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江西视察和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吉安中院结合全市法院工作实际,扎实组织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并力求在活动中有创新、求实效,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实现“司法为民”宗旨,全面展示人民法院的新作风、新形象,不断促进法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理性和自觉的文化,法院文化越来越成为法院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法院文化紧密融入威海中院的实践,发挥了杠杆效应,实现了“管理+文化”战略与法院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为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加强法制宣传和青少年普法教育,2010年12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了该院第二次"公众开放日"活动。驻柳州市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22名学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健以及学生工作处、学院团委等部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4.
余华 《中国审判》2009,(6):56-57
今年以来,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和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围绕法院审判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以整治“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为重点的“零违纪”廉政建设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五个严禁”规定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营造廉洁的司法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该院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变,从而使马克思由人本主义者转变成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人现实的具体的理解,使马克思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学习贯彻落实“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检验标准,把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汕头中院结合法院工作特点,扩大群众参与度,深入群众搞教育,开门纳谏、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司法惠民、立信于民。  相似文献   

7.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党员名片陈淑,女,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1971年8月出生,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现任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从事审判工作26年来,陈淑荣获“全省优秀法官”“江西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江西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首届‘十佳’法官”“新时代赣鄱先锋”“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铁人法庭的徐彦侠,是油田职工子女。1997年,大学毕业的徐彦侠被分配到了萨尔图区法院拥军法庭。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己定位在法院与百姓沟通、联系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无论是来咨询,还是来诉讼的群众,她都热情接待,告知风险、指导诉讼,尽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点点滴滴的亲民、爱民行动诠释“司法为民”“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9月17日,在全国法院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会议安排,向全体会议代表介绍了江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能动司法服务国企改革的经验做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4月到2013年3月,全省法院共审理涉国企改革案件434件,涉及国有资产总额86.1亿多元、债务总额203.37亿多元、职工26.8万多人。时间往前推两年多,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在对江西国企改革调研后指出,改革的成效好,"国企改革江西样本"值得全国学习借鉴。"省高院在依法保障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工  相似文献   

11.
尹燕科 《法制与社会》2010,(21):168-169
当今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侧目,在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一种为人所忽视的现象正逐渐的浮出水面,我们称之为"人的异化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受到削弱。本文从我国社会当前出现的的诸多异化现象出发,阐述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曾经提出一个"精神三变"的重要思想:"让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变——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狮子如何变成婴儿"。这既阐述了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的尊严”的法理疏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尊严"是一种在法学上广为引用的哲学、伦理观念,它表明每一生活中的个人均为法律上自治、自由、自主的行为主体,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尊严"有一个在历史上长期演变的理论发展过程,并最终率先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得以确认。人的尊严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个人主义与人格主义、正面的定义与反面的定义等多种理解方式,而在法律的具体意义上,人的尊严意味着人的神圣性、自主性,人是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的统一。相对而言,国家在保障人的尊严方面,更多地是以"义务主体"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之一。虽然我院在工作中"案多人少"的矛盾并不是太突出,但也面临着案件数量快速增长、法官素质有待提高、法官负担较为沉重等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朱宗保 《江淮法治》2014,(14):22-22
不久前我读完了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小说里的“风筝”象征着正直与忠诚。对主人公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风筝,完成自我救赎,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都有一只风筝吗?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面临着什么样的诱惑.它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追上。  相似文献   

16.
5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部、《中国审判》杂志社共同主办,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承办的"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中、基层法院的30余名代表在会上畅论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现摘代表发言精要,以飨读者。一、"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之实践用精神文化促进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王晓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院长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紧紧依托浓郁的地域文化,围绕法官素质的文化养成,强化和培育干警司法核心价值观,打造法官精神文化,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铸造"责"之院魂,凝炼"尚德、慎行、缜判、立威"之院训,升华"忠、清、公、实、和"之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对于构建中国人权话语而言,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资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人权思想的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种"启蒙范式"的理解路向,这使得以批判和超越启蒙人权话语为逻辑起点的马克思人权思想最终落入启蒙人权话语范式的桎梏之中。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实际上从根本上证伪了启蒙人权话语范式。对于马克思而言,生发自启蒙思想的人权话语,只是一个表达人权之低位标准的"老问题",局限于对异化之现实的承认和维护。而马克思显然不满足于这种低阶标准,并以"普罗米修斯精神"提出"人的解放"这一"新问题",在主体范式、价值范式和权利话语范式三个层面上超越了启蒙人权话语范式,从而对人权之理念内核做出了更加彻底的推进,亦为未来的人权实践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与先导性理论。这正是马克思人权思想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它向我们表明,构建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不应停留在启蒙人权话语中自我设限,而更应从"人类共同命运"这一更加宏大的立足点出发,去发现和解决真正事关人类共同价值的"新的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抓好人民法庭工作为切入点,采取"四化"举措,加强对人民法庭的指导。一是印发"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实施意见"形成制度化。在全市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法庭设置、队伍建设、审判业务管理、物质装备、考核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二是成立指导人民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内在存在紧密联系的。从这三个界定可以追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路径,也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的联系考察,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崔广平 《河北法学》2002,20(1):129-132
我国许多法理学者认为 ,法的价值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原著 ,使法的价值失去了客观依据 ,变成了良莠不齐的纯主观性的东西 ,而且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危害。法的价值是衡量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处于良性状态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