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与人生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2.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把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目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4.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5.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6.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3日至12日,应我院邀请,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来福州讲学。在为期十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先后在我院、福建师大、福州大学、福建省委党校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听众达到七千多人次,学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张世英教授此次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  相似文献   

8.
《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大众哲学》之所以能成为大众的哲学,其必然性体现在:从客观方面看,它抓住了时代主题,反映了现实需要.它阐释的“新哲学”本来就是为大众的哲学;从主观方面上看,是其作者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探求真理;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联系群众实际;采用通俗化的写作方法,贴近大众生活等。《大众哲学》作为这些主客观因素有机结合的理论结晶。从形式到内容都使之成为大众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是中国人爱智慧的独到方式,是为中国人提供价值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哲学具有民族性、人类性和时代性.从复数哲学观的视角看,质疑"中国哲学合法性"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阅读了张全新教授的《塑造论哲学导引》、《塑造论哲学之经济学论证》、《塑造论哲学之政治学论证》中有关价值理论的内容,联系到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所建立起来的负熵价值论,深深感到:塑造论哲学在构建统一的价值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塑造论哲学实现了其哲学体系统摄下的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构建。在此,我按照自己对于塑造论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的理解,对塑造论哲学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建构,作出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何以成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也是哲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哲学,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另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哲学的观点。植根于中国文化有机体中的中国哲学是世界文化的殊相之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创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更新了人们的脑子,催生了创新哲学观,从而赋予人们新的认识与实践工具,这必将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基于对新陈代谢规律充分认识的自觉的推陈出新活动。创新精神是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体现。创新必须研究新旧之间的对立统一,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必须充分反映创新精神实现哲学的创新。哲学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之间是传承矫正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发展哲学必然能够扬弃和超越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合理形式,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发展哲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矛盾是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发展理想与生存现实、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相互作用。只有发展哲学才能实现当代哲学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深刻影响使得中国哲学家在研究自己的哲学时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之中:一方面,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哲学是根据西方哲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就使得中国哲学研究往往无法完全摆脱西方哲学表达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哲学自身的强大传统又使得中国哲学家对自己的思想家园难以释怀。中国哲学如要走出西方语境,得到西方哲学家的更多关注,只有通过分析中西两种哲学相互影响的历史、揭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许多方面具有的相似之处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非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历史演变表明,关于哲学本身最受人重视以致着力于探究的是其性质、功能和形态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是在应对近现代科学对传统哲学所提出的挑战时提出来的,它主张充分尊重经验科学,严格依据经验科学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哲学。据此,现代哲学应当是依据经验科学的成果来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科学与实践哲学,它不只是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知识形态,还必然要表现为一种现实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20.
哲学基本问题是贯穿哲学史的一条基本的线索。在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解释上,旧的解释体系在总体上存在尚未摆脱近代形而上学倾向之嫌,而真正的解释应该立足于哲学本身,立足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这一人类世界的基本矛盾。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立足于“主-客”二分的旧视角,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最抽象的表达。对于马克思哲学而言,基本问题不是形而上学解释体系下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