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锋 《党政干部学刊》2009,(4):32-34,20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萍  王秋菊 《求实》2012,(4):60-62
网络时代的来临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对我国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提升政策合法性的需要成为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推动力.在网络时代,“参与—协商”型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众被动参与阶段、公众主动参与阶段、合作治理阶段.同时要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治理理念;网络参与制度化,与传统协商制度互补;重视公众参与结果,提升政府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城市管理中发生了许多邻避冲突现象,这不仅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也挑战着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近年来,在几起典型的邻避冲突治理中,我们采用“决定一宣布一辩护”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制决策模式。这种模式使邻避冲突陷入多元利益之争、信任差距和公民无序参与三大治理困境,并导致了最终的政策僵局。破解该治理困境则需要引入参与式治理模式,通过推动决策的多中心参与和完善协商合作机制来规避邻避冲突的发生,使城市管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6.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因而,治理行政不作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不作为有多种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治理行政不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倡导服务行政的理念;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建构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构有效防范行政不作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治理的话语体系下,政策议程设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展开,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人民利益表达、政策问题识别、决策共识凝聚等重要治理功能。作为一种“完成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升华的历史逻辑,从“人民同意”到“人民满意”的合法性构建的理论逻辑,从“局部”到“全过程”的人民主体地位确立的实践逻辑。作为一种“进行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还应当在治理话语层面,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建构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问题识别机制、政策共识达成机制和政策责任追究机制,更好地实现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当下,整治“饭圈”乱象已经成为政府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网络粉丝社群组织的活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饭圈”惊人的社会影响力背后是这类组织所具有的高度动员能力。网络粉丝社群组织不同于学术界讨论过的三类常见组织(科层制、网络型和同心圆型组织),它不论是在组织结构还是在动员机制方面都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具有明确的组织目的和激励机制,但在团体界限上富有弹性;具有横向传递的网络联结特点,却又是单权力中心;组织内的成员虽然在社会关系上呈现弱关系的特征,但却又可以依靠情感进行动员。本文将其概括为水滴型组织。这种组织中不同类型的成员之间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互动关系。通过激发多样化的情感诉求,核心人物和中间层实现了对普通成员的情感动员,而核心人物和部分中间层成员则在理性的利益计算驱使下成为各类商业资本和平台资本营利的工具。还需注意的是,“饭圈”内部的中间层并非铁板一块,部分中间层成员和核心人物间可能出现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某些中间层成员可能做出有违核心人物意愿的行动。最后,研究“饭圈”组织的结构和动员机制,对政府进行平台治理也有启发:平台是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对象,是饭圈“乱象”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9.
政务会议作为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桥梁,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会议形式支撑下的上级政府“编码”实际是一种重大公共价值导向,地方政府亦采用会议这一形式来实现“解码”,这其中包含着地方政府话语表态、地方政府目标管理、地方政府锦标赛三种内涵,同时也厘清了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生成路径。但是科层官僚体制中政务会议型传递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地方政府的态度-行为选择形态各异,不仅有积极服从型地方政府,还存在着消极服从型、积极博弈型和消极博弈型地方政府,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行为指向不同的治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时-空-技术”三维视角下,政府治理面临着社会加速带来的时间压力、复杂性增长带来的空间压力及技术革新带来的创新压力。2050年政府治理将实现十大转型:治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开放透明、包容共享和系统创新;治理目标转向人的幸福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理方向转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动力转向质量驱动、创新驱动、价值驱动;治理路径转向共振、共景、共治;治理模式转向“人-机”融合;治理结构转向动态网络型灵活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转向超级合作型、包容创新型和快速反应型;治理职能转向核心职能;治理手段转向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社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为此,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公地悲剧”的途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在中国,这种公共治理模式,对推动网络社会健康发展和提高党和政府对网络社会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这一主题,从“网络公地悲剧”视角出发,结合“多中心治理”、的理论,提出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治理是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面向。通过对Y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案例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经历了从农民集体意识的嵌入、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面向转型。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通过组织、制度及话语等文化治理机制的嵌入,构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常态化路径。但在这种嵌入式治理的路径之下,由于压力型体制下选择性地政策执行、运动治理背景下治理规则的紊乱及“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断裂,导致了乡村文化治理的结构性脱耦。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破除政府主导下单向度嵌入的治理路径,探索“耦合式治理”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治理是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面向。通过对Y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案例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经历了从农民集体意识的嵌入、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面向转型。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通过组织、制度及话语等文化治理机制的嵌入,构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常态化路径。但在这种嵌入式治理的路径之下,由于压力型体制下选择性地政策执行、运动治理背景下治理规则的紊乱及“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断裂,导致了乡村文化治理的结构性脱耦。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破除政府主导下单向度嵌入的治理路径,探索“耦合式治理”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多中心“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现实中最大的应用价值是提出在政府公共服务的治道变革中,打破单中心的政府服务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内在逻辑关系展开,通过阐述该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以期论证"多中心"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重点抓好“四个转变”。一、财源建设由投入型向政策型转变财源建设对一个地方而言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地方政府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的资源配置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政府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财源建设方式逐步被淘汰。市场经济要求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社会资源,政…  相似文献   

16.
在分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富人作为新型治理主体治村一直成为基层治理的普遍现象,随着国家意识通过基层政权向村庄不断渗透的过程中,通过治理任务、治理方式、治理空间的不断转变,基层治理进行着相应的调试,逐渐出现富人治村回归的现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同的政府意识、不同的政策以及不同的中心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政府、村集体与个人的互动机制,反映出不同的治理任务体现不同的基层政权渗透状况,影响着治理主体的参政动机。同时,治理任务和监督体系的不断转变也影响着治理空间,治理方式也相应得到调整,形塑出基层治理所遵循的不同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合适选择,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将由单中心的政府管制工具走向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公共行动工具",同时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定要与经济、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相适应,从而实现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组合化、动态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恒一 《廉政瞭望》2011,(7):26-27
一个治理得越好的地方,越能够产生公正和效率,也就越能给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制性保障。在网络时代,政府网站作为一个地方以及地方政府的一张“名片”,可以方便地提供这一信息。它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一个地方以及地方政府的形象,形式主义地对待这一形象是短视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企业集团是联盟型、网络型、流程型和知识型为一体,产权链、产业链、物流链、研发链和机制链有机链接的企业集团。组建新型企业集团是改变辽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现状、适应全球企业组织变革的客观要求。组建新型企业集团,要以做强“三大战略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并要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20.
韧性城市作为一项城市减防灾和风险治理的理念已进入我国政策场域,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成为中央政策倡导。在实践中,“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政策成为韧性理念在全国扩散的主要代表。传统政策创新扩散研究多关注政策采纳与否,而忽视政策执行力度。本文基于政策采纳与政策执行力度的双重视角,收集我国281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2010—2021年的数据,从组织结构、行动者特征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发”城市政策被地方政府采纳和后续执行力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政策采纳和政策执行力度的驱动逻辑有其共性也存在差异,省级推力、同级竞争压力、城市行政级别以及社会经济特征同时影响了地方政府政策采纳和政策执行力度。中央信号是地方政府政策采纳的显著影响因素,但对政策持续推进的影响不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政策采纳的影响不明显,但却明显阻碍了政策的持续推进。本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韧性城市理念在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实施情况,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政策扩散和执行过程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