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来思想文化的基石。庄子用“百家之学”,司马迁用“百家之言”、“百家之说”、“百家之书”、“百家之术”等概念来形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盛况,我们现在称之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包含哲学、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及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2.
“世界杯,我们来过了。”这是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后的写照。豪情不再,几分无奈,三战皆负,一球未进,最低目标都没有达到,用“失败”形容恰如其分。 既然“来过”,那就应该增长了见识;既然“失败”,那就应该找到前进的方向。足球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我们正可借中国足球这面镜子,审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在米卢蒂诺维奇任中国队主教练期间,他与中国足球发生了强烈的观念冲突,透过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一些固有观念。而米卢正像一个传教士,带给我们一些观念,只不过他是用自己的行为“传教”。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离婚能够被社会理解和宽容,已是双方的造化,很少有谁因为离婚而被称赞和尊敬。“家和万事兴”,“和”是美德,“兴”是结果。在一般人心目中,要是某某连家都不和,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才能和信誉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种文化一直延伸到今天。我们注意到,即使是近  相似文献   

4.
一、物质,还是文化?什么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这个术语涵盖了相当广阔的范围。它究竟是一种文化门类,还是一种物质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还是一种研究方法?如果从定义上看,对于“物质文化”的理解首先和我们对于什么是物质的理解息息相关。如果  相似文献   

5.
“西线无战事,南方无文化。”几年前,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与我们在街边大排档对饮,借着酒意有点自负地说。“何以见得?”身为广州人,我们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君不见:北京城里的历代遗痕,长安道上的秋风渭水,金陵渡头的秦淮夜月——在那地方就连泥土也能挤出一点文化来!当我们的祖先逐鹿中原时,你们这里还是一片化外蛮邦!不过我承认,做生意你们是这个,但谈到文化,你们却只能是这个。”他左手  相似文献   

6.
杨陌 《法制博览》2010,(16):71-71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被媒体炒得极热。中国人可以无比骄傲地说“我的祖国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文化”……诸如此类。但自信心刚刚开始膨胀的中国人只顾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忘记了去思考我们的文化对我国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和帮助。毕竟“文化大国”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头。  相似文献   

7.
赵志强 《工会博览》2014,(19):32-32
化工七厂是燕山石化公司的生产厂之一,连续5年被评为燕化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先后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中国石化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与我们以“安康杯”竞赛推动和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方面、系统地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自1985年4月创刊,到本期为止,已走过了整整13个年头。在这13年里,热情的讴歌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潮流,向社会传播带有前瞻性的优良观念,一直是它最重要的使命。 大连市长薄熙来对前去访问的一个广州代表团的成员谈到《南风窗》时曾说:“《南风窗》的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但都是新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重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的内容,而是发言的勇气,以及当内容出现偏颇、错误时纠正的勇气。 每一份杂志背后都有一个“价值判断”。我们的“价值判断”是:好的观念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也只有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观念才是好的观念。我们专注于对这种观念的探求,而且认为这种探求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牛顿的伟大时曾说,“他以真理统领我们的心志”,那也许是千万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但却时时令我们魂牵梦绕。 《南风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文化资源的营养,有“古文化”、“洋文化”、但最重要的当属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从这块沉睡千年的土地上长出来的市场经济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来自于千百万人解放自己奔向未来的物质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着现实的进程。 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乃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文化,最有活力、生机、朝向未来的文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几个月来,我们采访、搜集、整理了一大批有关当代中国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的例子,经过反复筛选研究,评出了我们心目中“中国最具文化魅力的六家企业”,我们仅此向它们表示敬意。 我们也以这组报道作为《南风窗》创刊13周年的“主题报道”,奉献给所有关怀我们成长的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文化热”兴起后,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在鼓吹者看来,21世纪甚至可以成为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世纪,因为相对于以大自然为敌、事事强调对立的西方文化而言,体现了综合思维模式的中国文化“东学西渐”乃势所必然。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一看到这个字眼,首先想  相似文献   

10.
艾君 《工会博览》2023,(2):36-39
<正>中国传统民间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取长补短,出现过许多次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共生共存或者共发展的民间文化,也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文化事项。在传统民间节日中,其实每个月都有具有民间广泛性、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节日。譬如,“一月节”往往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节”主要指“春耕节”,也叫“春龙节”或“龙抬头”;  相似文献   

11.
赵书 《工会博览》2005,(15):75-76
关于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其中以“人文奥运”为核心。人文奥运的实质就是“体育+文化”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实施,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们以展示古希腊的文化为核心,把古代希腊的文化和现代希腊的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全世界几十亿人了解、接近或者知道了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地方,各级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已屡见不鲜。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看到在日益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人的文化焦虑感在与日俱增,百多年来的中西文化之争仍在继续。从结构上看,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外围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但是,一些人已对“文化产业”提出了严重质疑:“‘文化产业’的提法,笼统地讲有很大问题,什么领域或者什么环节可以产业化都必须具体讨论,可以产业化的领域也不是所有环节都可以产业化”。2004年的“三联保卫战”事件是值得记取的,闪为它代表了出版业的典型矛盾。而在2005年,这种由文化产业化带来的争议还将继续,并带给我们更多的戏剧性场景。  相似文献   

13.
自本期开始,《南风窗》“独家策划”与您见面。 在这个“策划的年代”,请您看一看,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们全情投入,我们团队合作,我们倾尽全力,我们费时良久,是为了在每一期上都塑造出让您惊喜的那一份文化空间。这份空间,您在其它媒介上看不到。 希望您不会错过,希望您来点题或评说,希望您向更多身边的人传播。 让我们共同把“独家策划”办成《南风窗》的一个新的拳头产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让它“好得不平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保证我们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践“三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 ,文化全球化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人来说 ,要搞清楚“我们”是谁 ,我们要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洪 《工会博览》2008,(10):126-12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城内的普通市民们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既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又沾染了新文化想象。这部写于1983年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就像一幅冬至版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及真实场景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北京市民思想观念及行为中的“官样”表现、“糊涂”观念、“忍让”精神的传承和做人“原则”的矛盾等独有的文化记忆与想象。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0)
正纵观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越是包容吸收的年代,往往也是中国强盛之际,反之,越是自负拒绝包容吸收,越可能在自负中走向迷失。楼宇烈说,最近几年,我们都在强调文化自信。但是近百年来,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有所丢失的。这句话,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自信与否常常是一个比较概念。自“五四”以降,面对以科技水平为突出标志的西方文化,精英人士率先迷失了自我,自惭形秽;其二,所谓自信有所“丢失”,潜台词是我们原本自信,只不过这种自信逐渐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办节办会之风曾席卷全国,好在我们是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一穷乡僻野也能找出古迹、名人、传说、民俗、特产……办节办会成了各地招商引资的一项“法宝”、并被“有识之士”精辟地形容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于是乎,在热闹的节会中,文化成了陪衬,成了附庸——虽然这些节会经常被命名为“××文化节”或“××艺术节”。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20.
冯磊 《法制博览》2010,(3):68-69
学者严加新在《生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遗传学的角度对所谓“孔子的后裔”这一说法进行了分析。之后,作者认为,在遗传学家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孔子后裔”。因此,我们整个社会应当淡化姓氏的概念,社会学界对所谓“姓氏文化”的研究,应立足于“文化”的传承而不是荒诞的“血统论”暗示——当然,这篇文字有一个前提:严加新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