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物权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把个人的财产置于和国家财产平等对待,目的就是要更充分的关注民生,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物权法》。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物权法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其平等保护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具体说来,无论是公有制单位,还是私人企业,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是其合法所获得的财产,就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曾经有个别人声  相似文献   

2.
日前,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已提前进入“两会”状态,即研读、讨论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是两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其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将使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道路上迈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企业国有资产法破茧而出,使我国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实现有法可依,但这只是国资立法的第一步 10月28日,历经十五载,跨越三届全国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终于高票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明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贵刊关于修宪的两会报道概括指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第四个宪法修正案,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通过学习贵刊的报道,我体会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学习法律,首先要学习宪法;增强法制观念,首先要增强宪政观念;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5.
田亚锋  马凯 《学理论》2009,(6):94-95
经历七次审议,《物权法》最终以高票通过。可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是经过各方充分酝酿的结果,有许多成功之处,如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私人物权和国家、集体物权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以保护,细化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创设了新型浮动抵押制度、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等等。但是,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其在调整对象区分、公共利益界定、遗失物领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2896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将以往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提升到法律规范的层面,将以往中央领导人代表全国人民发表的对台主张和政策宣示转化为全民共识基础之上的国家意志, 这是以法律手段反对和遏止“台独”的重大举措,不仅具有现实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行宪法的第4个修正案获高票通过,必将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施展和释放创造能力的广阔空间, 带来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中国社会更快更全面地进步。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7,(10)
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草案将成为他们共同的中心话题。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也将就两法进行全面讨论,向最高立法机关提出相关建议。据悉,今年全国两会为时较往年更长,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要有专门时间审议和讨论两法草案。在大会召开之前的一两个月,两法审议稿便已发到全国人大代表手中,如今堪称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外议会外交的兴起,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活动也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活动的介绍和研究,试图揭示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在我国整体外交中的地位、独特作用以及其对外交往活动对全国人大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的问世,不仅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亿万中国人自我权利意识增强的内在要求"。个人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国有财产将受到平等保护。"从20年前制定的《民法通则》中"物权"这两个字连用都不能用,到一部完整《物权法》的通过,这表明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制定物权法,明确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行使、加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包含大量的交易规则。我们要在保持中国固有的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使得我国的物权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交易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王枫 《瞭望》1994,(15)
侨务立法问题受到了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泰芳告诉记者:今年的工作是加强立法配套,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制定《物权法》,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2,(46)
中国 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在京举行 七届全国人大第28次常委会10月30日至11月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海商法和矿山安全法等有关议案,通过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分别提出的关于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这三个委员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拿宪法说事     
王磊 《团结》2004,(2):17-18
2004年3 月14 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十四条宪法修正案。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做出了学习宪法的部署,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对宪法及其修正案之重视。一部法在制定之后,关键是实施的问题,宪法也有个实施的问题,而且宪法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宪法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促进宪法实施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拿宪法说事。为什么这么说呢?自我国1954 年宪法以来,直到后来的1975 年、1978 年和1982 年宪法,很多内容都没有启动。例如,1954 年宪法就有关于教育权的规定,但直到2001 年最高人民法院就齐玉苓案件所做的司法解释中提到宪法中…  相似文献   

17.
时事聚焦     
《瞭望》2006,(36)
中国(2006年8月26日-9月1日)我国没有完成“十五”环保两主要指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8月26日说。这两个没有完成的主要指标分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我国立法确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破产制度。经过12年的起草和审议,中国最高立法机构最终于8月27日高票表决通过企业破产法。  相似文献   

18.
在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首次被提出来之后,受到民法学者的关注。对居住权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对是否引入该种制度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最终于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没有纳入居住权制度。十余年后的今天,是否引入这一制度成为当下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拟通过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两方面对现阶段居住权纳入物权法体系用益物权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各国预防和根治腐败的终端机制.自1994年官员财产申报列入全国人大立法项目以来,已酝酿20多年.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制定〈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法制制度,是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终端机制,是促进公职人员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也是中国走向法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6月29日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劳动合同法获高票通过。通观以四次审议为主干的立法过程,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标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