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王首道同志身边工作的时候,就常见到林伯渠和徐特立二位同志,并听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可巧在1656年我被调到林老身边做卫士工作,1960年林老逝世后,我又调到徐老身边工作,直至1964年去上大学,才离开徐老。 在首长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我和二位老人家朝夕相处,左右不离。许多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林伯渠同志经常告戒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尤其是对新调来的同志都再三叮嘱:“我有个‘规矩’,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告诉记者,"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他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我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3年以后,他终于不当局长,调到一个市当市长,他到北京来看我,喝醉了,3年憋  相似文献   

3.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流放”到了江西.或许是历史的巧合,邓小平下放劳动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头”,竟然是他20多年前太行山下的老部下——罗朋.笔者幸得机会采访了这位当时的见证人,听到了他真实动人的回忆……1938年参加革命,命运多舛1938年,我从广东家乡北上延安参加了革命.1945年,曾在晋冀鲁豫军区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副科长.从那时起,常聆听刘伯承、邓小平的教诲,对刘、邓首长十分爱戴.解放后50年代,我在公安部武装民警局任副局长.1959年反“右倾”,被下放到青海省劳动.1962年调到江西,任江西蚕桑垦殖场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正>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沈容回忆: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他说:"说吧。"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他口述的《我与审计风暴》中回忆他10多年的三线磨砺,现摘录如下。1971年,我被调到当时航空工业部的572厂。我在工厂干了12年,会计员、车间支部副书记、车间支部书记、厂政治部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厂长,经历了不少岗位。尤其是厂政治部副主任,我干了6年。宣传教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博采》2006,(3):31-35
2006年1月6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百余字中英文通稿电文,内容如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于2005年12月23日病亡。姚文元,男,74岁,于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96年10月刑满释放。"一则平淡的电文为姚文元一生划上了一个句号。至此,"四人帮"成员已全部离世而去。历史永远在向前发展,但又在时时昭告后人。姚文元在王、张、江、姚"四人帮"中只列第四,他从建国初期一名并不起眼的普通机关干部,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文革"中显赫一时,综观其发迹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一、“文革”期间的外事工作 1,来到北京从事外事工作我来北京之前是河北省委秘书长、河北省委统战部长兼天津市委统战部长,1965年,我被调到外交部.在外交学院学习了一年。1966年“文革”开始了,派我带一个工作组到外交学会,当时在搞大鸣大放,搞了个把月。那时候郭影秋调到北京市委工作,组织上准备调我去人民大学代替他的工作去搞工作组。我当时不太想去。正好那时候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说派工作组是错误的。于是我就要求不去人民大学搞工作组了。经市委同意,就没有去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我今年88岁。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从上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活动至1982年调到全国人大工作,有40多年的时间在北京市学习和工作,下面是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刚分配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长宁工作,就听干部群众说,龙章和书记是靠求实、务实、落实逐步成长起来的县领导。1992年,他升任县委书记兼人大主任后不久,我被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随着对他一天天的熟悉,龙书记作为一位好公仆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鲜明。  相似文献   

11.
任龙 《党史博采》2006,(9):27-32
战争年代,毛泽东曾把雷英夫推荐给周恩来,调到重庆给叶剑英当参谋;后又随同叶帅回到延安当军事秘书。建国以后,周恩来又把他调到身边做军事秘书,并让他兼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总参作战室主任等一系列要职。雷英夫在伟人们身边工作近30年,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伟人们在紧要关头做出的一个个重大决策,其中也融进了他这位军事秘书的思考与谋略,他以自己的真知和灼见赢得了伟人们的赏识和信任。这位17岁就参加革命的娃娃,到1961年刚满40岁,就晋升为少将秘书,成为伟人身边的军事高参。  相似文献   

12.
1947年春,我由边区联防司令部调到彭德怀司令员身边做机要通信工作。过去我不太了解彭总,听人说,他对工作要求严,爱训人,连一些有名的高级指挥员也怕他。所以当组织把我调到野战司令部担任三科科长时,心里真有忐忑不安,生怕出纰漏挨克。1947年青化砭战斗一...  相似文献   

13.
挡不住的送礼大军1992年底,32岁的丈夫龚民被调到邻县任副县长,主管城建和交通。不久,我也调到他所在县的财政局工作。原以为做“县长太太”很风光,谁知我遭遇的却是无止境的担忧和害怕。一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家交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说:“我在学校门口被一个不认识的叔叔拦住。我不明白那位叔叔咋会知道我的生日。他说想买礼物送我,但又不知道买什么。说完硬塞给我这个信封。”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万元钱。晚上龚民回来,我把女儿在学校门口收到钱的事向他说了。龚民说:“这个老李!”我忙问是哪个老李,龚民说:“老李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敬爱的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在毛主席身边当伙食管理员的7年里,我受到了毛主席方方面面的关怀和爱护,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良多。他为女儿李敏操办的婚宴,我至今难以忘怀。1955年,我被组织上从中南海勤务班调到主席身边,给他管伙食。能为毛主席服务,我感到无上光荣。当时主席每天的伙食费是3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要写当代史。回忆录具有档案资料不可替代的存史价值,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源,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尤其重要。回忆录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历史细节,记录历史情态和现场感,同时也不免带有回忆者自我合理性的成分。这就需要各类当事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历史回忆,在相互印证中去伪存真。参与历史回忆的人越多,越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杨尚昆在1998年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时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从1928年与恩来同志初次相识算起,至今已有70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他给我的教益,是说不尽的;我对他的经历、思想、工作和为人的多方面的了解,也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9,(6)
1973年暑假,我去北京探亲。听说表兄李华楫同志重病卧床,便去看望他。那时,他虽已被宣布“解放”,但却尚未正式恢复燃料工业部煤矿司司长的职务。在谈话中,他问及衡阳地下党的情况,我告诉他,衡阳地下党的成员,在“文革”中大部分都挨了整,死的死,关的关,已所剩无几了。原地下党衡阳县集兵滩区委书记汤剑雄,解放初期就被打成“假党员”而被捕下狱(1981年汤已被平反昭雪)。他听后愤愤然说:“汤剑雄怎么不是地下党  相似文献   

18.
答询热线     
什么情况下算因战伤残我有一个朋友,1989年6月执行北京戒严任务时负伤,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多年来一直按照因公致残享受待遇。最近,他听一些战友说民政部门有文件称,公安警察  相似文献   

19.
蒋旭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工人家庭。1980年,他从部队转业回郑州工作,1995年,他被调到一家水泥制品厂任厂长。但不久,厂里实行改制,蒋旭也被"分流"了,最终成为一名"闲置人员"。  相似文献   

20.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演绎一生。光明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今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回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很想把这支歌唱给盲人大夫陈晓光和他的妻子听,又觉得他们已经很完美地成为了这歌意境中的一道风景。面对这道风景.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