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父权制文化成为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女性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冲破父权制的枷锁,培育和建构成熟、理性的男女平等文化,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将性别平等纳入高校教育主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实现性别平等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权制的性别文化对女性不公的同时也使男性受到了伤害。本文在探讨男性研究的兴起、定位与内涵以及性别平等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反思男性研究与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男性研究视角在教育领域的介入,有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如深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拓展性教育的多元文化取向,丰富与再现校园中的性别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金晶 《求索》2012,(9):147-148,113
"生态女性主义"在现代西方社会是反映女性主义生态伦理观的核心观点。女性生态主义的女性意识着重探讨女性的性别意识、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通过对叛逆和逃亡性的颠覆,同性爱和母爱等主题,书写反抗父权制文化体系,寻找失落已久的女性躯体,建构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功利化及实用主义的浪潮中,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纷纷开设了各类商业化的"女性课程班",旨在通过传统国学、现代知识与时尚元素的浸润,将女人形塑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这些明显有违现代性别平等理念的课程班之所以在中国高校出现,反映了大学与父权制、商业资本及文化政治上保守势力的不谋而合,也是大学自身意义危机、日益衰退的学校文化精神及父权制幽灵的呈现。如何在现代性别平等的框架下对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及课程与教学进行深度反思,超越历史传统,重构中国大学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慧姝 《思想战线》2005,31(4):120-124
麦克因斯的性别理论揭示了现代性与性别身份的关系,并认为性别主导着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的矛盾冲突在于为真正平等的公共权利而进行的持续、艰巨的斗争.该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政治,系统地瓦解了父权制,为女性斗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反对把"个人的"看作"政治的",提出只有在一种更平等的性别分工前提下,才能谈社会性别身份的解放和发展自我人格等话题.  相似文献   

6.
唐娅辉 《求索》2011,(5):52-54
私有制的产生,父权制社会的形成,使人类进入性别压迫、性别冲突的时期。当历史发展到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性别文化的质疑与革新,才叩响了文明进步的大门。显然,女性/性别问题的提出是人类进步的结果,是人类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反省自身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娘家研究走过了从"沉默"到"显现"的发展历程,这与不同时段现实和理论的既定状况相关联。娘家研究的演变与女性地位的流变密不可分,女性弱势则娘家不彰、娘家研究亦被边缘化,女性状况改善则娘家兴、娘家研究也获得认可,并且这一脉络嵌入在从父权制到现代化再到个体化的发展线索中。过去父权制话语的统摄压制了娘家研究的地位,之后随着现实流变和范式革新,娘家研究在现代化与个体化的推动下得以兴起,出现了不少富有价值的成果。娘家研究能够带给性别研究以更多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2)
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影响教育公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产生主要有女性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因此,加强女性特色教育、强化性别意识、培养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特质是解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丽 《前沿》2007,(9):104-106
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观念对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消极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从两性的特征入手。在教育的内容上,首先应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和"四自"的教育及现代女性健康生活与生存的科学常识的教育等。在教育方式上,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女性学课程、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女性专题讲作、组织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性别研究和明清女性研究的发展,男性特质成为西方明清研究的重要视角。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间)明清男性特质研究以反本质化为立场,分析部分男性群体对传统男性角色的偏离,以打破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本质联系。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研究以反同质化为立场,揭示明清男性特质的多样建构及父权制的运作方式。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讨论的不足是明清男性特质研究的主要问题。明清男性特质研究需要利用男性对女性的拥有权、女性主体性和男性同性社交欲望等概念,以深入考察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更好地实现批判父权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者将科学中的性别差异归因于父权制文化的作用,进而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试图以此推翻传统科学中的性别分层解释。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揭示出存在于科学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深层原因,深入理解女性主义关于科学与性别的诠释,可以为女性真正实现平等参与科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育、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水平和男女平等程度,目前世界上的父权制可分为3种类型,即式微的父权制、松动的父权制和牢固的父权制。不同类型的父权制对女性政治参与程度和模式影响极大,式微父权制国家女性较早获得选举权,女议员和内阁成员比例突破30%,女首脑多且出自非政治家族。松动父权制国家女性较晚获得选举权,女议员比例大多在10~20%左右,女首脑大多出自政治家族。牢固父权制国家女性更晚获得选举权,甚至迄今没有选举权,女议员比例为0~10%,为数极少的女首脑都出自政治家族。  相似文献   

13.
艾里斯.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将性别分工作为主要的和恰当的范畴。杨用性别分工范畴来分析女性的状况,认为女性的处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糟,而女性劳动边缘化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社会是二者合一的,在当代社会,反对压迫女性和把女性推向社会边缘的斗争本身就是反资本主义的。杨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意义,但她关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性别盲点的判断并不公正,而且她所使用性别分工范畴也无法解释不同阶级女性所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印度纳萨尔运动的研究缺乏女性视角,也未能质疑纳萨尔主义的男性中心观。纳萨尔运动中存在大量女性盲视和性别分割现象,它视女性为男性的辅助者,认为她们没有能力直接参与前线重要的革命活动。纳萨尔性别政治问题主要包括纳萨尔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遮蔽、纳萨尔暴力与父权制的相互强化、极端左翼政治的性别规训、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传统以及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缺失与自我边缘化等。关于女性参与纳萨尔运动的研究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革命运动史中的女性,二是运动实践中的女性,其目的是重塑集体记忆和实践场域里女性的主体性、能动性。由于纳萨尔运动内部残留着各种传统意识形态和实践,父权制又与种姓、阶级和宗教等因素相互交叉影响,因此,妇女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性别问题的"知女"是才女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从其历史发展谱系可以看出,男权中心意识借助于才女神话塑造"知识女神",其实质是以性别权力对知识女性进行规训与约束,而当代消费文化的渗透则加强了其中的庸俗化和符号化倾向。"知女"事件不仅凸显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现实处境,更昭示了女性自我觉醒与自我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权主义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中的中心概念"父权制"来探讨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关系如何?在对父权制理论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以后,本文认为,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父权制,而是资本主义.父权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在当代,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消灭父权制,女性才能实现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北京大学中韩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韩女性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五十余位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在性别关系中以及青年在代际关系中同等地作为"他者"所处的本体论地位,性沟与代沟中存在的身份认同差异以及由此而提出的超越父权制的政治诉求与解放意识使得女性研究与青年研究可以达成类同的理论批判结构,并形成共同的政治实践意识。相比较而言,女性研究发展了更成熟的研究范式,形成了更系统的性别分析方法与理论批判意识,这些分析方法与批判意识对青年研究都构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哲学方法论启示,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性别刻板印象与女运动员的关系入手,对阳刚女运动员的污名化现象提出了特殊关注。主要分析了女运动员"污名化"的两种表现:同性恋污名和男人婆标签。试图从父权制、女性特质的规训和体育界的"恐同"氛围等方面,对阳刚女运动员的"污名化"现象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20.
反思女博士婚恋难刻板印象的形成,大众话语及现有研究对女博士婚恋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常见的梯度婚配理论与性别角色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性别机制塑造的父权制文化意识形态和性别社会分工制度带来的性别不平等致使高学历女性婚恋困于囹圄。然而,前述两种解释方案由于忽略性别文化变迁与相关非文化因素而常常面临陷入性别二元困境的危险。厘清女博士婚恋问题以及避免由婚恋难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更新社会性别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和242位在校女博士婚恋价值观调查数据发现,当前我国各年龄组的女性基本处于短缺状态,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婚姻挤压主要集中于男性群体,而女博士群体面临的个别婚恋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性婚姻挤压。与此同时,女博士所面临的家庭与事业的多重角色冲突是家庭关系变迁和社会分工结构变革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