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康宁 《法律科学》2010,(5):131-140
民事法律立法语言失范是指民事制定法的语言表述违反语言科学规律和相应规则,造成语法错误、语义分歧、逻辑失恰、分类混乱、风格失调、混合交叉等多种谬误。立法语言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立法表达技术的轻视和立法程序设计的不足。立法语言失范降低了制定法的质量,给立法活动、司法实践、法学教育、普法工作带来现实的困难与危害,损害了制定法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同时对语言科学的发展造成破坏。立法机关应当设立立法语言审查机构,清理失范的立法语言,为新法制定设计立法语言前置审查程序,在每一部法律草案提交审议前先行作出立法语言审查,保证提交审议的法律文本语言正确,能够充分表达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2.
刑事立法语言之技术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洪宪  王明星 《现代法学》2001,23(5):136-139
刑事立法语言具有立法语言的一般共性 ,要求准确、明确、通俗、简约、庄重及严谨。但刑事立法语言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其区别于其它立法语言的技术特点是 :第一 ,刑事立法语言突出表现罪刑关系 ;第二 ,刑事立法语言以明确性为主 ,兼顾弹力性 ;第三 ,刑法用语的专门性、专业性 ;最后 ,刑事立法语言中句式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3.
胡峻 《法治研究》2009,(7):13-18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作为一种立法技术的使用,说明了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特征能够以法律语言的形式表现于外部,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础与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实施法。但其作为立法技术的内容并非要求所有法律文件必须写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同时其在立法实践中的运用应当严格遵循法律语言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政法论丛》2010,(6):43-49
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是必然的,其原因包括认识的局限性、语言本身的有限性、立法者的差异性以及立法技术的选择等因素。明确性的语言对于立法活动来说是一种追求和渐进实现的目标,因此,应该注重提高立法者的素质,本着简约、确定、谨慎的原则进行立法语言的选择,并通过法的解释促使立法语言从模糊走向明确。  相似文献   

5.
从表达上的需要、使用的普遍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三方面考察,判断民事立法语言优劣的基本标准和目标是"准确与否"。我国现有民事立法在落后的立法技术、经验主义立法思维、不断更替的法律理论以及不同的草案起草者和审定者之共同作用下,存在大量"语言失范":既有标点符号、用词和语法错误及篇章结构矛盾的纯粹语言问题,也有隐藏在概念不清晰、语言表达含混和逻辑不周延背后的法律问题,还有法与法不统一的体系问题。既降低了民事立法的质量,也对司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编纂民法典之时,应当遵循"宜细不宜粗"的立法方针,优选专业化的立法品格,将法律理论研究与立法语言审校并重,准确选择和使用语言,以追求民法典语言表达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立法语言的使用必须规范,立法语言的规范。一是要讲究语言本身的规范,二是要讲究作为立法技术要素之一语言的规范。其次是下位法要符合上位法所提供的法律规范的范围、意志和原则,应当对上位法加以细化,但不能与上位法立法本意产生变化。在目前立法状况中,属于前者的相对较多,属于后者的相对较少。但是,这种语言失误不当一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法条带来较大影响,应特别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刘大生 《法学论坛》2001,16(1):15-21
立法语言的失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立法语言的失范必然带来一定的危害,如纵容违宪行为、冲击语言科学、诱发不良意识等等,应当引起各国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为克服立法语言失范化,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有必要采取编制立法语言库、建立立法的语言审查程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立法存在语言模糊、逻辑混乱,体系不配套、结构松散,强制措施期限立法上有主观随意性,强制措施监督制约机制软弱等问题。笔者拟从立法技术的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减少法律不确定性预期和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等对策,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逻辑既是大陆法系民法内含的思维轴线,也是制度设计和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的基本方法,其本身十分抽象且不具备直接表达功能,需要借助立法语言进行表达。逻辑思维和逻辑方法在民法典的宏观设计和微观构造上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中国大陆现行民法中逻辑矛盾丛生,造成法律适用的困惑与困难,给司法实践带来消极后果,影响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和民法价值的充分实现,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立法思想摇摆不定和立法技术粗陋落后。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立法技术路线,增强立法的逻辑表达意识,选择合理的制度安排模式,采用恰当的立法技术处理规则,才能在规范、制度和体系上彻底完成一体贯通的逻辑塑造。  相似文献   

10.
论立法语言的规范性——从企业终止原因的法律规定谈起李友根立法语言的规范性是立法工作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法律规范的效力。因此,立法语言应当体现“权威性、逻辑性、庄严性”①。笔者认为,立法语言的规范性还要求其符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前立法语言失范化之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法语言的失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失范化的程度;立法语言的失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纵容违宪行为、冲击语言科学、诱发不良意识等等,应当引起各国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为克服立法语言失范化,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有必要采取编制立法语言库、建立立法的语言审查程序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法密切相关,只有利用语言,法律法规才能为人们所理解。立法语言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根据一定规则表达法律法规的语言。立法者正是通过立法语言将立法意图传输给社会公众的,社会公众对立法的接受实际上是对立法语言的解读。因此,立法语言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立法意图的正确传达和社会公众对立法意图的正确理解,从而影响到法律法规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时代法学》2010,8(3):28-35
作为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侧面,明确性是刑法规范对立法语言的基本要求,这就使得刑法的立法语言具有准确清晰、简洁通俗、庄重严谨等鲜明风格,然而,我国《刑法》的立法语言则存在着语义不清、累赘重复、罪状表述含糊、法定刑幅度过大等突出问题。为此,从宏观上来讲,需要制定一部规范立法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并构建立法语言审查制度,以期实现我国《刑法》立法语言的明确化。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4,(8):11-11
法律应以一定形式的法律语言表现出来。法律实施以立法语言表述的法律为依据。没有立法语言表述法律,便没有法律存在。  相似文献   

15.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体系化的基石,其立法应当从体系化角度关照将来的由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等组成的民法典整体的结构和逻辑.民法总则是以《民法通则》为基础框架的立法,故应当充分继承《民法通则》的优秀立法技术及其简约的立法语言风格.《民法总则(草案)》确立了人格尊严的一般保护、私法自治、胎儿利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原则体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自我负责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法人分类、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时效制度等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惟在立法语言的简约、条文的繁复、内容的体系安排及部分规则的准确性上尚需要进一步斟酌和修订.  相似文献   

16.
树立现代监狱理念是监狱立法的基础,要用公正、权利、秩序、程序、科学的崭新理念指导立法。提高立法技术是监狱立法的形式要求,新时期监狱立法要达到体系完备、结构均衡、规范协调、语言准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祝少春 《法制与社会》2012,(33):156-157
合适的立法语言能够构建一部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表达适当的法律,且更有利于法律的适用。刑诉法、民诉法的修改吸收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适用了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实际,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改革的成果。但是,修改之后的刑诉法、民诉法在立法语言上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如立法架构的统一、立法语言语义的逻辑性等。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界在讨论立法语言的特点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描述性的方式将其归纳为准确、肯定,通俗、简洁,规范、严谨以及庄重、严肃等,却几乎没有去探讨背后的问题。如,立法语言为什么应当或能够具有这些特点?以及这种关于立法语言特点的观察或描述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成立?可能也正是忽略了这些背后的问题,因而往往在分析立法权以及其它法治实践、法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时缺乏有穿透力的视角。从认识哲学、语言哲学等角度对立法语言的特点展开分析与证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回应、缓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西方国家,主要是讲英语的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普通法系国家,立法起草理论即立法起草的技术与规则的发展和变化。这些立法起草的理论因社会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诸因素而发展,其基本的脉络是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正是这些立法起草理论、技术和规则在国家立法的技术处理程序中的作用,形成了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从结构到语言等各个方面的独有风格。它既反映了法制对立法的一般规律性的要求,也有其语言等方面的独立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为标志,中国大陆的法律开始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尽管在此之前的民国立法及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立法也有用白话文的,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夹有文言,与这之后法律语言状况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纲领》标志着法律语言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