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用体重20kg左右的大×长二元健康阉公猪8头,按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进行静脉注射及内服沃尼妙林(10.5mg/kg)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沃尼妙林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健康猪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α=0.21h±0.07h,t1/2β=3.09h±1.09h,Vd=3.64L/kg±0.43L/kg,CLB=0.83L/(kg·h)±0.29L/(kg·h),AUC=12.93mg/L·h±4.57mg/L·h。健康猪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ka=0.76h±0.05h,t1/2kel=2.19h±0.31h,tmax=1.70h±0.04h,Cmax=1.35μg/mL±0.06μg/mL,AUC=7.34mg/L·h±0.52mg/L·h,F=56.62%±3.75%。结果表明,沃尼妙林在健康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内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药物峰浓度高,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但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药物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2.
按20 mg/kg剂量分别给猪注射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与普通注射液后,用HPLC-UV法测定了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所得药-时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了处理.静脉注射氟笨尼考普通注射液后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动力学参数为:t1/2a=(8.74±1.92)h,V/F(c)=(0.88±0.11)L/kg,AUC=(85.39±5.70)ìg/(mL·h),Cl(s)=(0.24±0.02)L/(kg·h).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及普通注射液后的药-时数据分别符合一室、二室开放模型,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60±0.11)h和(0.19±0.05)h,t1/2ke=(23.13±4.06)h和(22.77±2.58)h,Tamax=(9.00±1.00)h和(1.42±1.00)h,Camax=(2.10±0.27)ìg/mL和(2.99±0.12)ìg/mL,F=76.20%±5.54 %和6和72.50%±7.89%.表明,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具有吸收慢、消除慢、生物利用度高、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及缓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7头健康猪按随机交叉设计经单剂量(2.5×104U/kg)内服吉他霉素原药及其微囊制剂进行了药代动力学试验。血浆样品经磷酸氢二钾溶液碱化、无水乙醚提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原药t1/2ka=0.23h±0.05h,t1/2β=6.43h±2.38h,tmax=0.65h±0.17h,Cmax=6.97μg/mL±1.40μg/mL,AUC=19.98mg/(L.h)±8.16mg/(L.h);微囊制剂t1/2ka=0.55h±0.16h,t1/2β=10.63h±3.73h,tmax=1.25h±0.23h,Cmax=7.97μg/mL±1.63μg/mL,AUC=36.24mg/(L.h)±6.15mg/(L.h)。吉他霉素原药在猪体内吸收较快,但其微囊制剂分布更广泛并消除较缓慢。对猪肌肉、肝和肾等添加吉他霉素标样后均采用0.2%偏磷酸-甲醇萃取后过SCX小柱用甲醇抽提吹干,脂肪加标样采用正己烷除脂后用甲醇反萃取减压蒸干。采用HPLC法测定组织浓度。结果,各组织在0.05~6.4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吉他霉素在各组织中回收率均大于65.38%,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56%和4.60%,检测限为0.05μg/g。结果表明,此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猪组织中吉他霉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研究马波沙星在肺部感染小鼠体内的血浆、肺组织、上皮细胞衬液的药动学。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单剂量皮下注射10 mg/kg的马波沙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药物浓度,用WinNonLin5.2.1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血浆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_(max))为0.5 h,达峰浓度(C_(max))为3.58 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6.91 g/(mL·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7 h;肺组织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25 h,C_(max)为8.14 g/m L,AUC0-24 h为15.89 g/(m L·h),t1/2β为3.56 h;上皮细胞衬液(ELF)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5 h,Cmax为3.89 g/m L,AUC0-24h为9.58 g/(m L·h),t_(1/2β)为1.98 h,ELF中AUC与血浆游离药物AUC的比值为1.98。结果表明,马波沙星在肺部渗透能力较强,这为马波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头孢喹诺按2 mg/kg剂量给5头健康野猪耳缘静脉注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浆中头孢喹诺的药物浓度,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WinNonlin5.2处理血浆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后,猪血浆中头孢喹诺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22h±0.05 h,t1/2β=1.65 h±0.46 h,CL=0.29 L/(h.kg)±0.061 L/(h.kg),AUC=7.2 h.mg/L±1.49h.mg/L,Vss=0.59 L/kg±0.66 L/kg,MRT=2.16 h±0.65 h。上述数据与家猪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二氟沙星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3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 3组 ,进行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内服二氟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二氟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结果 ,健康鸡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6 9h± 0 .4 3h ;t1/ 2 β=6 .11h± 1.5 0h ;V1=1.70L/kg±0 .33L/kg ;Vd(area) =3.10L/kg± 0 .6 7L/kg ;ClB=0 .37L/ (kg·h)±0 .10L/ (kg·h) ;AUC =2 9.16 μg/ (mL·h)± 8.0 4 μg/ (mL·h)。健康鸡肌肉注射及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前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0 .17h± 0 .12h ,t1/ 2Ke=5 .6 4h± 0 .74h ,tmax =0 .86h± 0 .4 0h ,Cmax =2 .5 1μg/mL± 0 .36 μg/mL ,AUC =2 2 .6 2μg/ (mL·h) ± 3.2 8μg/ (mL·h) ,F =77.0 %± 11.8% ;后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1.4 6h± 1.0 0h ,t1/ 2Ke=8.2 0h± 3.12h ,tmax=4 .34h± 2 .4 0h ,Cmax=1.0 0 μg/mL± 0 .2 1μg/mL ,AUC =15 .82 μg/ (mL·h) ± 3.6 7μg/ (mL·h) ,F =5 4.2 %± 12 .6 %。二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 :表观分布容积大  相似文献   

7.
阿散酸在猪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25 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健康猪8头,按双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进行静脉注射与内服阿散酸(10 mg/kg)的药动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阿散酸的浓度,用统计矩原理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健康猪静脉注射阿散酸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β=0.55 h-1±0.01h-1,t1/2β=1.26h±0.03 h,Vz=0.30L/kg±0.01 L/kg,Vdss=0.29 L/kg±0.01 L/kg,CL=0.17 L/(kg.h)±0.01 L/(kg.h),MRT=1.75 h±0.07 h,AUC=60.44μg/mL.h±0.01μg/mL.h;内服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β=0.39 h-1±0.02 h-1,t1/2β=1.79 h±0.09 h,tmax=1.81 h±0.09 h,Cmax=3.43μg/mL±0.53μg/mL,MRT=3.95 h±0.13 h,AUC=15.12μg/mL.h±0.01μg/mL.h,F=24.5%±3.4%。研究结果表明,阿散酸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内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但药物峰浓度低,绝对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  相似文献   

8.
将21头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白杂交猪复制成霉形体性肺炎模型后,分别肌肉注射环丙沙星(5.0 mg/kg)进行组织及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在感染猪肺中的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外观正常肺与外观实变肺的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19和0.46 h,t1/2α为2.68和2.52 h,t1/2β为8.12和6.87 h,tmax为1.10和1.47 h,Cmax为6.00和4.46μg/g,AUC为38.65和33.33mg/(L.h),Tcp(ther)为57.10和50.59 h。气管、支气管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参数分别是:t1/2Ka为0.56和0.38 h,t1/2ke为5.68和5.67 h,tmax为2.08和1.60 h,Cmax为3.73和2.62μg/g,AUC为39.44和26.10 mg/(L.h),Tcp(ther)为50.60和47.16 h。表明,环丙沙星对霉形体性肺炎猪呼吸道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组织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药物浓度,且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9.
用DMAP法制备氟苯尼考琥珀酸钠(Fl-SNa)。将6只家兔分别单剂量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成功制得Fl-SNa;给家兔单剂量注射氟苯尼考和Fl-SNa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863mg/L±0.254mg/L和7.363mg/L±0.085mg/L,tmax分别为1.0h和2.0h,AUC0-∞分别为28.851mg/L.h±0.494mg/L.h和39.187mg/L.h±0.413mg/L.h。结果表明,Fl-SNa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灵敏,适用于氟苯尼考血浆浓度的测定;制备的Fl-SNa与氟苯尼考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按体重给30只鸡分别口服50、100、200 mg/kg喹胺醇,采取血样,对血样中的喹胺醇浓度进行了RP-HPLC检测.结果显示,鸡口服喹胺醇后,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t1/2ka分别为0.644 1、1.706 1和1.428 7 h,t1/2ke分别为3.820 5、2.507 1和3.225 1 h,tmax分别为1.852 1、2.959 1和3.101 7 h,Cmax分别为0.467 9、0.506 2和1.711 2μg/mL,AUC分别为3.656 8、3.715 9和13.254 0 mg/(L·h).结果表明,鸡口服喹胺醇后,喹胺醇在体内吸收和消除较快,血药浓度较低;随着给药剂量加大,血药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鸭瘟病毒 (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 10 0日龄鸭后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 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DNA ;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 (6h)→肺、脑和腿肌 (12h)→肾和胸肌 (2 4h) ;同居鸭于混群后 4 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DNA ;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DNA的先后顺序为 :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 (48h)→脾和脑 (72h)→胸肌和腿肌 (96h)→肾 (12 0h)。  相似文献   

12.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对感染雏鸭血液、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2 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脑组织中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中SOD活性第 2 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第 2 4h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提示 :自由基参与了新型鸭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 (DVH )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 1株病毒HD 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 (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 95 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 ,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4.
用“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 ,于感染后第 1、3、5、7、10和 14d测定了雏番鸭血浆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性。结果 ,雏番鸭感染“白点病”病毒后血浆中MDA的含量、SOD和GSH Px活性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攻毒组雏番鸭在攻毒后第 3dMDA含量开始升高 ,第 5和第 10d显著高于对照组 ;攻毒组雏番鸭SOD活性在攻毒后第 3d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 ,随后在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范围内波动 ;GSH Px的活性在攻毒后第 7d开始下降 ,攻毒后第 10d攻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 ,自由基可能在雏番鸭“白点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对麻雀、鸭、鹅进行了IBDV血清学调查,麻雀的阳性率为7.4%(4/54),鸭的阳性率为95.5%(363/380),鹅的阳性率为9.4%(11/117)。表明IBDV传播已非常广泛,提示麻雀、鸭、鹅特别是鸭在IBDV生态和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鸭黄病毒AH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2010年10月以来安徽望江等地的蛋鸭相继暴发的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因,进行了病毒分离、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AH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黄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4.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黄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7.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 1、3、5、7、1 0、1 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 ,感染后第 1d ,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 ,第3~ 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 ;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 ,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 ;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 3d ,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 ,第 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随着病程的发展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 1 0d时病变开始减轻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3d开始升高 ,到第 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 1d就开始升高 ,至第 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 ,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复制天府肉鸭锌中毒病理模型 ,测定锌中毒对不同日龄鸭红细胞C3b受体(C3bRR)花环和免疫复合物花环 (ICR)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锌中毒使鸭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数目减少或活性降低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 ,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对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鸭场的鸭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该养鸭场患鸭禽流感病鸭的剖检变化以眼结膜潮红出血 ,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 ,胰腺有白色或透明坏死点 ,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日龄与母源抗体水平的鸭和鹅,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和观察,结果,初生水禽3日龄首免即可对禽流感疫苗(H5亚型)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雏鹅母源抗体几乎以每4d下降1个HI抗体效价单位的速度消退;母源抗体对H5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HI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加强免疫鸭和鹅所产生的H5HI抗体水平及其维持时间与仅免疫一次的鸭和鹅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鸭和鹅免疫H5禽流感疫苗后第25~30dH5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