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破坏比较严重,需要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需要采取针对其特点的应对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问责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行政补偿制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秦天宝 《法学论坛》2022,37(1):119-128
生物多样性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层次性特征要求其法律规制体系应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新时期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兼具自然资源保护、国家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等综合性目标,要求必须以总领性、宏观性的思路发展和完善法律规制体系。系统性法律规制因具有推动政治决策法律化、符合生物多样性层次性规制要求、实现公众利益和保障法律规制效率性优势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法律规制包括了规制依据、规制主体、规制手段和规制对象等要素,可以此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规制的现实问题予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性法律规制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今其保有却不断受到威胁。菲律宾不仅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生物勘探的法律,而且与此相适应,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传统知识的专门法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立法形成立体交叉模式,建立了堪称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知识的法律保护体系。菲律宾经验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立法几近空白的中国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但伴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危机的显现,如何优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各主体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中,非政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日益成为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当前,既有研究立足非政府组织视角和全球治理视角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但相对缺乏整合性视角的阐释和对微观机制的探究。基于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论文构建出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得到两个主要发现。第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包括10个要素:科学知识的获取储备、积极主动的决策参与、妥当合理的信息处理、监督协调的有效实施、专业意见与技术的供应、政治结果的落实执行、媒体网络的构建发展、公众参与的引导激励、其他主体的配合协助和支持导向的外部规则;第二,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类型、项目活动类型、伙伴关系网络规模,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和参与效果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路径启示,有利于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万政钰  刘晓莉 《河北法学》2012,(10):189-193
目前,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初步进入法制化轨道。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新形势的出现,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有效适应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需求,逐渐暴露出立法缺位、框架缺陷、机制缺失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在弥补立法漏洞、修改相关立法、健全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本文就全球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泉 《法制与社会》2013,(2):151-15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凸显出不少的问题,特别是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在实践中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较大的国家之一。笔者在介绍我国物种入侵现状、国际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以及我国检疫历史、检疫制度的作用后,阐述了为保护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除了加入相关国际条约外,我国应当尽力完善动植物检疫制度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动植物检疫制度。  相似文献   

10.
自主治理与选择性激励——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法制与社会》2010,(22):264-265
本文通过对现有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的总分析,梳理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在借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和曼瑟尔·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探索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以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论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人类共同遗产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海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属性是解决公海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基础,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公海生物多样性的自身特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订立过程和立法宗旨、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现有人类共同遗产的形成来看,公海生物多样性应当属于人类共同遗产。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当在有关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议程中坚持人类共同遗产的立场,积极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应当主动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的准物权制度将生物资源纳入了物权制度框架,这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物权法所具有的权利配置功能和权利实现机制为厘清现有相关法律中的生物资源的权属与权利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上位法指引;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大"课题,物权法不能也不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所有问题,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并形成合理的、相互沟通与协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实现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已显得相当急迫,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是十分紧迫而且必要的。我国现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律亦存在很多问题,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控制外来物种的目标还相差甚远,需要采取相关对策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 3.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 "多哈宣言"第19条指示"TRIPS协议理事会",审查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以及协议与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保护之间的关系.这里先说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生物安全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面对这一威胁,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关注:世贸组织《关于实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中全面涉及这一问题;作为多边环境协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了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取得;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中更是专门规定了改性活生物体(LMOs)的越境转移的制度。通过国际合作,诸多国家在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运用现代生物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我国是世界上生物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掠取生物遗传资源的重要目标地区。本文从生物遗传资源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三原则入手,主要探讨了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的缺陷,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剽窃的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跃 《河北法学》2006,24(6):131-136
生物剽窃的法律问题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若干知识产权问题下辖的子课题之一.它缘起于现代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南北国家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和惠益分享等问题上的矛盾.之所以要对生物剽窃进行规范是因为它不仅减少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侵害了资源输出国、土著和地方社区的相关权利和经济利益.其行为构成包括:未经相关权利人的事先许可,申报专利时隐瞒来源以及独自享有因此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方圆》2023,(16):10-11
<正>万物生灵,美美与共。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则被比作是在自然界中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为保护好万物共生的“世外桃源”和野生大熊猫的家园,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其中四川片区占公园总面积的87.7%,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四川省检察机关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将遗传资源保护与专利制度挂钩,杜绝非法窃取我国遗传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并申请专利的行为。然而,即使该草案能够顺利通过,我国在能否以及怎样与使用方分享生物专利利益方面仍是空白。本文不局限于遗传资源保护,而是从其上位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入手,阐述利益分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最有价值的生命遗产。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有着自己的植物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英国,有一个名叫千年种子库的保护中心,珍藏了来自各大洲的众多稀有物种;在挪威,有一个号称是最安全的种子基因库,其基因储备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