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金英 《乡音》2023,(11):40-41
<正>在封建社会,许多家庭坚守“读书”“科举”“做官”,光宗耀祖,富甲一方。然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河北武强县刘南召什村却出了一个“父子双进士,叔侄三举人”的名门望族。笔者从有关文史资料查阅中看到,这个名门望族的崛起,经历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蝶变——即从诗书传家、做官,以坚守“贫无妨”而传为佳话。执着于诗书传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婚育价值观是以子嗣为中心的;因而,“不娶无子”成为极其严重的问题。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他认为在所有的不孝行为中,不娶无子是最可憎恶的事情;而且孔夫子早就说过:“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在法律上,历朝对不孝行为均予严惩不贷。特别是唐朝以后,不孝定为“十恶”之一,罪名成立得处绞刑;且十恶不赦,原情议罪的“八议”不能适用。唐律制不孝罪,宋、元、明、清历朝律典相袭不绝。但孟子所言“不孝”同法典上的“不孝”是有区别的。他们分…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人对腐败的痛恨,简直可谓恨之入骨了。你看,连康熙反腐败,也被当做“正大光明”来歌而颂之、向而往之了。(见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事情到此地步,不得不让人议一议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康熙的。既然如此,那么,王土之实,当然也就莫非王厍了(康熙那年月,中国还不兴工厂,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全国的税赋,都是康熙的。人臣的俸禄,子民的命粮,都是“皇恩浩荡”,是康熙养活这些人为自己服务的。由此前提,我们便可以推理了:第一,官吏贪污腐败,到底破费了谁的财产?损害了谁的利益?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4.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5.
康熙年间是清朝与安南政治关系及边界问题处理的重大转型时期。 一 方面, 清朝在康熙年间完成了与安南关系从 “不拒黎, 亦不弃莫 " 的 “ 双重承认" , 向与中兴黎 朝建立一元政治关系的转变; 另 一 方面, 康熙时期清朝与安南在处理 ” 三坰之争” 和那窝村之争的过程中, 已经表现出了更加清晰的疆域观念和主权意识, 整个康熙时期疆域观念的转变和对边界问题的处理, 推动了中国古代疆域的最终定型, 以及中国传统疆域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疆域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俞风流 《台声》2011,(4):87-89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为清朝平定台湾,统一全国立了大功。施琅原是郑氏部将,顺治年问归顺清朝,康熙二十年被复授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征台湾,这与康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有很人关系。康熙一贯重视用人之道,深知正确的决策要由“贤能”的官员来执行,认为“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得一人则事治,失一人则事败”。他在多年听政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7.
康熙皇帝玄烨,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代君王,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给人以启迪。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饈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相似文献   

8.
李世民论“国、君、民”安立志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一段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政治观大有干系。在封建社会里,国、君、民,是最基本的政治架构,三者关系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9.
齐人  张晔 《春秋》2010,(2):F0003-F0003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相似文献   

10.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决。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再探秦至清中国社会性质。四位学者就此一切关宏旨的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荷塘夜色     
到清华来,最惦记的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这方不大的水域在近春园内,而近春园乃是号称“园明五园”之一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原是康熙的行宫,后几经易手及八国联军战火祸及,目前仅剩一个湖水环绕的小岛和听起来有些遥远神秘的名字,也算是历史的孑遗了。  相似文献   

12.
罪刑法定是现代刑法的基石性原则。中国封建社会既无规范意义上和制度层面的罪刑法定 ,也无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罪刑法定。中国封建社会里 ,类推比附制度的存在 ,封建法律体系阶次性、明确性 ,民间法的存在 ,君立的绝对立法权 ,礼刑互用 ,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绞合在一起 ,是中国封建社会设有形成规范层面和缺席层面罪定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刑事和司法上的主客体思维 ,围绕儒家“礼治”来制刑、量刑和用刑 ,封建统治者在法价值上重秩序、轻权利 ,罪刑关系上的功利主义和刑法工具立义 ,对实质正义的过分追求和迷恋 ,公法文化的强盛和私法文化的贫弱 ,社会本位和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封建司法官吏在规则内无自由裁量权和规则外无限自由裁量权的“角色冲突”,刑法主观指向无限性与文本客观涵盖的有限性的矛盾与不谐辱因素 ,致使中国封建社会没能形成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上的罪刑法定  相似文献   

13.
书法与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之一,孔子肇其始,孟荀衍其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我们从书法发展史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及其理论、气质、风格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14.
刘志兵 《求索》2013,(6):124-126
艺术风格的人文意义是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艺术风格不仅决定了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更决定了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拥有的特色个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徽州文化艺术这一极具地域特色并又深深地反映了明清艺术特点的文化作为突破点来对明清艺术进行阐释。徽州文化.通常简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是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是其鲜明的特点,对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展示,基本包括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基本内容,通常被人们赞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5.
史源 《政策瞭望》2007,(5):56-5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  相似文献   

16.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指示当代建筑师面临挑战之一:“建筑魂的失落”,即全球范围内现代建筑趋同现象,造成特色危机,冲淡了地域文化的沉积,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思和探索。徽派古民居在我国民居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位于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相当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区域,这里自秦就设黟、歙二县,历经各朝至明清而达鼎盛时期,并以其灿烂的、相对独立的徽派文化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和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夜明珠”。明清以来,徽商遍及全国各地,俗有“无徽不成…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1,(10):47-47
历史上有两个错觉:一是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关起中国大门时可以这样说,但放在世界范围内则应另当别论。因为,当欧洲工业革命兴起时,与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了一座小木屋,  相似文献   

18.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法系,以其特有的儒家文化的底蕴,独立于世界民族法律之林。特别是“独尊儒术”以来,奠定了“理即法”的思想基础,儒家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更加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不仅决定了其内容和性质,而且决定了法的适用的各方面。因此,我们要探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民商法经济法的文化内涵,不能不进一步考察儒家学说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9,(19):42-42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最优秀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工商业发展缓慢,从根本上制约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使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这和“重农抑商”思想及与之有关的政策的实施有很大关系。“重农抑商”思想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成为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经济的重要思想,是有其浓厚的物质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①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充分析“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MM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所取代,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