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政治化对我国现实政治发挥着双重作用。其官本位权本位、人治政治、臣民化、人情政治等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而民本主义、社会责任、道德修养、从政规范等有利于廉政建设。应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儒家政治化,以德治国,推进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神圣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作为一种延续千年、影响巨大的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否已经失去了它继续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儒家文化这一母体文化形态,开发利用它,使它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政治生态:问题、逻辑与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仅需要强力的反腐败斗争,良善的政治制度,更需要建设优质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聚焦影响政治生活的问题视域,着力解决多元文化、亚文化、政治认同分歧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应把握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逻辑运思,充分理解政治文化建设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在联系;应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路,从坚持"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规矩意识等入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所提出的一些政治发展战略无不或多或少地体现儒家政治主张。虽然,儒家思想中不乏一些糟粕,但不能因此全部否定儒家思想,尤其是在全球政治发展出现问题重重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仔细地研究我国儒家思想中一些关于治国治世的思想,从中发现与我国政治发展的契合之处,使其更好地为我国政治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哲学在本体论、辩证法和社会理想等不同角度上的理论契合点,旨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能够相得益彰,实现中国广大社会民众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达成古今中外的思想传统的精神对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彼此汲取借鉴,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姬立玲 《学理论》2012,(7):51-52
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生态自然观、道法自然、万物不伤的生态伦理观、知常曰明、顺物自然的生态实践观为切入点,探讨道家代表人物老庄哲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二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纽带,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转型时型,我国社会政治文化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转型而发生着一系列深刻变革:政治价值观实现着由“政治挂帅”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主流政治文化内部分层趋势扩大,文化冲突凸现。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政治文化成为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政治认同、政治权威和公民政治行为,对政治稳定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实现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良性促动  相似文献   

8.
文化主权、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文化主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文化主权与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密不可分,它们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积极维护文化主权,要清醒地把握文化的经济、政治职能,洞察文化背后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认为,正是凭借着这套政治社会化机制,它得以传播、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连绵不息地传延下去,逐渐凝结、沉积为稳定、持久、牢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成为人们共同遵行的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词汇"美丽中国",其丰富内涵立即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如何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美丽中国",我国传统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清新而深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寡欲知足",道家以它独特的哲学视角给我们如何看待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8)
政治稳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追求,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程度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维系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关系。其中,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参与程度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保持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理论导刊》2006,(12):109-110
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其“与天合一”的天人观有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道法自然”的政治论有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直觉思维的人生论有利于净化心灵,葆育生命。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如何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理性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发挥其优越性,在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超越中构建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二元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二元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且也渗透到政治文化之中,构成诸多复杂而矛盾的二元现象。要真正消解二元问题,就要更多地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  相似文献   

15.
作为政治文化组成部分的亚文化 ,表现了政治文化的具体的特殊性方面。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诸多亚文化形态的原因 ,一是政治文化的主体复杂多样 ,二是政治文化的历史悠久多变 ,三是政治文化的地域宽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构成应包括 :统治阶级的政治亚文化、被统治阶级的政治亚文化、民族的政治亚文化、各个封建王朝的政治亚文化、地域的政治亚文化等。政治亚文化的存在与作用 ,不断促进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何霞 《学理论》2009,(20):119-119
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军 《学理论》2013,(3):41-42,71
一般习惯,我们对道家和道教的分野混淆不清,对二者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解。比道家与道教既有渊源又有很大的差别。"道家"主要以哲学、学术思想学派而著称",道教"则以宗教形态而存在,二者呈现不同的思想、文化特征。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番初步、简要的探究和鉴别,以厘清笼罩在我们心中的误解的云团。  相似文献   

18.
先秦道家思想由于立足于从宇宙自然中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而具有明显的普适性。尽管先秦道家思想的一条主线或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向大自然学习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规律,但其落脚点最终是为了人类的理想生活,因此具有内蕴的人文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先秦道家在生命观、人性观、人际观等方面的追索。  相似文献   

19.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影响教育对象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来获取政治支持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为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突出政治主题,推动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在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