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少华 《学理论》2011,(1):4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前,世界的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经济悄然走来,国际竞争凸现在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如何顺应世界历史潮流,抓住发展机遇,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钟华 《学理论》2009,(26):166-167
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是未来二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载体,本文阐述了学习型社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发挥高职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办"更好的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际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终身教育及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职业院校要以职业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要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进而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逐步开展了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教育模式的创新,开展了多元化的融合和交流,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正在逐步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为社区教育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指出了职业院校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欧阳珺茜  杨广晖 《学理论》2010,(11):223-224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使人类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终身学习被赋予了更重大的使命、承担了更重要的社会责任。终身学习不断深入到人的心理、精神层面,并要求承担改善社会弱势人群地位、促进社会平等、维护社会团结(integration)凝聚(cohesion)与和谐的使命。在终身学习组织上,从以前强调政府、社会的强制作用和统一整合,到今天将中心置于学习者个人之上,强调学习的权利和学习自由,发生了质的内涵变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21世纪,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使人充实,使人进步。网络教育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它将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个性化和协作学习优势,网络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飞凤 《学理论》2013,(30):244-245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技能和人力成本价值的提高,传统的一次性学校学习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在导致一场新的学习革命——终身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无疑是当前党建工作的主题.从本质上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追求一种全新的政党组织和运作形式,它围绕着当代学习最新理论的精髓而展开,构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机制,使组织和成员皆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以此来保持全党的先进性本质和强大的执政能力.因此,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以往人们熟知的政治理沦学习或集体学习、教条式学习、形式主义学习,它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愿景,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全面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组织化.  相似文献   

9.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对自身的素质有更新的理念和更深的理解,教师应从学生一生的发展出发,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当成一个暂时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0.
徐丰钢 《学理论》2013,(18):106-107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合格的领导者必须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社会的榜样;通过学习,养成自省的习惯,形成自律意识,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