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出庭     
人生有许多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着让人难忘的感受和回忆。为成功而雀跃,为失败而苦恼;因实现而欣慰,因放弃而成长。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的,而作为国家公诉人,第一次出庭的经历却是我永生铭记的一次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薛凡 《中国公证》2012,(1):15-16
这些年来,我参加过公证行业的许多次会议,但是,以中国公证协会的名义专门为一部文学作品召开专题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我个人理解,至少有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敏 《法人》2009,(7):84-84
经济危机的每个周期都是一个健康的过程,企业可以借此再次恢复生命力。我第一次到美国就赶上金融风暴,第二次大概在1996年,持续了至少五年,第三次是上次的互联网泡沫。经历了三次风暴,我认识到这对企业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4.
李宁 《法律与生活》2012,(23):58-59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其中,我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国经历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国际研讨会上的英语秀 我第一次出国是在2000年3月.那时,我还在司法部监狱局工作.经领导批准,我代表中国司法部应邀参加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罪犯评估与分类改造国际研讨会,预防犯罪研究所的周勇同志作为翻译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5.
五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获赠一方“太平天国乡帅木印”。记得当时我在古玩市场上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了一方“官印”。这也是我第一次收藏玺印的开始,第一次就出师不利,买到了一方民国仿清的赝品,可谓“出师未捷钱先失”,购买时店主有承诺:“保真”。当我第二次带着这方所谓的“官印”来到店里时,店主改变了承诺,并说:“古玩真假连专家都难辨”,这下轮到我有口难辩了,然而柜台上一方不起眼的木印却使我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6.
2002年的三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我第五次来到首都参加九届最后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我获得了五次巨大的收获。各届人大代表在小组、大会上的每一次发言都使我感触极深,无论是忧国忧民的反映基层意见,还是批评建议的真知灼见,都使我开阔了视野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个个立法议案和一次次通过法律的表决,都使我对我国法制建设的美好前景更充满希望。1979年底,23岁的我伴随着当时将要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刑法》和《刑诉法》走进了律师队伍。当我在律师队伍行进了23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立法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掌声 《中国律师》2005,(4):22-24
今天与律师的交流非常特殊,这是“中国律师论坛”旗下的“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咱们中国人喜欢讲“第一次”,往往都是针对非常古怪的“第一次”,但对我来讲,今天的“第一次”是非常激动的第一次,能够在本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与大家交流最近的想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一个学者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为了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论坛的组织者,感谢每个参与论坛的律师。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律师本色是青年。看中国律师发展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所以说“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那就是13年前我第一次去采访全国入代会。1991年3月25日至4月9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上个世纪最后10年全国人民奔小康的一次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国内外都非常关注这次盛会,派出了大批记者到会采访。我作为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三次接触     
从事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已四年。四年来,《人民检察》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接触,都让我有新的认识。第一次接触,订阅《人民检察》。2007年春,我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研究室。到新单位报到后,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院领导和内设机构订阅当年的自办发行刊物,《人民检察》是其中之一。领导特别叮嘱:《人民检察》是重点刊物,订阅、发放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闪失。领导的叮嘱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10.
出席“双先”大会的许多代表,不仅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表彰大会,而且是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受到这么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他们情绪都很高昂,说从这次大会,看到了中国法制振兴的希望,看到了法院工作“黄金时代”的到来。不少代表还在小组会上即席赋  相似文献   

11.
鄙夷的目光     
在国外不时会遇到鄙夷的目光,其原因不仅仅是文化有差异,而且还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第一次遇到鄙夷的目光是有一次上邮局。在南非公共场所如邮局、商店、银行和自动存提款机前有时是要排队的,而且有专门的用红丝线围起来让人排队的围栏,离柜台和机器还有一米的隔离线。我去邮局发信,也注意到了排队,但想问一问我住的地区的邮政编码,以为这没关系,就直接走到柜台前问了一位职员。职员告诉了我,但我转过身来继续排队时,发现了一些异样的眼光,有  相似文献   

12.
应按第二次文件规定给予拆迁户补助来信因二滩兴修水利工程,淹没我家乡的许多住房和公路,引起大量移民,我们3户也迁移了。国家第一次下文时移迁房屋每平方米给予55元的补助。由于移民反映强烈,第二次下文改为每平方米补助102元。我们3户只按第一次文件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会讲故事的老爷爷─—孙敬修“打竹板,响连天,小朋友们听我言。今天不把别人讲,讲讲小珍和小兰。”许多年过去了,许多五彩缤纷的往事已褪去了绚丽的颜色,唯有他讲的故事,乃至他的声音,都连同美丽的童年被我小心地珍藏起来,稍一触摸,便如清泉泪泪南昌出……有一天,我第一次听到了别、敬修这个名字,第一次听到孙敬修老爷爷讲的故事。那时,我正是“排排坐,吃果果”的年龄。那一天应该是春天,我记得庭院里的紫丁香开得香气袭人,穿过围墙的透窗,还能望见湖边低垂的柳枝绿油油的对着湖水摇曳。我们一群小朋友在滑楼梯和攀登架上忙…  相似文献   

14.
走过四季     
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一年的四季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走过人生走过四季所有的一切所有的印痕都是我们永远的回忆第一次提审时的茫然第一次出庭时的紧张第一次参加尸检时的恐惧第一次同反贪同事办案时的小白翼翼第一次……这些就是我检察生活的全部没有那么多的豪言壮语没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朴实四年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晨昏交替我在这里度过了我人生最绚烂的春季所有的激情在这里释放所有的希冀在这里张开翅膀那身藏蓝和那熠熠闪光的检徽无数次的在我的梦中回荡提醒着我鞭策着我我是一名共和国的检察官维护…  相似文献   

15.
潘琪 《公民与法治》2013,(19):53-53
人,来到世上.总会有许多不如意,也会有很多的不公平;也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子,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人生有许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在生命的履历上刻下一道印记,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当我离开曾经工作7年的人大机关的时候,站在时而有车辆穿过的马路上回望那栋6层建筑,我发现我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既深且长的印记。我开始深深地认同那些曾经在人大机关工作多年的老领导  相似文献   

17.
从当记者以来,笔者曾行走于大江南北,曾经踏上青藏高原,倾听西藏律师牧歌般的故事;曾经走进甘肃的贫瘠之地,体验黄土地律师的苦与乐;也曾经握住四川阿坝红原县唯一律师的手,共同探讨"老、少、边、穷"地区律师的发展与未来……他们都使我感到过震撼和敬仰。但是,此次随全国律协发展与战略委员会课题组的广西百色之行,仍使我百感交集。我第一次接触到律师平均年龄70岁的律师事务所;我第一次走进设在家里办公的律师事务所: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忧心  相似文献   

18.
我与纪泗宝并不陌生,几年前他入监服刑时,我与他作过一次交谈.这次见面,我们省却了许多客套话,他开口第一句话就这么说:我常常在梦中惊醒,自己怎么会与罪恶联姻?怎么会不知不觉地跑到悬崖边缘?  相似文献   

19.
孩子第一次过桥,父母都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他们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快速过桥的冠军,而是希望孩子不要落入水中。可是,孩子一生的路,有多少“桥”要过呢?  相似文献   

20.
看客     
《法律与生活》2011,(16):48-48
第一次知道“看客”这个词,是在鲁迅的文章里。鲁迅的笔下有很多看客,有在《孔乙已》里嘲笑戏弄孔乙己的酒客,有在《祝福》里听祥林嫂讲阿毛故事的男人和女人们,有在《药》里围观革命者被砍头的“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人……老师告诉我们,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在他的笔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疗救看客。那时候,我是看客的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