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州 《政法论丛》2002,(3):61-6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近郊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人财物流动频繁。由于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新的发展环境和复杂的人员结构使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和治安管理复杂化,成为防、控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笔者就如何强化城郊、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构筑安全防范体系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郑朝 《人民调解》2013,(2):33-34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开始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工作,2012年初,学院路街道被列为海淀区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两家试点街道之一。学院路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以社区(村)和主要道路为基础,将地区划分成28个社区网格、3个道路网格和214个网格单元,以责任制为依托,把地区人、事、地、物、组织和社情民意动态纳入网格中,通过"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推动地区社会管理和  相似文献   

3.
孙建良 《中国司法》2010,(12):36-38
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如何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已成为摆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并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如何发挥司法行政职能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 去年10月下旬,浙江省组织了5个调查组,分赴11个市和地区,对二十一个县(区)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总结了经验,找出了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对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开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调查的情况看,经过“严打”和综合治理,我省当前的社会秩序是稳定的,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绝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改变了“严打”前那种治安混乱的不正常状态。随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人们的精神境界,道德风貌和社会风气也有很大的变化。实践证明,只要在坚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方针的同时,切实加强安全防范、纠纷调  相似文献   

5.
以“网格化管理、结构式服务”为思路,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网络设置、信息管理、服务程式等,是全面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无缝接轨和全面覆盖”的举措,是有机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赢取实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社区已逐渐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基层单位。同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迅猛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激荡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现实意义凸显。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更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和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下发了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自1984年以来,已连续抓了六年。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群专结合,城乡一体,打防并举,本标兼治的基本思路。特别是近两、三年,着重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上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和中国各级政府文件中经常出现,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热词之一。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和努力建设的社会管理工程。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的内涵,人们却存在着相互差别很大的理解。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术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进行研究探讨时的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必然影响到对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建设效果。在总结、评述目前各种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自己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词的定义,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社会公众参与下,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协调行动,运用各种合法有效措施防治严重治安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社会管理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苟轲 《法制与社会》2011,(1):228-228
当前城乡结合部呈现多元利益结构、社会阶层复杂、管理相对不规范等特征,由于其处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区域,多种行政管理体系的分界线,又是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交融的汇合处,往往是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刑事案件、违法犯罪高发区域。如何抓好城乡结合部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2,(7):4-5
要闻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201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综治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业界最高法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精神2012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相似文献   

11.
1月1日,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将多年来衢州市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总结固化,为衢州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对于实现民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落实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勇 《法制与社会》2012,(19):205-206
近几年,我省消防工作在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专项整治中,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较早,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自从“网格化”管理实践一年多以来,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作为一种理论性的思索和实践性的工作探索,为我省的消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出来的一项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和措施。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于促进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综合治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丰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其中协调与管理便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有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但是,什么是城乡一体化?怎样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在我国各个地区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全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分几步走?目前,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缺乏清晰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就业制度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在行政体制、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对户籍制度、土地权属、社会保障、城乡就业制度等进行改革,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法律,以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各种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网格化成熟经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系统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概念正逐渐被学界认可。哲学系统理论、生态伦理理论以及经济产业链论断是高校学生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学理意蕴,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对成熟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是其有效推广的价值基础,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党建、团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等实践层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狠抓管理和应用,使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实现效益最大化,切实发挥出以一当十的效能。城乡技防建设中原模式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技防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新途径的探索。 十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推向了新的阶段。 十年磨一剑,光辉照千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探索和实践,折射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折射出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前景。一 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新探索。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经济发展,犯罪上…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毕节地委对综合治理提出四条主要措施为推动和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贵州省毕节地委提出了四条措施: 第一,逐级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经地委决定,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地委分管政法的书记任组长,教育、文化、工青妇、公检法司部门参加,政法委员会是办事机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各县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0.
魏琪 《政法学刊》2001,18(5):60-63
在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已经分化成为外来常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外来常住人口的工作和居所比较固定,相对来说配合管理。而外来流动人口则相对流动性较大,工作和居所不固定。除住在宾馆、旅社、招待所外他们一般以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或“城中村”的居民住房改造成的出粗屋为居所。在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场所。因此,针对外来流动人口一般以出租屋为落脚点,政府对出租屋的管理应象对娱乐场所管理一样引起重视,要予以单独立法,确认出租屋管理行政合同制,并努力用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