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了以“农村兴办乡镇企业”为典型特征的小城镇化模式与以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典型特征的“农民进城”城市化模式 ,指出两种模式的特点、不同的阶段性作用及其最终融合。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郭庆宾  李凡 《传承》2014,(2):114-115
农村家庭劳务输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了解我国农村家庭进行劳务输出的现状,分析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所产生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贯彻国家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川西农村悄然兴起了一种以双独子女为主体的家庭居住新模式——“两头走”.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这种模式与传统居住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产生的背景、特点、社会归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迅猛,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转化,大量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聚。其基本特点,就是发展乡镇工业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路子。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5.
高帆 《探索与争鸣》2022,(9):67-77+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趋势相互交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化相对减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而数字和绿色经济崛起则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双刃剑”效应。新时代我国应基于三大历史性趋势的交汇特征,因势利导地完善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向、城乡劳动力流动基础、城乡空间分布、城乡部门产业特征、城乡部门功能定位等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角色转变、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婚姻情感维系的脆化等。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应及时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7.
三亚市天涯镇黑土村一户黎族农民近日乔迁新居时贴出一副对联:一家两制甩掉贫困帽子,女商男耕迈向小康社会。这副对联是对黑土村出现的新型家庭经济结构的生动写照,被称作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另类”发展模式。自古以来,这里的黎族农民就刀耕火种埋头农桑,绝少涉足市场浮游商海。尤其是黎族妇女,一直视经商为不体面的行当,甚至认为是不正之途,就连自己家里种、养的农产品,宁愿过剩了、烂在地里也不拿到市场上去摆摊叫卖,顶多只是悄悄交换些许针头线脑。这种陈旧、落伍的观念,如今在黑土村受到挑战和“革命”,演绎出近乎改写历史,令人刮目的一…  相似文献   

8.
黄斌欢  王婷 《学习与实践》2022,(10):121-129
在农民工代际更替的背景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向“大神”转化的趋势,这构筑了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但也蕴含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大神”产生的社会学机制,在于不同代际农民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主体塑造过程并因此持有不同的劳动伦理,其对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转化及城乡社会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为避免“大神”化趋势加剧,应当重建农民工社会再生产方式,改革劳动力组织模式,并加强对“大神”基地和“大神”文化的治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汪永涛 《思想战线》2023,(3):111-120
县域城镇化表现为进城购房的刚需化、子女教育的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中产化。当前农村家庭正在经历城镇化目标转型,由此形成了“一家三制”的家计模式,其中代际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直接的财富转移(购房、彩礼)、老漂、城乡两栖、自我养老等多种形式。农村新三代家庭的家庭再生产由此在“城—县—乡”之间进行拆分,并形成多种分工组合,呈现出流动性、碎片化、离散化的特征。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具有消耗性、过渡性、符号象征性等特征,它仍然是一种半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七普”数据反映出城乡之间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利用普查数据,构建2010—2020年不存在城乡人口流动的情况下城镇与乡村人口发展过程,并与实际城乡人口进行比较,由此分析人口流动对城乡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的影响,并尝试分析未来乡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方向。结论表明,目前流动人口主导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历程,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发展特征,乡村人口在15—21岁呈现出人口规模“内陷”的情况;未来乡村人口极有可能继续按照这一流动模式流失,“内陷”的年龄结构存在着向附近年龄组扩大的趋势,造成乡村较低龄人口群体规模普遍“内陷”。乡村低龄人口规模缺失,不利于乡村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给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的挑战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罗蓉  成萍 《人民论坛》2010,(7):222-2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措施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取消了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但人们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并不理想,据统计,我国仍有2亿以上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无法实现“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并存的城、乡两个福利体系并没有因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有所改变,而与此同时,我国并未建立起帮助农民工从农村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据浙江     
我省农民数量万781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说,“农民”的表述涉及以下几个指标: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从农产业人口、农业人口。1.农村人口: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相对于城镇人口,也称农村居民,按常住口径统计。2003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67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2199.4万人,占47%。2.农村劳动力资源: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按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测算,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为1785.2万人。3.农村劳动力: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16周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按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测算,浙江省…  相似文献   

16.
世兵制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兵役制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兵民分立制、士卒贱民制、身份世袭制、同类婚配制、等级占有制、家庭质任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而严密的军人地位实现机制,导致世兵制军人地位明显呈现出固定化、卑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上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点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推动城市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一、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小城镇列入城币系列,并成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不高。至1998年底,全国近70%以上人口为乡村人口,总量达8.6868亿人。从就业情况看,1996年我国乡村劳动力共有4528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镇海区,活跃着一支1000多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农村就业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串起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劳动力供需的条条“红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推进了当地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这支队伍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鹊桥”。因地制宜造“鹊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镇海区规划到2010年将现有的10万农民中的7万多人转移到城镇。但是对应大规模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缺知识、缺技能、缺门路的矛盾较为突出。据统计,该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工[1]的健康公平性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涉及的问题众多,而且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们以健康公平性为切入点,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贡献者--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身份建构与利益表达纳入社会公正的考量中,以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涉及的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