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宫进 《山东审判》2007,23(3):80-82
作为法学基本形态之一的法社会学,是与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相提并论、平分秋色的西方主要法学流派.本文意在通过法学三形态之间的对比,透视法社会学,并通过对法社会学从产生-发展-成熟这一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进而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西方法社会学的流变,了解该学派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厘清法社会学派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影响与演化.  相似文献   

2.
宪法社会学是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是宪法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发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真实规则。在欧洲和北美,宪法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传统。其中,德国的宪法社会学侧重于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切入,偏好史论结合,思辨色彩浓厚。法国的宪法社会学具有客观的、旁观者的叙事风格。英国的宪法社会学打上了判例法或不成文宪法的痕迹,致力于素描一部活生生的宪法,仿佛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美国虽然承袭了英国的判例法制度,但美国的宪法社会学透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宪法背后的经济关系、利益格局得到了凸显。梳理欧美宪法社会学的学术传统,比较欧美各国宪法社会学的不同旨趣,有助于为当代中国宪法社会学的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社会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当前我国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反思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此门学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法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社会学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一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而独特的视角、立场与方法,表现为整体性思维、民间立场、经验研究和法益分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许发民 《现代法学》2002,24(2):49-54
刑法是一种法律社会现象 ,刑法社会学以刑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在我国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刑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开拓刑法学研究的新领域、更新刑法学研究方法 ,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法来说 ,本质性的强制状态是对预期选择的强制。而对特定的行动采取强制 ,只是作为预期选择被强制的结果 ,虽至关重要但却极少发生。———卢 曼①尼古拉斯·卢曼 (NiklasLuhmann ,192 7~ 1998)当代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法社会学理论家。他成名于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理论家有“当代黑格尔”之誉的哲学社会学大师哈贝马斯的论战。在论战中 ,卢曼展露出极高的理论素养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 ,而这些表现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卢曼 192 7年出生于德国吕讷堡 (Luneburg)。194 6年~ 194 9年在弗莱堡大学攻读法律学 ,…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学术规范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其与社会学研究对象紧密联系 ,在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学术规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思维范式、方法和规则 ,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与现代:基层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社会群体冲突事件的逐年上升,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当代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运行的失灵。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何以失灵?透过云南7·19孟连群体事件,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机遇。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科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共同关心,科技哲学一向注重从科学社会学中汲取有用的养分。甚至有人主张,科学社会学应当成为科技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那么,从科技哲学的视角看去,科学社会学究竟是什么?尤其是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什么样的?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哲学具有怎样的基本关系?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结合的产物,西方法社会学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与方法论思想的影响,功能主义思想就是对西方法社会学影响较深的一例,它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西方法社会学的发展:第一,功能主义思想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法学研究中注重分析法律结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的思维惯习,提供了从法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考察法律的"外部"视角;第二,功能主义思想提供了从法律与社会整体的联系来考察法律问题的系统的视角;第三,功能主义思想中对"功能"内涵更为全面的阐释丰富了法社会学中的法律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市民立场作为法社会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出发点,倾向于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市民立场相对于传统法学研究时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立场,使得研究者更为关注、尊重并尽量满足公民的需求、意愿、情感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法社会学思维走向的转变和法律接受问题,进一步促进法律的多元,使得多元法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孙冕 《行政与法》2007,(11):28-31
乡村法治化运动在乡村社会遭遇的窘态与困惑是发起者始料未及的,国家法治被乡村社会有意无意的歪曲,“下乡的法律”不断被乡土社会知识传统解读,法治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冲突愈显突出。本文放弃简单地对法治与乡村社会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进行批判的进路,试图通过借鉴和采用法社会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强调回到中国的特定语境,回到乡村的生活场域和具体经验中,探讨当前造成乡村法治化困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实现乡村社会法治化之可能和必要,进而提出实现乡村法治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日本的法文化在经历漫长的演化之后才得以形成,独具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文在深入解析法社会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日本法社会学思潮的主流是法文化研究,提出了比较法文化研究促进法社会学思潮繁荣,以期实现加快推动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不仅需要将其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它在现实社会中的效用,这是法社会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即强调法与社会的实际关系。经济法作为能够使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控的法律规范,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经济法产生的社会需要,发现经济法自诞生起就站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高度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纵观经济法体系,其具体制度也体现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勇 《行政与法》2009,(12):36-38
中国法社会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研究的方式、内容、成果具有明显现代性特征,中国法社会学的研究未来面临着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现象,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又无法融入城镇居民行列。很多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民"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之间,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游民"。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失去土地对农民产生的冲击,农民对身份变化产生的反应,对向市民转变的态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探讨全球化时代“开放与多元”的核心特征与全球化时代法社会学“平台与桥梁”的学科功能的基础上,对全球化视野下的法社会学“继受与转向”的发展图景做出简单分析和概括,力求对全球化背景下法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开辟一点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耶林曾言:“为权利而斗争是一种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但现今中国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为权利而自杀”的现象。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中突大量出现,矛盾错综复杂,在征地纠纷、拆迁冲突、移民安置补偿、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冲突中,当事人相对普遍地选择诉诸暴力来维权有人为讨个说法而放火,有人为寻求公道而绑架,有人为权利而自杀,有人为权利而杀人。这些人以生命呼唤正义,但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法定的救济途径来雏权,而是采取“暴力维权”这种最极端的私力救济方式呢?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想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进行一些思者,例如关注引发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回到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严复翻译出版了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和英国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今译《社会学原理》)。《论法的精神》为孟氏的代表作,它以法为中心,研究和讨论了经济、政治、宗教等社会环境和地理、气候、国土、人口等自然环境对法的影响,因而被认为是法社会学的导源之作。此外,马君武也翻译出版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赵兰生还译出了《斯宾塞干涉论》等,对法社会学的引进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威 《现代法学》2003,25(3):182-187
维柯的法社会学先驱思想 ,在发生学意义上 ,主要由历史主义整体论社会观、民族社会法律文化观和社会法律心理理论三部分构成。它来源于自然法 ,超越自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