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南宋,在取景、构图样式、笔墨精神和意趣追求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马远、夏圭把水墨苍劲、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风发展到了新局面.他们的边角取景、大斧劈皴的绘画技巧,对我国古代绘画水墨技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山水画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美术史上很有独创性的一代画家.  相似文献   

2.
封面画鉴赏     
明代卞文瑜《山楼绣佛图》卞文瑜,明末清初画家.字润甫,号浮白,号花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卞文瑜以擅画山水著称于世,其绘画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和中年的山水画受赵左影响较深,承袭吴门遗风;同时又从董其昌讲求笔法,将董以笔墨气势取胜的特点与吴门强调诗意的结构布局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绘画风格.卞文瑜晚年的山水画风格变化较大,开始摆脱赵左的影响,而上追宋元诸家.  相似文献   

3.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历来讲究景与情的有机结合。画家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需要画作者凝情聚感,笔墨外显,虚实结合。意境产生于画家的创造,完成丰富于欣赏者的想象,构成了绘画作品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从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画———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入手,剖析画家的创作经历,认知其创作情感,可以挖掘其所反映的深层的人文精神。当前的风景画创作,应体现人文思想与精神关怀,拥有自我美好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5.
秋山问道图     
巨然,五代南唐、北宋僧人画家.早年在南唐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元寺修行.师法董源,继承发扬了"平淡天真"的画风,笔法秀润,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舍弃了在山水画中对世俗生活的描写,追求隐逸的趣味,作品达到平淡而奇绝的境地.后人把他和董源并称:"董巨,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  相似文献   

6.
山溪待渡图     
立轴,水墨设色·绢本156.6cm×99.6cm《山溪待渡图》五代后梁著名画家关仝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仝,五代后梁画家,长安人。是荆浩的入室弟子,深得荆浩的笔墨技法,并将荆浩开创的全景山水以及勾、皴、擦、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推向了成熟,甚至于超越其师。  相似文献   

7.
书尚“书卷”气韵,画贵天然清新.这历来是书画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如今,在湖北山水画界。出了一位画风颇像五代宋初山水画大家李成的新派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查世煜。  相似文献   

8.
封面画鉴赏     
恒然,五代南唐画家,僧人,钟陵(今江西省南昌附近)人。早年出家于江宁开元寺,学画山水,师法董源。他善于表现炯岚气象,笔墨秀润可爱。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问多作卵石,掩映之以疏筠蔓草,旁通之以细径危桥,深得野逸清静的景趣。米芾评他“少年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可见他的㈣风不断地随着年岁演变。在笔墨上,巨然用的是大披麻皴法,比董源表现得更加显露,因而更有迹辙可循。在绘画史上,由于他是董源嫡派,故人们习惯将他与董源并称“董巨”。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山水画不满足于景物本身真实的显现,而是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认知思维,向事物内在的"性理"开掘。纵观宋代山水、花鸟,可以发现"理趣"成为这一时代主要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写生教学是发扬中国山水画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要通过写生,有意识地进行笔墨构成形式上的探索,不断创造出新的程式技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家和哲人对大自然的理解,是从一种宏观的角度,观察自然界中时节的韵律、恒常的节奏。在这种宏观的视角下,他们看见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笔下,山水尽是有情的,表现的一律是和谐悠然之气,即使是写寒冬之景,给人的感觉也只是静谧而不是绝望和恐惧;在我国国画的经典当中,调子从来都是宁静平和而不是喧闹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发展阶段,两宋画坛人才济济,群星璀灿,画家画风各异,勇于探索,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对后世影响极大,值得后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龙袖骄民图     
水墨设色·绢本156cm×160cm《龙袖骄民图》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董源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江南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自唐代以来的五代水墨山水画,按北、南两路分道扬镳,形成了山水画史上的两大画派。  相似文献   

14.
正刘宁,男,汉族,1959年12月生,广东省兴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贵州省文光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2012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自幼喜爱绘画,师承贵州名家蒋梦谷、谭涤非、王振中、孙吉斌等。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现代山水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并多次获  相似文献   

15.
楚辞的山水景物呈一种感伤性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一个原因是充斥于其中的水意象蕴涵着一种悲情色彩。而这一色彩的形成是和楚辞的创作环境、屈原的悲剧命运以及屈原笔下水意象的描写手法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黄公望是元代中后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绘画理论家,在开启了明清文人画风的元四家中居于首位,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画家的作品体现着独特的画学思想,明清以来盛传“家家子久,人人一峰”,沈周、董其昌、沈颢、清代“四王”、乾隆皇帝、恽格等人以及近现代史上的艺术家对黄公望的推崇显示了黄公望画学思想的魅力。黄公望的影响深远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主体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17.
梁崎(1909-1996),字砺平,号聩叟、燕山老民等。著名大写意画家,被世人誉为当今“八大”。擅长大写意花鸟、山水、人物兼工,尤精指画。作品古拙厚劲、章法奇崛、笔墨雄健、意境深邃、格调超逸、气势逼人,于当今画坛独树一帜。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画师、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函授学院教授、广西石涛艺术学会名誉理事,并受聘于江西八大山人研究会,曾荣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金特别奖”,出版有《梁崎画集》、《荣宝斋画谱》、《梁崎书画作品选》、《梁崎书画集萃》、《崎艺惊世砺笔不平——范曾题识梁崎书画》等。  相似文献   

18.
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其所具备的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胜境.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山水风景审美的特有内涵.研究山水审美,提高审美素养,对发展中国山水文化,美化社会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王维诗歌的色彩进行研究,在分析色彩呈现出色彩数量词的简约性、色彩选择的集中性、敷色的冲淡柔和的特征基础上,探讨其形成原因,即文化身份的复合性、笃信佛教的文化体现和亦官亦隐仕宦生活的外显,从而使王雏以诗人的敏锐、画家的视角、佛教的感悟、仕宦的体验进行的创作,在盛唐诗坛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研究家在对唐代祖述陶渊明诗作之辈的评析中,忽略了一位极不应忽略的人物。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从祖王绩。从其创作的诗文看,王氏乃将陶渊明引为同调,并将其作为效法榜样。他不独明言“尝爱陶渊明”,更以“渊明对酒,非礼义能拘”自况,并亦步亦趋地仿效陶渊明的诸种之为。其诗作,情感之真挚,语言之质朴,与陶渊明“真率自然”之风显系一脉相承。他将陶诗的意境,生动表现于五绝的寥寥二十字之中,对田园诗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用五律反映田园生活,王绩更属唐代第一人。他以自己的创作,架起了从陶渊明到王维、孟浩然间的一座桥梁,今后在评述唐代山水田园诗时,对此应予以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