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之诚  马骏 《创造》2008,(4):26-33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 远古的时候没有地。 我们来造天, 我们来造地。 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 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 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大窑文化”遗址证明,早在50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着远古的文明。历代政权先后在这里设置州郡,鲜卑拓跋部还在这里建立了北魏政权。从战国秦汉时的古云中郡,到南北朝时期的盛乐大都,从隋唐时代的武川皇乡到明清时期的丰州古城,从公元1572年(明隆庆六年)蒙古贵族阿拉坦汗动土建城,到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风光秀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塞外名城。  相似文献   

3.
云南居住着335万勤劳、智慧的彝族。云南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迄今可见的考古材料证明,在远古时期,彝族地区就已经出现原始人类用来谋取生活资料的石英岩质的尖状器、砍砸器和刮削器,这也是人类最早用于运动的器械。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以及其它历史阶段,都发现了彝族人民用于生产、生活及体育活动的多刃石器、辐刀、石斧、石锛、石锤、铜剑、铜矛、铜斧、铜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的和平文化可以界定为东方和平主义。在对和平的追求中,东方和平主义蕴含着四种精神:世界主义精神,以神圣秩序为基础的调和主义精神,以"慎独"追求"至诚"的精神和人类"大同"的乌托邦精神。长城作为东方和平主义的历史纪念碑,表达了中国人的世界理想和秩序理念,凝聚了中国和平文化的历史意识和永恒价值。东方和平主义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历史与文化思考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吴平 《今日民族》2001,(11):20-25
从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楚雄市出发,往西北方向行120公里到达大姚县,继续往北走,走过一段柏油路,插上一段弹石路,共行45公里,就到了古人谓之“月华扬彩昙”的昙华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0%出行前就从资料得知昙华山有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史前文化遗址桂花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闻名的“彝族十八月历”;这里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流传最早最广泛的地方;彝剧这一独特的少数民族剧种就诞生于此;这里每年有彝族节日盛典“插花节”……但是,一进入昙华山,我却首先被这里保护得极好的自然生态所震动。…  相似文献   

6.
彝族文化学派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潮重新勃起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少数民族文化学派——彝族文化学派及其学说——《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应运而生,令人瞩目。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北二侧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先曾发现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在元谋地区已发掘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的古人类和距今三百至四百万年的古猿牙齿化石共计160枚。专家们认为,这些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全世界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缺环,同时又将我国人类史至少推前八十万年。特别为人类起源于云南的论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彝族文化的研究及其成果,对于了解  相似文献   

7.
资源丰富的重庆旅游业邓树林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200万年前这里就有早期人类活动。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东部的“大溪文化”和西部的“铜梁文化”是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巴人则是...  相似文献   

8.
颜色是人类区分事物的重要概念,一但过于偏好于某些颜色,则往往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彝族偏爱于红、黑、黄三色,他隐喻了彝族人民对力量与美的崇敬,以及自身勇敢、热情的个性.本文力图通过对彝族"三色"的隐喻分析,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反思其存在的表现形式,以引证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薛洋 《两岸关系》2020,(5):59-60
正2008年7月,罗鼎钧第一次"登陆",那时的他还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来厦大参加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活动。当年初识大陆的罗鼎钧,对这里的一切还很陌生。转眼12年过去了,罗鼎钧在大陆走遍了大江南北,并和一个东北姑娘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从"台北男孩"到"东北女婿",罗鼎钧12年来的"奇幻经历",见证了两岸关系的跌宕起伏,也亲身实践了两岸之间的融合发展。12年前,他敞开心怀"走进"大陆在大陆台青圈小有名气的罗鼎钧,近年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与人类自身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然而,关于"文化"概念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众多学科研究、阐发的对象。但是,随着专业文化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已经基本形成了对于文化概念理解的一些共识。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自然",不仅指人身之外的自然界,也指人的自然属性。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因此,文化的实质含义  相似文献   

11.
<正>梅陇三村是1990年代初建成的老公房小区,有居民2364户,常住人口6500人。十年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垃圾三村",环境脏乱差,人员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志愿团队以绿色环保和志愿服务为切入点,从成立"环保自治行动小组",到发起"绿主妇议事会",再到培育成立"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志愿者从十年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殖民与东方道路关系进行了考察。由"双重使命"到对殖民的否定,由主张外部资本刺激到从公社内部寻找东方社会新的因素增长点,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中完成了由被动从属到主动构建的角色转换。在马克思那里,这一角色转换背后所涉及的是东方社会如何在以资本所主导的世界历史中实现自身发展、并以最高形态完成对世界历史构建的问题。马克思的考察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非连续性与非目的性的复杂特征,为落后国家实现真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丰富了世界历史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3.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云南,因处云岭之南而得名。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直有亚洲大陆古人类摇篮之称,早在400万年前就有“东方人”元谋古猿、187万年前又有直立人“元谋人”在这里生息繁衍,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云南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一个省份,26个民族犹如26朵花,在这美丽的土地上竞相绽放,他们共同营造了一个美妙而又和谐相处的多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的大小凉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除居住着一百二十多万彝族外,尚有汉、藏、苗、回、傈僳、纳西等各族一百八十余万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勇敢的彝、汉族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开发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为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贡献。近百年来,彝、汉各族人民又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彝族奴隶制的斗争中并肩战斗,互相支援,英勇顽强。特别是在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运动中,他们高举义旗,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认知上的"江南"其实是唐宋人的认知。"江南"概念曾在明清时期又出现过偏差,吴语区意义上的"江南",其实是晚清时期又兜回来的。"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江南的雨甚至可以滋润到人心田里去。人们印象中的江南以才子佳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著称。那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江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道德观念的产生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追溯彝族的核心文化历史,其丧葬文化是代表之一。本文从丧葬文化中逐步挖掘出彝族民众的生死观,在他们特有的生死观中折射出彝族民众对生死存亡的态度和理解,同时也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和反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彝族民众一直传承的关于"灵魂"观念的信仰,彝族民众对生与死的思想情感就通过"灵魂"观念在各种丧葬仪式中表达,贯穿了从生到死以及包括生死本身的纵横交错的各种关系,以此来体现整个族系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渗透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同形式的反映。彝族谱牒家支,便是彝族民间文化的一个侧音,它犹如一块小小的明镜,折射出彝族这一古老民族古今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艺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文化形式.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吟唱传诵,到古印度历史传说的讲说表演,再到日本近代盛行的"落语"和"漫才",以及非洲各国如塞内加尔等的口头文化传承表演,世界各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嵩  赵楠 《长江论坛》2018,(2):75-78
本文将茶放到国际贸易历史中进行考察,探讨茶叶从野生植物到农业种植物再到全球化工业制成品;从药材到奢侈品再到贸易管制物品,最后成为日常生活消费品;从东方文明象征到西方资本主义传播载体再到后工业文明符号,在这些对茶的认识定位中,不难梳理出茶叶从物品到商品再到文化符号的一个历史发展轨迹。探讨茶及其观念认识的变迁,将对今天重振"万里茶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