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秘密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商业秘密权损害赔偿是知识产权领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侵害商业秘密权的法律保护主要是行政保护、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内虽然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很多 ,却对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不够。在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近亲属可得赔偿的精神损害的范围有多大 ?有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权的主体包括哪些 ?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的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一样吗 ?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和刑事领域的冲突如何解决 ?是否以过错为原则 ?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没有上诉权、最后陈述权,刑事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被害人诉讼代理人的阅卷权和对强制措施的异议权存在不完善之处。我们应通过修改法律,保障刑事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上述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避免造成新的侵害,对程序被害人的重大损失应给予赔偿。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应允许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并保障被害人得到充足的赔偿;在被害人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充分赔偿时,则应通过国家补偿制度防止被害人及其亲属因为犯罪行为而陷入生活的困顿。  相似文献   

4.
完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对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以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为出发点改革我国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实体规范上应当适用民事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刑法中确立损害赔偿和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相结合的制度;程序规范方面,取消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可以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交通肇事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交通肇事损害赔偿的特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采用“混立式”模式,即将附带民事诉讼条款规定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部分之中,这种立法方式虽比较符合我国传统习惯,但由于其刑主民从的特点,难以真正做到保持刑事、民事诉讼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特别是涉及到交通肇事的附带民事诉讼时,这种缺陷更加突出。1.责任原则的单一性。一般而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损害赔偿的责任原则,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都是一种民事责任。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因为是刑事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的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及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法学的一项新课题。作者从它的历史沿革入手 ,阐释了刑事上精神损害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法律范畴 ;补说了精神伤害罪的构成原理和处理精神伤害赔偿的法律技术 ;辩正了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和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特点。针对我国刑事立法的缺陷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 ,提出了惩治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和民事赔偿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犯罪被害人财产性权利保护最常见模式。但具体司法实践中,这一模式常受到保护范围和诉讼程序方面因素的制约,表现为精神损害和间接损害赔偿不充分及犯罪被害人知情权、庭审质证和辩论权、最后陈述权、刑罚执行阶段的参与权等难有保障。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首例“贞操权”案备受法律界的关注,本文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结合本案与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规定发生的法律冲突进行分析,探讨本案原告是否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人民法院能否受理本案以及是否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等若干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修改和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精神伤害罪确立与惩治不法邪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邪教存在的危害性 ,讨论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及精神损害赔偿 ,建议确立“精神伤害罪”新罪名 ,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法学的一项新课题。作者从它的历史沿革入手 ,阐释了刑事上精神损害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法律范畴 ;补充说明了精神伤害罪的构成原理和处理精神伤害赔偿的法律技术 ;辩正了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和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特点。针对我国刑事立法的缺陷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 ,提出了惩治精神伤害刑事行为和民事赔偿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是许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 围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有精神损害赔偿的主题,论述了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可 行性,并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严重损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与法律的基本精神不符。在刑事领域,应尽快将精神损害赔偿合法化,建立完善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对被告人进行惩处的同时,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精神抚慰,以减轻被害人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2.
应确立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在民事、刑事领域出现了不同的立法态势。对于在刑事领域不予赔偿的问题 ,有公私法不分的历史和难以操作的刑事立法的缘由。从法理上看 ,应确立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支持完成公诉和实施刑事审判监督,检察机关兼行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公诉权(此处的公诉权仅指庭审中支持完成公诉的权力,或可称其为狭义的公诉权).这两种权力是否能够并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问题,确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对今后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的重构提出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法中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但《刑事诉讼法》第 77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批复》却否认了刑事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的适用应当具有普遍性 :既可适用于民事案件 ,也可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且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具有不可替代性 ,刑事案件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完全弥补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失 ,因此我国应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刑法上的损害赔偿随着从惩罚到回复的刑罚观念重塑而复活。随着被害人学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以及被害人在刑事政策中地位的提升,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得到了刑事司法充分的重视。刑事损害赔偿是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修复功能和桥梁功能,能够实现刑事制裁法律关系主体的再平衡、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理念的再平衡,以及刑罚和非刑罚制裁方式的再平衡,有助于法和平秩序的回复。刑事损害赔偿在未来我国的刑事制裁结构调整中,宜定位为一种独立的非刑罚制裁手段,发挥刑罚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50多年来,中国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全面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而言,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司法实践的操作中,人身损害赔偿的一些赔偿项目和具体赔偿办法也需要改进和统一。在即将开始制定民法典和《侵权行为法》的时候,认真研究人身损害赔偿的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对于制定完善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事法治的核心要义是刑事控权。在刑事控权这一系统工程中,刑事实体控权至关重要。对于刑事实体控权,必须从严格遵循刑法三大基本原则,尊重国民的合理预期,明确刑法的规范效应,规范自身的权力行使,以及实现权力的自检与自敛入手。  相似文献   

18.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没有调查取证权,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虽有调查取证权,但却受到种种限制,立法的这一缺憾,严重影响了律师刑事辩护职责的有效行使,危及律师刑事辩护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现行立法的规定,结合具体实践,针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进行探讨,略表拙见。 一 应当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以独立的调查取证权和证据保全申请权 依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  相似文献   

19.
现行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尚存在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条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限制了该制度的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是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具备损害后果、侵权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应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应当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内,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我国应当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将获得赔偿的范围定为受到刑法分则第四章规定的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获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应当包括自然人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不仅仅可以是支付相应金钱的方式,还可以是赔礼道歉、参加由被害人指引的社区工作服务、对被害人的个人服务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