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代际差异,劳动合法权益仍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的迁移意愿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必然影响其相应的迁移行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第二代农村劳动力从迁移意愿到迁移行为的转变,需要相关的制度完善和创新,依次是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户籍制度,还需要健全其他相关制度安排,推动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流动情况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通过数据统计描述,归纳四川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流动呈现的基本特征及其目前的弱势处境,提出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强化政府保护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能,加强农村女性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四川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良性迁移流动。  相似文献   

3.
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发生的流动迁移,对于自身的发展及社会性别平等的实现,有着无可置疑的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向小城镇或大中城市,既有距离之分,更有层次之别,其间渗透着社会因素的复杂影响;现阶段农村女性劳动力流迁中存在着性别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内部差异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及乡村治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给传统乡村治理带来了新问题。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1、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本质上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它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近20年来,山东农村劳动力90%以上在省内实现转移,其中70%在县域内实现转移,真正走出了一条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城镇化之路。总结山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县域  相似文献   

6.
赵新浩  王磊 《学习论坛》2008,(12):53-55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农村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农村的繁荣与稳定。为了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保证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在更加理性、有序和现实的基础之上,应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趋势及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略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 《发展论坛》2003,(11):48-5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点,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70%以上,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估算,全省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约有700多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2%。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农村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对此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管理,对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课题报告《农村迁移工人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表现方面的性别差异》显示,女性农民工面临双重发展障碍:一是城市社会的排斥,二是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城乡迁移潮持续升温。2012年全国农民工达到2.62亿,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63亿,比2011年分别增长983万、473万。大量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势必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因素乃至风险。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配置在性别比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男性劳动力比重不断降低,女性劳动力比重不断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贵州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至1999年底,全省人口总量达3710.1万,居全国第16位。全省劳动力资源数为2354.6万,其中农村劳动力达1859.8万,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79.0%,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劳动力大军。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数量、素质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由于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南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就近转移、"候鸟式"迁移、"流而不转"等特征,主要是由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壁垒等因素造成的。为此,要实现其有序合理转移,必须建立完善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推拉"并举着力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创新培训教育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具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意义和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城镇化,有利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等一些表层效应。其实,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历史事件更深层次的重大意义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中国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有利于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相对于20年前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工作难与一些中小企业找工人难的矛盾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一种天然的"姻缘"关系。为促成这一"姻缘",深刻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创业、就业方面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创业、就业的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袁霓 《求实》2011,(Z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村流向城镇.根据我国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数为2000万,1995年为4500万,2000年上升至7900万(Liang and Ma,2004),2004年超过一个亿(World Bank,2007).尽管这些调查数据的口径和范围不尽相同,调查方法和结果也略有差异,但却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迁移数量巨大并逐年增加的事实.在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共同外出打工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在所有迁移家庭中(定义为夫妻二人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夫妻二人共同外出打工的比例2004年是23.1%,2006年为25%,因此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型流动转变为家庭型流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不发达地区(农村)向发达地区(城市)流动以便寻找就业机会来增加收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当前,农村形势总体来说是发展稳定的、积极向上的,但也要看到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复杂性。一是从农村生产来看,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发展生产劳动力弱化的问题,如果一旦有事会造成老百姓的趋众附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化与经济发展罗隆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劳动力这一能动的生产要素在地区间流动,无疑对于长期处于封闭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我国农村仍有 1. 5亿剩余劳动力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 ,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农村 ,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 ,其原因 ,一是人口基数大 ,人地矛盾突出 ,人均耕地不足 1. 2亩 ;二是农业生产率提高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多年 ,农民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节省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 ;三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也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已经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陈茜 《世纪桥》2007,(2):29-30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关系到库区的发展与稳定,但其目前尚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