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承》2006,(2):24-25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凡是炎黄子孙,不管身处何处,每逢春节总要进行一番庆祝。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春节的习俗也远涉重洋,被带到了世界各地。放鞭炮、舞狮子、挂灯笼、办庙会成为海外中国人欢度春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在一些城市,中国人的春节已经成为吸引  相似文献   

2.
尽管究竟是否要过“洋节”曾经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情人节这个正宗的洋节,已经被广大中国民众,包括传统保持得较为完好的农村地区的青年所接受。不仅如此,洋情人节还不够,人们把传统节日七夕作为中式情人大加追捧。而在西方,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春节也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道美丽的“中国景”。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过年欢天喜地,长大了过年逐渐麻木,由于现在中国人的节日越来越多,“五一”、“十一”等,有时还有许多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也来凑热闹,节日在国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年终春节的气氛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淡,许多都市白领都把春节看成是一种不得不过的形式节日。  相似文献   

4.
节日闲谈     
2月14日,农历大年初六,恰逢西方“情人节”。随着商家们注意力的移换,在这一天,“春节经济”顿时异化成了“情人节经济”。这个大年初六,环顾四周,俨然“情”浓一片,而“年味”黯然失色。当传统新春佳节遭遇浪漫的情人节,前者不得不甘拜下风。春节的降温使得许多商家的“春节算盘”也拨不响了,有老板戏称:真是家人不敌情人,亲情给爱情让路。当许多人还在互道着“新年好”、还在品评着“春晚”、还在迈开脚步渐次走亲访友的时候,怎么西方的“情人节”一来,我们的“年味”就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了呢?现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在中国日益…  相似文献   

5.
过大年     
《传承》2006,(2)
“穿新衣,着新鞋,放鞭炮,拿红包;大扫除,贴春联;宰鸡鸭,做年糕;送年礼,团圆饭,大拜年……”这些春节场景似乎离我们已经遥远,要在我们残破的记忆里怀念。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记忆中的春节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相反,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是什么稀释了我们的年味?是什么削减了我们的盼望?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哪些值得珍视的东西也在悄悄溜走?我们的春节需要保护和传承吗?过大年  相似文献   

6.
可圈可点     
中国人的年越来越短了 据新华网报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年”越来越短了。在进城务工农民比较集中的广州,节后回流潮又一次创下新“早”。劳累了一整年的农民工有的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才回家,刚过了3天,又踏上了返城的路途。在太原,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打出了春节照常营业的招牌,员工们被安排分批放假,以保证在春节这一繁忙的时段酒店不会因为人  相似文献   

7.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早已凝成一股浓浓的乡情,游子归家,亲人团聚是所有中国人在春节最殷切的期盼,大家都沉浸在欢乐温馨的气息、恬静和谐的氛围 中。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4,(5)
2月14日是情人节,一时间手机短信再度打爆,大街小巷无处不飞玫瑰花。各路商家纷纷抓住“甜蜜”商机,“浪漫”出击,竭力去赚取“情人蛋糕”。迎来了继春节之后的又一销售高潮,赚得盆满钵满,商家个个笑逐颜开。据一项面向15至50岁城市人群的调查显示,西方情人节的认知度为93%,而中国情人节“七夕”的认知度为27%。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西方“舶来节”的兴起,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却纷纷陷入了尴尬。  相似文献   

9.
春天已经到了,中国人喜爱的踏青和外出旅游正在形成热潮。生活水平提高了,非工作时间增多了,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自1995年 5月起中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1999年 10月又实施了三个长假——春节、 五一、十一,中国人的假期多达114天,也就是说,中国人一生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闲暇中度过。毫无疑问,休闲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休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稳定、进步,更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我们发现,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进入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情人节。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5)
正巴厘岛的中国人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旅游度假,世界各国面临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都高度重视。如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胜地巴厘岛,近年来其游客主要来源于中国。2020年春节,记者走访了巴厘岛主要景点,尽管此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肆虐中国,但巴厘岛春节前后来此度假的中国人仍然占游客的绝大多数。因微信微博抖音的"加持",巴厘岛不少景点广为国人知晓。为更大限度地为中国游客提供方便,巴厘岛几乎所有银行和柜员机都可使用银联卡,不少商家还可以直接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十分方便。1月29日(正月初五),  相似文献   

12.
<正>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春节,历来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意义不断变迁,近年来,请客送礼之风盛行,人情红包往来不绝,本来象征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春节,也成为很多人的负担,花销越来越大,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不过,在刚刚过去的甲午马年春节,很多人感到了难得的轻松。不良人情之风锐减,高档礼品明显滞销,鞭炮声少了,空气环境好了,旅游景点垃圾少了,文明风尚更加深入人心。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效果正在从官场渗透入民间,给甲午马年春节带来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这样既丰富又丰满。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千百年来,在民间过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就像是一台热闹的大戏。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相一致,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和跃升。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延续了3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不管城头的大王旗如何变幻,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几乎始终如一,它已化人血脉里,或许曾受梗塞,但从未消绝。过年的时候,其表现更是极尽其致。到如今,尽管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还是没有什么传统能像过年团圆一样,调动起从庙堂到乡野的举国情感。正因为凝聚着全体中国人的情感,这个年,才成为“中国年”,它是绵延千年的农历春节,而非改元百年以来的西历元旦。  相似文献   

16.
春节延续着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精神,面对着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日益严峻,文化多元构建日益重要的今天,有许多问题令我们尴尬,令我们烦躁不安。许多人感慨:年,也就是春节越过越没有意思了;太单调乏味。洋节倒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人的节日,越来越风行。特别是韩国人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引发我们对许多问题更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  相似文献   

19.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春节,海外传来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中国人的春节,纷纷"走"上了外国的城市街头,特别是一些国家首都的街头。请看这则报道:2007年2月18日,中国农历丁亥年也就是猪年的大年初一,英国伦敦庆祝"中国年"活动达到高潮,约三十万人挤爆伦敦市中心数个街区,参观舞龙舞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