新是要转变执法思想,加强文化强警的认识,通过制度化来稳固已有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3.
周湘莲 《政法学刊》2000,17(2):61-63
警察道德失范是警察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不良社会心理是导致警察道德失范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警察的不合理认识、不良社会意识和偏颇的角色意识三个方面。提高警察道德认知水平、加快警察道德立法进程是治理警察道德失范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f community policing was silent on the linkage between police performance and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This study argued that broader measures of police performance were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olice to community policing. Consequently,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could be used profitably by police management as one alternative measure of officers’ effectiveness. Data from a northwest city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sources of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olunteers involved in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programs showed higher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and informal collective security bred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Furthermore, victimization and traffic tickets reduced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These res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olic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limitation of data.  相似文献   

15.
叶晓川  曹飞 《河北法学》2012,(10):153-158
警察任务在警察法治化构建过程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条有关警察任务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显过于宽泛,又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引起众多对于警察职责职权方面的争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警察在执法中进退两难的境地。警察任务如何执行,既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健全,更影响到国家在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如何适当脱离"人治",入轨"法治"的转型。对此,需要通过对当前我国警察任务相关规定的拆解,分析时下警察任务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找到问题的根源,结合法治化进程明确警察任务的规范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印  丁勇 《政法学刊》2006,23(6):116-120
理念是学术界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为了揭示警务战术理念的内涵,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了理念的含义。警务战术理念是对警务战术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警务战术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并通过警务战术的目标、要求、原则来实现。警务战术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执法安全,包括执法安全意识和警务程序意识两方面。警察战术原则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必须依法施策、规范设计;加一评估、防控为先;心态平和、弹性处变。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police peers and supervisors to predict police street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citizen evaluations of the service received on recent police service calls. One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was whether there was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what a police supervisor, a police peer patrol officer, and a citizen percieved as “good” police performanc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peer patrol officers would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quality of police street performance than would police supervisors.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An additional finding of the present study related to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of police street performance by citizen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陈菲 《政法学刊》2007,24(1):100-102
警察文化是当代人民警察在公安实践中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增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化,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对于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建构警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加强警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警察权存在的正当根据在于维护社会治安 ,其行使应遵从公共原则、责任原则、比例原则和程序原则。我国现有的警察权设置具有垄断、广泛、重大的特征 ,对此应通过分权实现对警察权的限制 ,将行政警察与司法警察分立 ,行政警察内部再根据职责分工进一步分立。警察权的合理构造有赖于侦羁分离和侦鉴分离的实现 ,需要强调控辩平衡和司法审查 ,以最终符合刑事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Using individual data from a large-scale Dutch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we are able to exp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olice on crime to crimes types that do not easily find their way into police statistics, and to public disorder and victim precaution. To address heterogeneity and simultaneity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police and crime, we model the police funding formula – used to distribute police resources across municipalities – to identify the endogenous variation in police levels. We use the remaining variation in police level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police. We fi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f higher police levels on property and violent crime, public disorder, and victim precaution. The effect on victim precaution is a hitherto largely ignored benefit of higher police levels not reflected in lower rates of crime and public dis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