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这对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有关问题,学术界有各种说法.通过考证,可以初步认定毛泽东是经杨昌济向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并得到李大钊的安排,于1918年10月22日至26日之间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直到1919年3月12日之前.  相似文献   

2.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3.
长汀的红色印刷出版事业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办起来的.从创建初就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指导、重视与支持.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从赣南首次入闽,14日解放了长汀县城.红4军刚刚踏上闽西的土地,毛泽东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然想尽办法搞到敌人的报纸,挤出时间读报,分析敌人动向,了解敌情,构思决策,指导红军的革命斗争.在长汀期间,毛泽东结识了傅连暲.  相似文献   

4.
正(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日)与毛泽东的首次会谈在1949年1月30日举行。会谈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1],以及毛泽东的翻译师哲。苏方参加的是И.В.科瓦廖夫[2]和Е.Ф.科瓦廖夫[3]同志。就飞行途中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寒暄后,毛泽东主动谈起了中国战况。关于中国战况毛泽东说,实质上中国革命的军事时期应当说已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还有2.6亿人,  相似文献   

5.
贾巨川 《党史文汇》2006,(12):16-20
毛泽东一生写过大量书信,绝大多数收入<毛泽东书信集>.1978年12月20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1946年夏秋,毛泽东先后给自已写过九封亲笔信.但在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文集><毛泽东书信集><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著作中尚未见收录.笔者和有关方面在编写党史丛书过程中,从中央档案馆查得了毛泽东这九封书信的手迹.这段历史虽已过去了60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和王震、习仲勋也先后作古,但今天重温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尤觉寓意深远、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6.
中央文献研究室、西藏自治区党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出版的<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53页,收录了毛泽东1951年9月5日给张元济的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内部传达和公开发表,是和邓小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从1956年2月14日开始,毛泽东用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分别听取了中央许多经济部门的汇报.此时,邓小平正出访苏联.3月初回国后,邓小平随即参加了毛泽东召集的各经济部门负责人的汇报会.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起来的.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闻与诗歌创作的新视角,论述了毛泽东怎样从新闻中获得诗的灵感,将新闻与诗有机融合而创作诗篇,以及如何用诗作解读新闻.文章具体分析了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的三篇新闻稿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有关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通讯和社论与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1959年12月和1960年6月毛泽东以"读报"标题的三首七律诗.  相似文献   

9.
肖瑶 《党史纵横》2001,(2):33-3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当和平与民主的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对蒋介石先发制人,大搞"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毛泽东洞若观火,决定"假戏真做","将计就计",去重庆,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争取政治上的最大主动权.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  相似文献   

10.
1 抗战胜利后,“和平”的影子尚未闪现,紧张的气氛却随着日本的投降到来了.美国支持蒋介石“下山摘挑子”;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国民党在苏联那里有了合法政府的权利.不过,蒋介石要全盘接收日本之投降,也有一系列实际障碍.华南、华北仍被日本占领着;东北和中南,共产党人占领在铁路中间的地方.这一现实迫使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于8月14日致电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20日、23日,又发两电,催促毛泽东成行.20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中国再不能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22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世界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毛泽东看罢之后,伸左手把自己的脑袋拍了两下,微笑着说:“哦,我明白了.”2 第二天,在枣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毛离开延安期间,由刘少奇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九四九年二月四日)1949年2月4日,与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场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有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关于新疆问题毛泽东头一天就告诉我,他想和我谈谈新疆问题。我问毛泽东,新疆问题指的是什么。毛泽东说,归迪化政府管辖的新疆伊犁地区,有个独立运动,那里还存在一个共产党组织。我回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月6日至17日,在中苏关系史上颇具历史意义.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斯大林就如何结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的统治,频繁交换函电,商谈对策.这些电报,探讨了如何应对国民党提出的所谓和平谈判问题、如何回答国民政府邀请英美法苏四国政府居间调停国共停战议和的问题、建立联合政府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主人士的问题以及苏联援助问题等等.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国民党谈判的八项条件,基本上反映了毛泽东与斯大林往来函电的内容.这些函电,对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新中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但遵义会议并非传统说法那样"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因为此时的毛泽东远没有担当起军事决策者的角色.直到遵义会议后七个月,193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才正式决定,由毛泽东取代周恩来分工负责军事工作.从此,毛泽东最高军事领导地位有了组织上的依据,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最高军事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文献》2004,(1):29-39
离开江西庐山后,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停在支线休息.15日到了武汉.16日,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并约汪东兴谈话.  相似文献   

16.
黄瑶 《党史博览》2007,(9):13-16
关于会理会议,《毛泽东传》记载:"(1935年)5月12日,毛泽东在四川会理城郊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那时,林彪给中革军委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此时,我党集中全党智慧,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确定党的任务.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冯家沟村举行了扩大会议.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林伯渠、林彪、贺龙、关向应、罗荣桓、张文彬、张浩、肖劲光、凯丰、秦邦宪、周建屏、傅钟等2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通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因为其影响甚小,所以至今知道的人也不多.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再次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周恩来与蒋介石会见后,立即将会见情况和蒋要见毛之意电告毛泽东,并果断地建议“毛不 见蒋”.那么对蒋介石的邀请如何作答呢?周恩来提出了三种设想:第一,以林彪代毛泽东同蒋会面;第二,以朱德代毛泽东见  相似文献   

19.
陈晋 《党的文献》2007,(3):79-82
"铁老虎"和"纸老虎": 从两则消息说起 1960年9月29日,新华社对外公布了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即将出版的消息.9月30日,外电纷纷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20.
辽宁日报自1954年9月1日创刊至今,先后用过三个报头.第一次用的报头,是黄欧东同志写信,我去东北局请林枫同志题写的.报纸出版后,有的同志认为报头写得不错,有的同志却希望有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我们报社同志也希望有个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本来,请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是能够办到的.用报社名义,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请求,毛泽东同志就给题了.1949年,我在齐齐哈尔黑龙江日报工作时,就曾这样做,顺利地得到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黑龙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