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放弃党的领导,造成改革的方向性错误,从而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要吸取这些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等,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陈家刚 《团结》2012,(6):35-4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要贡献,也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思考民主、实践民主、推进民主的信心和智慧.对于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设定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理论、政治力量、社会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命运,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经历了民族自决、人民认同和人民参与三个阶段。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道路,或者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它对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三权分立”对于西方民主、美国民主的重要性。中国民主政治就是在这三者的统一中运行的。了解这种“三位一体”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式民主的关键。中国的民主政治还要继续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通过持续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但要遵循三条原则:确有必要,经过实验,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4.
刘敏 《学理论》2008,(7):18-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无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齐头并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正式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牢牢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稳妥地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要走民主政治之路,前一件事取得了成功,后一件事却没有完成。民主政治要全面实行和推进,主要在于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执政者和执政党的民主实践意愿和决心,一个是经济市场化作为民主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两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欠缺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执政者及执政党与市场化经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形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五种走向模式。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应实行第五种模式,即在先推进经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跟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依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现在应首先着手启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民主文化是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优化民主文化的政治环境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实际,优化民主文化的政治环境主要应从发展理念政治、发展制度政治、发展法治政治、发展科学政治、发展绩效政治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推进民主政治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普遍的政体形式,它建立在个体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是以公民权利至上的基本理念来支持的。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建设民主政治。邓小平就认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会成功。只有创造条件,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才能获得强劲而持久的动力,社会才能逐步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推进民主政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棕。对于我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任务,因此从操作层面讲,我国的民主政治已经不存在是否应该进行的问题,而应考虑如何赋予“民主”以恰当的定位,以及如何开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并且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化应着重加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对政治权力的有效监督以及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培育等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国情和历史作出的正确选择。基于政党政治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制度规范、公平正义、权利实现等方面的政治效能。基于民主运行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巩固执政合法性、凝聚“最大公约数”、降低执政成本、巩固执政基础、建立持久政治信任等方面的政治效能。中国共产党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坚持“三统一”原则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在培育公共精神基础上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民主生态,在坚持人民至上基础上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效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因此,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与外在动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改革的进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文即着眼于此,从几个方面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结构转型、全球化趋势和政治领导人的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3.
王建康 《团结》2013,(2):14-16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意识和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即,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做主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以人为本是主线.其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这一新型民主政治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大民主",即: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和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是:以扩大执政党党内民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制度和干部制度改革;以建设服务型公共政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坚决抑制和清除权力腐败现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改革;以丰富民主形式、发展政治参与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治运行机制改革;以规范社会成员政治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5.
史言 《求知》2012,(8):11-12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党从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党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强调,我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着某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误区,如“民主缓行论”、“民主急性论”、“融合论”等。走出这些观念误区是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前提。“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理念要求我们以理想的民主为目标,使民主的动力在政治现实中渐次生长起来,以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赵宗博 《学理论》2013,(29):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化之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始终是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所在。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应对和解决当前复杂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8.
韩国威权政体转型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威权政体是对李朝专制主义的发展和扬弃,在威权政府的主导下,韩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然而,经济的发展促发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本身内在价值缺失;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威权政体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9.
协商性民主是与竞争性民主、非竞争性民主相对应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现阶段我国也具备发展协商性民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基础和条件。发展协商性民主的关键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建设,引领和创设和谐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思路逐步清晰。服务型政府打破了"全能主义"政府模式对一切事务的大包大揽,既遵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运作程式,也响应民主化思潮对政府工作的透明、高效、民主、法治以及积极吸纳公民参与的理念,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政治与行政尚未完全分化的情势下展拓的,其理论架构、构建程序和运行方式等,既关涉政治议题,又勾连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虽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名,但多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实,服务型政府在这两种态势下运行,必然脱离不了政治和行政的干系。审视政治体制改革抑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组织形式和规模等方面推动着服务型政府的构造,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表征的民主、法治、公正、公民参与等理念均彰显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光辉,从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倒逼作用。在全球化、民主化以及社会自治强度扩张的情势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建设路径进行,也要处理好诸如服务型政府规模、结构以及与传统政府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