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先驱。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弱贫的的现状,必须全面学习西方,必须学习西方的思考和治学方法。他相信西方治学注重经验与观察是中西治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必须改变中国传统有"术"无"学"的状态。严复主张注重逻辑学是变革中国治学传统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2.
戚本杰 《湖湘论坛》2008,21(2):53-54
康德曾经说过:"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这段话对于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研究康德哲学的每个学者来说,都是熟知不过的。但黑格尔说得好,熟知并不等于真知。要认真探讨"休谟打击"对康德先验哲学的先天综合判断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是-应该"问题逐渐演变为事实命题与规范命题之间关系的问题,对道德知识的考察从过去的经验论证或先验论证,转向了对伦理语言的结构及其含义进行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是"与"应该"之间的不同又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事实与价值二元分立,尤其在元伦理学的创始人摩尔及情感主义那里得到更加深入的论证和重大的发展。摩尔的"自然主义谬误"、"善不可定义"、"摩尔的开放问题论证"以及情感主义的无意义的价值判断等思想,是对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问题的补充与发展,深化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慧  肖祥 《学习与实践》2008,(9):106-109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的休谟难题一直备受争议,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将“是”和“应该”各自作“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二分,我们发现: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该”来,或从价值的“应该”中,推不出科学的“是”来。而科学发展观是价值需求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任何以价值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极易造成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5.
沈朝华 《桂海论丛》2010,25(2):30-33
休谟认为从对事实的描述是中是无法推演出规范性陈述应该的。休谟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终究未能破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事实毕竟不同于自然事实,它是由社会所规定。在社会性事实中语言、观察者的意向性本身就已成为事实的一部分,从而也导致事实与价值难以二分。在意识形态领域、学术研究、政府决策中区分事实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健根 《人民公安》2007,(24):16-18
蒋晓泉一把夺过铁锤:"你们这些人打人都不会打,打头会打死人的。应该这样砸,既打不死人又能让他长记性!"说着,他对准王一夫的膝盖膑骨、脚关节髁骨处猛一阵锤,直至骨头碎裂……  相似文献   

7.
群体动态学学者福列特主张,权威来自于个人的知识和他在组织中的功能,而不是来自于阶级地位。她很清楚,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施展权力的时候,通常只会导致愤恨。相反,大多数人“都会接受情势的逻辑和事实的要求……秩序和权威都必须去除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8.
唐桂丽 《理论月刊》2006,(12):47-49
在休谟那里,世界可简化为可经验的感觉印象世界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学的实体世界,而他的不可知的世界实则是为着那可经验的世界的。因而,休谟在根本上是为着建立一个日常的可经验的人性世界的,休谟的人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认知者,而是一个情感化的人。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休谟的“经验”就是情感意义上的可体验,即痛与爱。  相似文献   

9.
冯寿林  冯小林 《前沿》2012,(14):51-52
西方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及各流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构成了实证主义关联的全貌.结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与实证主义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就相同点而言:两者在本体论的基础上都坚持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在认识对象上,两者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认识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对历史的影响上,两者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同点有: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实证主义是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基础上,主张经验知识是唯一的来源,与只重视理论的分析形成鲜明对比,弥补了过去理论分析者的经验不足;天人合一观,是古人在对自然了解不足基础上产生的充满敬畏之心的表现,对中国后人的认识论的影响是只重视实际的经验事实的分析,对世界的把握只习惯于自身的经验体悟,而不是推理和对自然现象进行条分缕析的科学探究,形式逻辑不发达.两者对目前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供了必需的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问责官员复出,民众并不是反对他们的再次任职,而是反对他们悄悄地复出  相似文献   

11.
论休谟道德评价理论中的“非动机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休谟伦理学思想中的道德评价理论,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休谟有动机论倾向,而在休谟本人的早期文本《人性论》第三卷《道德学》之中,也不乏对"动机"甚至"善良动机"的论述。休谟的道德评价理论中并没有什么动机论倾向:一、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初步提出就与动机论不兼容;二、休谟对正义之为德性的论证与动机论不协调;三、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完整提出与动机论相冲突。  相似文献   

12.
郑佳音 《中国保安》2013,(20):71-71
深圳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松岗分公司喜高分队在不断地总结、汲取成功经验的同时,根据分队管理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研讨出了一套“四法”队伍管理新举措,有效确保分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谟认为正义是一种区别于自然之德的人为之德,共同利益感是保证人们遵守诺言并履行正义原则的情感基础。维护共同利益感就是为了建立一种经济正义,它包括三个基本的原则。麦金泰尔认为在正义规则与自私本性二者之间,逻辑上的过渡是不可能的,因而休谟的同情心是虚构的哲学概念。罗尔斯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正义的环境观念、正义相互性概念和正义的作用观。  相似文献   

14.
档案人物档案:王梅,1975年11月出生,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所长。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拘留所打造成全国一级拘留所。其个人先后被评为徐州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徐州市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爱民警察"、全省群众工作标兵、全国监管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今年5月,荣获第九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15.
像明代的许多职业军人一样,左良玉出身于穷苦人家,自小父母双亡,由叔叔养大,连母亲的姓氏也不知道。这样的出身,注定了他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但这个大老粗对人情世故、对身处乱世的生存法则,把握得比谁都精。他能从最底层的“草根”成长为风云一时的明军主将,自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驰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自汉时就成为了中国商贾投资创业的四大重镇之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伴随招商引资浪潮涌入,“瓷都”经济更是红红火火。然而,一股潜滋暗长的邪恶势力,给这里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正确判断现场指印的手别是痕迹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手法则”是一种利用指印纹线的流向和特征出现的多少而判断左右手的方法。其特点形象、直观、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8.
李祖全 《求索》2012,(1):170-172
告知后同意法则是解决医生的医疗决定权与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冲突的基本法律原则,更是构建和谐医病关系所应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医疗实践中准确适用这一法则既能达到医疗机构抵御医疗风险、救死扶伤的目的,又能使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从法理的角度解读这一法则,就是要厘清医病之间在医疗行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双方的权利在合理的区间运行。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常将大数法则视为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常规手段,但是,为什么现在会失灵?是金融家忽视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事后诸葛亮"?风险模型真的那么可靠吗?业内专家说,金融市场不能仅靠经验。关于次贷危机涉及的信用风险,资产评价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该怎样规避。请看《大数法则缘何失灵》。  相似文献   

20.
文化贵在创新。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却必须是由表及里、器韵俱佳、形神兼备。而目前的文化创新呈现出一种失重和偏颇。在刻意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消解了对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