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浅析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体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苗族传统体育萌生衍传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苗族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地显示出它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方式。认真调查研究苗族体育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漫长的不断迁徙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黔西北(贵州省毕节地区)是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民俗体育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面临着历史传承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全球化进程的高速演进以及域外文明的强势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发掘以及文化价值提升,成为现阶段我国创设文化产业战略发展进路所必须给予考量与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对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持续勃兴的效度化保障。文章以苗族体育文化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结合对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对苗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冲击与影响,探讨了人本主义理念与文化植根理念对苗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性演进效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苗族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发掘及其文化价值提升进路,以期为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内涵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体育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对苗族独木龙舟竞赛地点进行周期性调查发现,独木龙舟这项传统运动项目实际上是一种体育萌芽,其节日活动中浓郁的巫术礼仪维系着苗族支系聚居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具有原始礼仪竞技属性,苗族独木龙舟节日欢娱具有增进内部团结、缓释内部矛盾纠纷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婚姻状况如何,对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苗族分布广,各地情况略有差异。本文仅对镇宁自治县各支系苗族的传统婚俗与人口素质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婚姻与人口素质现状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苗族计有26,542人,占全县人口的9.73%。据调查了解,苗族非本地土著民族,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迫使苗族人民为寻找安居乐业之地  相似文献   

6.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保护拯救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都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不少专家学者也对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热情,且获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就现阶段而言,贵州传统苗族刺绣艺术的保护还多以文献研究与资料的收集整理为主,在雕刻、绘画等领域亦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的现代设计及现代艺术领域都可以找寻到贵州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元素的足迹,比如现阶段设计领域中的地面铺装设计中的贵州苗绣纹样的应用还尚属空白。探讨如何将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苗绣纹样提炼出来,将构成化处理后的苗绣纹样以现代的、时尚的设计方式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来,使之与地面铺装设计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借此探寻到园林设计地面铺装中蕴含贵州苗族传统刺绣纹样元素的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特有象征,芦笙词中蕴含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文明,芦笙舞里包涵了苗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与文明进程中,传承与保护苗族传统芦笙舞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芦笙艺术节和芦笙大赛、建设芦笙博物馆、制作芦笙纪录片,保护民间老艺人,注重芦笙文化的传播力量,及在现代校园和教学体系中传承苗族芦笙舞蹈与芦笙文化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今天,苗族人民如何面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是从事民俗文化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宜宾市兴文县苗族乡幼儿园以及山村里幼儿的调查,分析在当今不同文化环境里,如何通过语言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借助动漫卡通,增强苗族学前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田铁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9-193
目前有关苗语量词的研究主要是对苗语部分方言区的名量词的描写和分析,对苗语动量词的研究则很薄弱,对苗语各方言区的量词也缺少整体上的对比描写和分析。本文认为可以把苗语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察苗语量词,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苗、汉量词之间的关系作谱系内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比赛中,贵州六盘水地区选送的苗族芦笙翻旮旯以其粗犷豪放的舞姿,高难度的技巧,激情演绎着苗族曲折悲壮的奋斗史。是小花苗地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反映了小花苗人的精神交往、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西南后所创制的多种民族文字中 ,老苗文是各族群众最为认可的一种。究其原因 ,在于顺应了西部苗族和相关民族改变无文字状态的要求 ,并吸收了地域文化特别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除了宗教作用外 ,老苗文的广泛传播还有力地促进了近现代苗族与相关民族社会变迁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苗族古歌》综合反映了苗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传统林业思想是其科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古歌原文为依据 ,论述了它所反映的制种、整地、播种、移栽、砍伐、使用等的全过程。展现了苗族为丰富祖国林业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及考古发现,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即苗族为“神州”之土著。神州,即中国。《史记》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发祥于中国长江、淮河流域,曾北渡黄河挺进中原腹部,并形成名曰“九黎”的部落联盟。“九黎”集团率先开发了“神州”本部。  相似文献   

17.
苗族同胞以自然万物来歌颂对女性神的神秘生殖力量崇拜,在贵州苗族刺绣作品中,可以发现大量对母体生殖繁衍力量的隐喻与崇拜。在这些作品中,受到崇拜和隐喻的母体或化身为植物,或化身为动物,或化身为自然界的其他物象,通过刺绣把对大母神及其生殖繁衍力量的崇拜以借喻、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具体的苗族民俗传承中,这种崇拜体现为对生殖意念的张扬和人丁兴旺的渴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