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王鹏 《党史文汇》2000,(11):27-29
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与林彪共事最多的,除了罗荣桓外,就是聂荣臻。从红军时期到抗战初期,两人多次在一起搭档。长期的共事与交往,使聂荣臻对林彪有着较深的了解。他努力配合林彪工作,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却从不妥协,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今年是聂帅诞辰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对后人是不乏启迪的。原则分歧聂荣臻与林彪第一次搭档,是在红一军团成立后,林彪任军团长,他任政治委员。但二人的相识是很早的。在回忆录中,聂荣臻这样记述他与林彪最初相识的情形:“我在黄埔军校就认识林彪。北伐到武汉,林彪由黄埔…  相似文献   

2.
正许多介绍林彪的著述,包括其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对林彪性格的描述几乎是众口一词:不苟言笑,城府颇深。还有人说林彪的性格弱点是心胸狭窄,气量小,对人和事耿耿于怀,工于心计,报复心强。朱德之孙朱和平在其著作中谈到爷爷朱德对林彪的一些看法:生性孤僻,工于心计;爱读书,能沉下心来想问题,把问题想得很深,并能表达出一套见解,有自己的语言;善于窥测政治方向,又善于伪装;整人不择手段。萧克上将认为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  相似文献   

3.
霞飞 《世纪桥》2005,(12):11-15
自从党的九大后,陈伯达看清楚 了:党的九大党章上已经明确写上了林 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今后,毛泽东不 在世了,林彪就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了。 就目前来说,林彪也是在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权势极大。他还要进一步为林 彪卖力气,一方面报答林彪的知遇之 恩,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有更好的前途打 基础。 陈伯达在庐山会议上做的3件事 九大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都在考  相似文献   

4.
叶群的荒诞     
荒诞的开始 叶群,帅府夫人,副统帅的妻子,“林办”主任,“文革”时期,狐假虎威,声威显赫。 显赫的声威使她做出了不少荒诞的事。 为了证明自己婚前是处女,她要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做声明; 为了证明自己早就是中共党员,她找到了自己昔日的恋人做伪证; 为了挽救林彪的失势,她不惜支持儿子林立果拉起反革命舰队。 包括她在与林彪一起外逃前,硬拉自己的女儿豆豆举行订婚礼…… 叶群所作所为,无一不荒诞!  相似文献   

5.
林彪利用毛泽东的信任形成自己的集团林彪原本是毛泽东的战友。自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他一直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立过很多战功。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分歧,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对林彪是比较信任的。建国后,毛泽东与林彪也有分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林彪身体不好,虽然也担任重要职务和工作,但休养的时间较长,自然管事不多。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林彪还是十分信任。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这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后来,中国共产党内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意见分歧,使毛泽东更加深了对林…  相似文献   

6.
巴图 《党史纵横》2004,(5):11-15
五、林彪拉陈伯达,陈伯达也主动投靠林彪,陈伯达终于成了林彪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在"九大"上,陈伯达仍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保住了原来的地位.他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中央政治局中是孤立的,他的地位是动摇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的陷害。毛泽东从一开始表示要当贺龙的“保皇派”,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声明对贺龙“不保了”,其中的原因,拿毛泽东自己后来的话来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很明显是受了林彪诬陷的影响。那么,林彪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似文献   

8.
杨成武是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一员战将,一度也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杨成武都是在林彪指挥下进行的。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在经过一系列所谓的“考验”之后,认定杨成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人,是靠不住的。终于作出决定:除掉杨成武。 1967年2月,所谓的“二月逆流”事件之后,林彪气呼呼地对杨成武说:“今后,军委的文件,不要再送叶帅了。” “叶帅是军委秘书长,又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军委的文件,不送他合适吗?” “不叫你送,你就不要送!”林彪甩手走了。 随后,杨成武又去请示周恩来,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9.
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皇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时年65岁。蛰居台湾而梦想反攻大陆的蒋介石,此时已年届84岁。得知林彪折戟沉沙,禁不住老泪纵横。蒋介石之所以悲怆泪涌,并非留恋自己与林彪的师生情,而是另有隐衷——正当林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是谁造就了 “两面派”的林彪 林彪生前乃至死去多年,好像躲在一团神秘的迷雾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黑白反差之大,令人目瞪口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林彪已经成为“虚伪”、“阴谋”、“两面派”的化身。实际上,林彪并非天生的“两面派”。与林彪共事多年的聂荣臻元帅,谈到建国前的林彪时曾说:“我觉得他比较年轻,世故不多。”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也回忆说:“林彪来见毛泽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是艰难曲折的,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针锋相对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的英雄将永远铭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这里撷取其中的一组作以简介。张志新:女。1930年生于天津市。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时为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化处干事。1968年12月以后,她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多次阐明自己对当时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认为林彪的“顶峰论”是错误的;指出“江青历史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审…  相似文献   

12.
称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是林彪的杰作,与“四个伟大”“最高指示”一样,深深地打着林彪的印记.对林彪的吹捧保持着清醒的毛泽东,从1968年起,以“三个副词” (其中为主的是“天才地”)为切入点,开始纠正报刊上那些不适当的宣传,使一贯以“高举”为荣的林彪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1970年8月在庐山会议上,林彪起而捍卫自己的观点,以称“天才”为炮弹,不点名地向张春桥发起攻击,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党内斗争,林彪也从此走向败亡.  相似文献   

13.
■“绑架出逃说”没有依据:内勤就曾听到了林、叶等人的只言片语;林的卫士长回忆:林彪上车后问“到伊尔库什克有多远”;那么大的飞机,根本不可能在北戴河上空划圈 在林彪出逃死亡的诸多说法中,“绑架出逃说”最有市场。此说甚早,而且是出自林彪的亲人之口。笔者近年对此特别关注,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林彪被绑架的理由。 中央军委法制局前任局长、林彪案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之一图们将军曾给笔者透露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林彪大搞个人崇拜,逐渐骗取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这成为毛泽东选定林彪为自己的接班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历史悲剧的出现,与当时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关。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制造个人崇拜是林彪篡夺最高领导权总策略的一个基本点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林彪担任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以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个人野心恶性膨胀起来。为了实现这一野  相似文献   

15.
红四军远征赣南.林彪身为拳头部队的统帅,关键时刻却向后跑.陈毅冲着林彪叫道:"林彪,你怎么跑了?毛委员还没走,你为什么走?"  相似文献   

16.
“林彪事件”后,围绕“批林”问题,在党内形成了两种意见/毛泽东提醒政治局,要注意抓路线,抓上层建筑,要抓意识形态“林彪事件”后,围绕“批林”问题,在党内形成了两种意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意见是:批判极左思潮,在各条战线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江青一伙所代表的是靠极左  相似文献   

17.
黄瑶 《党史博览》2014,(2):13-17,23
正为提高部属的战略战术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林彪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多次作报告、写指示。他的这些报告、指示曾经汇编成军事文集,作为培养指挥员的教材。1936年底,军委任命一直做政治工作的杨成武为师长,杨成武怕干不好,林彪便同他个别谈话,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杨成武曾经将林彪的谈话整理为《林彪同志教我当师长》一文,在20世  相似文献   

18.
正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成了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请林彪题词的人多了起来。林彪妻子叶群为了照顾林彪身体,挡了一些请求,非题不可的词,就集中在一起。等到林彪身体相对好一些时,叶群就通知工作人员备好纸笔。每一个题词,林彪都写两三张,然后从中选一张。一1967年4月28日,叶群从钓鱼台回来对林彪的秘书张云生等人说:"蒯大富最近给中央文革小组写信,说他们正在建造一尊毛泽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4-34
正1924年,林彪投考第四期黄埔军校。也许是身体不好造成了林彪性格的内向和淡漠,他对校内剑拔弩张的左右斗争并不积极。聂荣臻当时在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他当时是第四期学生,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如此平淡无奇的中等生,校长蒋介石自然不会关心,甚至可能对林彪这个名字根本没印象。蒋介石注意到林彪已经是1933  相似文献   

20.
“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鼓吹:古田会议期间,林彪是“正确路线的代表”,是“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林彪亦破天荒舞文弄墨,亲作《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一词,吹嘘“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然而,欲盖弥彰,谎言一经戳穿,林彪在古田会议前后的拙劣表现更为世人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