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象学的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的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展开了现象学的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的洞察中,解释学的思想和现象学的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的居所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的分析与澄明其实蕴涵着现象学精神另一种形式的维模。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回到”“走近”等多重研究范式的创新融合中,立足解释学视域的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热度不减。但在文本“本体论”和解读文本的“认识论”两个层面上存在的“蝙蝠式语言”却始终是横亘在相关研究面前的难题。这个难题的破解,一方面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独特的工作用语特色所造成的“原生困境”;另一方面在于“真正理解马克思”适恰的研究方法的选择。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差异性问题的举例分析,结合学界对马克思经典文本解释学研究方法形成的共识性结论,可以获知,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过程的”“实践的”的文本解读策略,将马克思经典文本研究统一于理论创新、现实关切、文本解读、方法自觉的“整体性”视域之中,是正视和理解马克思经典文本差异性的某种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康德是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现代解释学发展中承担着“历史性的导论”的功能。康德哲学自身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内涵,但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从《判断力批判》的反思判断力概念人手,廓清这个概念与现代解释学的历史关联,将能阐发其具有的解释学的意义空间。反思判断力可看作伽达默尔的解释概念的前导概念,而目的论判断可直接视为康德的解释学。反思判断力的思想仍将继续启发和推动当前解释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哲学解释学提出了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等主张,认为理解活动总是处于一定历史境域下的本文与读者相互视域融合的过程,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哲学解释学还提出了其他丰富的解释学元理论问题,如理解的语言性、辩证法及评判理解有效性的标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对于文学文本的阅读与研究都有着直接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历程中,必须要解决理论和实际的解释学循环问题,这牵涉到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真理的必然逻辑和偶然逻辑、分析逻辑和综合逻辑、先天逻辑和后天逻辑的内在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从培根和笛卡尔到当代美国的克里普克、德国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都从不同角度认真做了分析,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解释学循环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张云涛 《前沿》2009,(1):41-45
本文依据黑格尔对施莱尔马赫的批评,从信仰与理性关系的角度探讨两人宗教思想的差异。首先分析了二人面对的相似处境:以理性为特征的近代文化和信仰的冲突。施莱尔马赫将教义学看作是历史神学的一部分,认为它是一门实证科学,系统描述作为基督教本质的“情感”。黑格尔批判这种情感宗教,认为情感是主观的、低级的,无法把握真理,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保证信仰的普遍客观性。两人的这种差别鲜明地体现在三位一体学说上。他们的冲突体现了信仰与理性、直接性与间接性、描述与规定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思和批判是批判解释学异于传统解释学的主要特征。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其批判解释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批判解释学式的重建。这一重建在方法上虽有可取之处,却彻底解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理论中蕴涵着一种新型的时间意识.该时间意识以"现在-当下"为关注的基本点,以"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架构起了某种对待"过去-传统"和"未来"的审美式现代时间观念.在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当代意识问题方面,学界时于"当代"这个时间纬度尚缺乏明确的理论思考,美学研究当代意识的建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该时间观念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明确"当代"这一时间的独立价值之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共识是指多元主体形成的共享性的认识和理解,它以差异为前提,是人们积极建构的结果,具有历史性、变化性、公共性、主体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哲学史中的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批判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对如何形成共识都作出不同解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共识是主体间以理解为取向的精神交往活动,是理解之主体间性的整合形态,是意义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11.
法治作为现代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普遍形式,奠基其基础的是法律的客观性及其法律诠释的客观性追求。哲学诠释学从本体论的高度,用理解的创造性解构了法治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既是本体又是方法的法律诠释学,在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预设了诠释者的价值存在,同时也作为具有规范化意义的操作技术存在,对法治建设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它的建构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解的创造性的制约和法律诠释对客观性的追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贾焕杰 《前沿》2010,(6):154-156
加达默尔的视阈融合理论为复译提供了合理性和必然性,他对前理解的肯定让我们充分看到了误译的研究价值。本文自加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的中心概念"视阈融合"发轫,探微"视界融合"和"前理解"对复译和误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李勇 《桂海论丛》2006,22(5):28-30
哲学诠释学注重真理反对方法,张扬诠释反对认知。然而,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本身却没有逃脱一定方法的支撑,并且它从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基础,这种主观态度与现实的差异无疑给其带来了多重困境。鉴于此,当代国内外诸多诠释学家与研究者们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诠释学视域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统一诠释与认知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恩格斯毕生探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他晚年将研究视野从物质领域扩大到精神领域,提出了“意志合力”思想。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康德哲学的思想来源看,休谟对康德哲学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休谟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休谟的因果经验是康德哲学的星星之火,休谟哲学的提示打破了康德的教条主义迷梦,使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拘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拘留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资产阶级人权观、民主观的产生而产生、建立而建立的 ,有其固有的缺陷。像其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一样 ,它的实质是调和国家权与人权的矛盾。现行拘留制度过分强调对国家权的保护 ,而忽视或很少有对人权的保护 ,这都是要检讨和改进的。  相似文献   

17.
On Track     
  相似文献   

18.
谈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的根本性课题……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作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了准确理解、把握江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最近,我就权力的含义、权力的授予、权力的监督等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作了一些思考。一、权力的含义“权”的本义是“秤锤”,引伸为权衡、权力、…  相似文献   

19.
对权力概念的表述,争议颇多。如果把权力分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来研究,则更有利于认识权力的本质属性。尽管权力及其主体不尽相同,但毕竟是历史地产生于多种社会的形态之中,是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时应当从公民的权利、社会权利以及完善政治责任制度方面入手,促使国家权力主体及执掌人的所作所为更合乎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