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京政发[2015]34号为应对空气重污染、保护公众健康,市政府决定,当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预警二级)、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一级)时,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
正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空气污染红色预警考验着各部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政策落实的执行力,以及多部门及周边省市联动的应急管理能力。首次启动红色预警的北京,如何应对这道综合考题?一个月内两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北京这座城市的治霾进程中,2015年12月注定要留下浓重的一笔。12月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发布消息,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红色预警,即级别最高的空气重污染预警。  相似文献   

3.
正津政办发[2016]8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6年10月27日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削减污染峰值,降低污染频次,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津政办发[2015]9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5年11月24日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发[2013]104号)、《关于加强重污染天  相似文献   

5.
<正>津政办函[2017]107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7年10月16日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进一步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削减污染峰值,保障公众健康。确保按照国家要求,重污染天气期间全社会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各地均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均进行了2~3次的修改,使预测会商、预警分级、预警发布、应急响应和责任落实等诸多方面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今年2月环保部试行统一京津冀城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应急响应效果和区域联防联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终极目标是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5]3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此件公开发布)贵州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我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统筹协调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预防、预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历了连续不断的雾霾天、PM2.5屡次爆表、重污染频频来袭之后,上海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升级。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方案》),细化了污染等级,明确列出了建议性与强制性应对措施,规定在出现最严重污染时将停驶50%公务车,学校停课。  相似文献   

9.
<正>津政办发[2019]40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9年11月11日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削减污染峰值,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  相似文献   

10.
<正>京技管发〔2023〕29号工委、管委会各机构,驻区各职能机构,各街道,通州区、大兴区各相关镇:现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3年11月1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  相似文献   

11.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2016]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广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4月20日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组织机构及职责2.1组织机构2.2职责3监测和预警3.1监测3.2预警4应急响应4.1响应分级4.2应急响应启动  相似文献   

12.
正鄂政办发[2016]8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1月8日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影响,规范和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规[2018]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定》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气象局反映。2018年2月13日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预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报》2014,(11):51-57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京政发[2015]1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3月16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通过采取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持续改善了首都空气环境质量。但是,目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容易引发空气重污染。及时有效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对减缓污染程度、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健全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结合近年来空  相似文献   

16.
<正>鲁政办字〔2023〕3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 83号)同时停止执行。2023年3月29日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17.
<正>济政办字[2015]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2月8日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应急指挥体系2.1市级应急指挥机制2.2县级应急指挥机制2.3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3监测预警3.1监测预报3.2预警信息发布3.3预警准备4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8.
<正>预警在风险治理活动中被广泛运用。环境预警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基于我国大气污染形势而建立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看似完备,在实际运行中却乱象丛生甚至沦为一纸空文。作为前端的雾霾预警在实践中面临着"预警级别打架""预警不力响应不及时"等诸多指责,也极大地影响了后续应急响应机制的运行实效。探讨雾霾预警的法律属性、正当化程序、司法救济等法律问题实有必要。一、雾霾预警的法律分析(一)关于雾霾预警的实证法规范  相似文献   

19.
<正>晋政办发[2013]10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3年12月25日山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山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湖北政报》2022,(24):11-28
<正>鄂环发〔2022〕29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11月24日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处置机制,统筹做好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保障公众健康,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