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山文化,足我国数千年前分布于山东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当于夏代时期,一般认为,它是古代东夷族的文化,以鸟为图腾.龙山文化的先民们,有模仿猫头鹰制作器物的习惯,比如,将陶器的三足塑成鹰脸的形状,下面的龙山文化黑陶鬶,就是这样一件杰作.……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写作中有很多涉及到"黑夜"的意象,其中体现了很深邃的黑夜意识。这种黑夜意识与女性意识是相通的,要超越黑夜意识中的分裂感,女性必须从个体走向群体,从而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2020,(4):29-29
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司法局路南司法所所长孙力靖正在社区忙碌着排查疫情,忽然接到包片区责任单位的求助电话:孙所长,你快来,小区居民闹起来了,好几十个居民聚集在一起,情况很危险!挂了电话,孙力靖立即向现场赶去。原来,在孙力靖分包的责任片区。  相似文献   

4.
从东西方思想比较的角度来看道家的"道",这在目前学界仍旧做得很有限,至于从"道"的一个侧面入手来和西方哲学进行有限的比较,并在比较中反过来又对西方形而上学存在论进行一定的批判,这就更加缺乏。然而,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构成现代性哲学批判的重要内容,同时,这种比较还有助于加深对东西方哲学本身的理解,并且涉及到在现代性困境之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解。本文正是对此所作的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与科技竞争实力的高低,归根究底是看原始创新能力的强弱。本文通过研究原始创新相关理论,明确原始创新的内涵、重要性、现实意义等,最终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我国加大原始创新力度增砖添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熊进光  刘红 《行政与法》2013,(9):102-107
金融犯罪案件多涉及民刑交叉问题,采用“先刑后民”原则往往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及处分权,对民事争议中的私权完全不重视。导致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过场化”。基于私人财产权优先的学理基础,金融领域民刑交叉案件中的“民商先行”既为了加强对金融民商实体法的运用.更为了缓和金融刑法重刑主义。赋予民间借贷融资中贷款人诉讼选择权。让贷款人在刑事诉讼之前选择是否适用民事诉讼,即实行“先民后刑”。对于民间借贷融资中的民刑交叉适用,应当秉持刑法具有的内敛品格,实现从金融违法行为的“刑法依赖”到“非刑法依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单位贷款案件刑民判决的共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单位贷款案件刑民判决共存的合理合法性 ,但提出在同一贷款合同下 ,合同违约的民事责任判决和合同诈骗的刑事责任判决是不能共存的 ,是判决的冲突 ,有损判决的权威。对同一贷款合同 ,在已经有生效民事判决认定合同有效情况下 ,再进行刑事诈骗的认定 ,有违一事不再理原则 ,在程序上应当先改变生效民事判决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多种模式,实践中得到广泛实践的是先民后刑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没有得到立法的确定,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存在有其正当性。赔偿协议的适用应加以扩大至检察机关依职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陈瑞华 《法学研究》2009,(1):92-109
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在“刑事优先于民事”的基础上,是一种“先刑后民”的程序模式。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学术界提出的“刑民分离”模式,尽管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却可能在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先民后刑”模式承认民事赔偿折抵刑事处罚的合理性,有效地促成了被告方与被害方的和解,解决了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问题,但在理论正当性上面临争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三种程序模式的并存,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司法实务界自生自发的改革所具有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在推进法制改革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格头村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习惯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头村的习惯法是历史上的苗族习惯法延续和演变的结果。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守寨树崇拜、日常生活禁忌等内容中有很多规范属于以宗教禁忌形式表现出来的习惯法内容。通过“议榔”制定榔规的过程是通过举行仪式请神帮忙,借助于神的力量保证议定的习惯法内容的实施。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是保证习惯法实施的重要权威。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从谈起。本文首先对文明、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对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血迹是凶杀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根据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形态、色泽、检验鉴定和形成方式等综合分析,可以对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受伤时体位,受伤后的活动过程、案件性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和作案过程等做出推断,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和证据支持。笔者通过详细的现场勘验,依据现场遗留血迹,分析血迹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来解读血迹中包含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李栋 《北方法学》2009,3(4):147-153
英国是宪政文明的发祥地。在英国宪政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国家的起源方式的特殊性使“王在法下”、政治协商和珍视个人自由权利等日耳曼原始遗风得以保留。更为重要的是,英格兰原始民主遗风的保留使王权没有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日后英格兰宪政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各方面所需要的。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达成的条件。生态文明必将给社会带来一场从思想观念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理论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外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概念说起,介绍了从西方的文明观到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接着笔者论述了生态文明之于人类幸福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坚持的环境资源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扩创后刺创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身伤亡的法医学检验中,经常会遇到经医院抢救。扩创后的刺创检验,因创口被延长,创道被破坏,改变了创伤的原始形态,极易将刺创误判为砍创从而影响对致伤工具的推断。为了避免发生上述差错,除了对经治医生的过细访问,了解原创口、创道的形态特征及救治经过,对经扩创后创伤的认真检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过程新论——以“故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研究犯罪心理的过程时,许多学者将起点定位于反社会人格缺陷或不良、畸变的需要,并且由于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目前呈上升发展趋势,导致人们将以“行为”为核心的研究方法误以为研究纯粹的“行为”,从而忽视了罪犯的“人格”或“需要”形成前的原始刺激阶段的作用,仅仅将视点放在归纳和分析多种多样的人格类型和个体特征,使犯罪心理的原因研究陷入异常繁荣但凸显无序的状态。文章引入“原始刺激”为犯罪心理过程的研究起点,强调行为人是经调用负面的认知经验和情绪体验而形成不良的需要,促成犯罪的动机和意志,从而实施犯罪行为的,并非必然先形成缺陷人格。同时通过对犯罪的心理过程进行划分,明确犯罪心理过程的一般演进模式,从而有利于客观准确地把握犯罪心理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与宪政文明关系论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 ,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就是宪政文明。宪政文明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中国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文明建设的有益的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设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生态建设和全球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思考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于佳 《法制与社会》2011,(24):232-234
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既表达了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追求,也展现了全球范围内对工业文明的继续性思考。本文努力回应现实,以城市环境治理为着眠点,分析了文明类型的变迁与城市环境治理之间的具体关系;根据城市环境危机与工业文明的内在关联性,申明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及其为城市环境治理带来的新视角。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环境治理实践必须依法治理,运用规范调整来实现城市环境治理机制的常态化,同时保证环境正义和环境民主在治理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