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事业发展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再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探索新路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关注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以及需要的不同层次逐步解决,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群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同与信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的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内容。能否正确地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既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又内在地融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蓬勃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坚持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理论前沿》2002,(16):46-47
1.坚持与时俱进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基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又经过客观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教条,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只有不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与时俱进。首先,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现实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条件,营造了有利环境,开拓了新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高度地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多党合作理论,初步勾勒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雏形。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它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个结合”的新论断,是百年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应对“两个大局”的客观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历史进程包括“站起来”阶段的初步探索、“富起来”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强起来”阶段的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基本原理,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实践特点,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赓续文化血脉,大力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属性。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从静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建构原则。在要素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包括了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总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客体。当前,遵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要素,需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现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从“真善美”三个维度出发,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条主义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我们党在反对王明式的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反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斗争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历程。在当今,教条主义仍以各种变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要坚持不懈地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非常重要。要从历史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从人的实践需要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需要和满足对象需要的辩证统一;从人的类本质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统一;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和外化的辩证统一。坚持这四个统一,对于加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积极意义上看,全球化是人类文明逐步的契机;从消极意义上看,全球化是人类文明逐步的障碍。作为一个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防止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负面影响,又要积极把握全球化的有利时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加快培养专门纪检监察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反腐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为世界腐败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必然归向,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客观需要。纪检监察学一级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决定了今后该学科必将向研究机构建设更加规范化、研究更具有理论深度且学科方法论更加科学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最重要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指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注重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良性发展和非良性发展两种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需要一系列保障条件,民主是其良性发展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以民主性、开放性思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需要转化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范式,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共存、精英化与大众化、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应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光辉理论文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主要是:要准确地提炼和概括出契合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理论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和概括实践经验,形成新的理论;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任何一个理论创新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不懈努力,不断重新认识时代和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发生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一样,也具有西化、现代化的背景,是在中西文化论争中出场的,其本身不仅意味着对西化思潮的一种否定,更意味着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文化哲学态度。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诉求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也给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带来西化的挑战。解决此挑战,需要坚持科学的文化汇流观,反对形而上的文化对立观,在文化汇流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在文化扬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自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一直以来作了很多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内在机理和实戢路径。虽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见解众多。但是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却存在着十种“研究张力”,它们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消极因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辨析这类“理论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