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要,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上来。这本书以言论摘编的形式,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所发表的部分重要论述,反映了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和理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全面系统,深刻精辟,充满新意。特别是“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汇集了江总书记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精辟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习这部著作,深深地感到贯穿全书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一、始终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这部著作的主线,可以说,书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论述都体现了“三个代…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课题。最近由中宣部编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书,集中体现了我党三代领导人关于“三讲”的重要思想。其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关于讲政治》重要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和灵魂的社会主义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社会主义观 ,围绕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而展开 ,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和生动体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全方位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把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了相应修改。两者区别何在?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但这一特色未必占主体地位;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完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熊泽成 《湖湘论坛》2001,14(4):46-47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有着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论断高瞻远瞩,涵义深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文化的创建相辅相成。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2,(6):105-10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论述,深刻地指明了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为鉴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泽东。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新的时代相结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问题,从本质上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崭新的时代内容和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出版发行,是找们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在新世纪完成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此书发表后,“一校两院”掀起了继“5.31”讲话之后的又一轮学习热潮。10月14日,“一校两院’科研部主持召开了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座谈会,副校长王鼎恩就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重要性发表了意见,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杨斌作了总结性发言。座谈会发言摘要如下: 周杰(政治教研部教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以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  相似文献   

11.
深入认识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邱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作出了全面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及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三大系统形成并明确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论述和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一脉相承 ,彼此贯通。两者在思想上、内涵上、现实指导意义上的一致性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层次的理论昭示。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要和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思想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内在统一。一、理性的科学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么样建设党” ,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两个重大问题。如何回答和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曾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为我国当前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对正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正确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起点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进步发展状态。一般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论萃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表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第三,第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第四,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一科学概念和战略任务。第五,丰富了文化的内涵。第六,把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七,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从历史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所要求的,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三个代表”的标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顺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2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所确定的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特別突出地、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则是其重点之一。为了学习、理解“十四大”报告,本文试侧重对这个命题作一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观点。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是对“为人民服务”伦理价值的新界定,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髓与灵魂的新揭示,是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成熟的标志。本文就此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18.
康俊英 《前沿》2001,(11):56-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为自己制定的伟大历史任务 ,并把我们的奋斗目标规定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一总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继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作了全面发挥 ,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 ,努力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 ,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就是…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精髓,才能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理论,并使其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观水 《桂海论丛》2002,18(6):95-96
(2002年10月31日)同志们 !即将召开的我们党的十六大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代表大会。在这之前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5·31”重要讲话和8月出版发行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 ,为召开党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广西党校系统“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接十六大”理论研讨会 ,是很有意义的。在此 ,我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