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城市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反应机制是公安机关依据情报信息和警情研判,科学配置警务资源,形成信息畅通、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多警合成作战的工作运行模式。健全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要健全指挥系统,延伸一级响应链条;做到警情主导警务,清除快速反应盲区;优化平台建设,实现耳聪目明;加强预案演练,规范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2.
警务快速反应机制主要是指公安机关及其队伍在快速反应中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是形成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各警种配合、快速反应的动态体系。建主警务快速反应机制是公安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备的警务快速反应机制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标志着警务工作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把打击与防范有机地连结起来是适应社会治安动态化的必然选择;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现形式,给治安工作社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其能力是现代化条件下衡量警务实力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研究择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快速反应机制是公安机关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提高打防控力度、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参与建设"平安台州"的需要.快速反应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快速反应机制的科学定位及其内涵决定了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指挥协调体系、领导决策体系、情报信息体系、巡控网络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合成作战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队伍管理体系等九个子系统.正确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快速反应机制还必须同时考虑这一机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牛顿定律有关力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有关事物的可认识理论、普遍联系理论、绝对运动理论等,可以支撑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美英警察的快速反应机制及其对快速反应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英警察的快速反应机制初步形成于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美英警界明确和统一了快速反应的目标和作用,各地警察局也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快速反应的时间要求或承诺,并从报警、接警、指挥、处警这四个主要环节的建设上保证了快速反应中“快”字的实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快速反应机制,较为充分地发挥出了快速反应机制在制止犯罪、服务公众、保持公众安全感方面的基本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针对犯罪现场罪犯捕  相似文献   

5.
快速反应机制是公安机关警务运作中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内容由各个子系统组成。建立农村警务快速反应机制 ,应以 110报警服务台为窗口 ,指挥中心为龙头 ,农村地区公安派出所和责任区刑警中队为第一处警力量 ,各警种协同作战相配套、警务室 (或警民联系点 )和群众治安力量为辅助的快速反应运行模式 ,以处置各种案 (事 )件和重大救助为主要内容 ,提高对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动态控制能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公安机关实现犯罪控制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反应机制广义上应包括整个公安机关在获悉各类犯罪信息后所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严密社会面控制,预防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快速反应机制的实现必须以现代科技与公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保障,因此是实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要素包括:公安指挥员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艺术、民警的个人素质、快速准确的情报信息网络、宏观控制和联合协作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一个信息畅通、高效权威的指挥系统。2.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处警队伍。3.建立一套功能快速、技术先进的装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紧密结合首都公安工作的实际和特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必要性;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快速反应体系的基本格局;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穆毅近几年来,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告诉我们:犯罪的突发性越来越强,犯罪分子往往作案快,逃离快。如果我们不以快制快,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的难度将会增大,甚至会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快速反应的工作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和警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已发生巨大的变革,网络警务应运而生.在网络警务语境下,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网络社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应从健全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立网格巡防警力布局、构建110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完善快速反应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0.
王澈 《公安教育》2011,(8):69-73
<正>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包括应急警务在内的快速反应机制,其中,美国的快速反应警务机制更为成熟。这种快速反应机制主要包括接近于实时的接警机制和迅速的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2014年,公安部党委做出了大力推进"四项建设"的决策部署,其中,警务实战化是"四项建设"的核心,它涉及到公安业务、警务机制、勤务模式、警务保障等方方面面,且是最能体现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通过比较境外警务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建设等情况,分析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扰与问题,并就如何优化、完善实战背景下公安机关快速  相似文献   

12.
着眼提高战时政治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积极探索战时政治工作快速反应的基本途径。建立快捷高效的政工程序和运行机制,促进政治工作直接生成战斗力,既是改变平时政治工作被动迟缓状况,充分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未来战争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感受“911”———美国警方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印象□刘文玺1997年12月2日至25日,笔者随公安部指挥中心与巡警建设培训团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进行了警务管理培训,并实地考察了洛杉矶、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警方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情况,受益匪浅。一、深受...  相似文献   

14.
1.概述公安部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和文件中,强调公安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问题。陶驷驹部长指出:“…把指挥系统健全起来,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合成作战,切实提高动态环境下对城市治安的控制能力。”快速反应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和研究公安指挥系统快速反应的重要意义、全系统延时定义、快速反应的决定因素、快速反应的合理指标和技术系统对快速反应的作用和贡献。2.快速反应的意义2.1现代作案特点在现代科学、经济和交通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现代作案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快速性。不少案犯具有较高技…  相似文献   

15.
快速反应     
魏炜 《人民公安》2006,(9):60-61
不可否认,时至今日,说到快速反应的效用,很多领导还都是不以为然的。从表面上看来,要做到快速反应,必须有相当一部分的警力要处于备勤状态,不能从事其它的工作,如此才能闻警而动,调之即动,动之能战,但对于警力非常紧张的各级公安机关来说,要拿出这么一部分警力,确实有难度,再者  相似文献   

16.
靶标与快速反应射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标,是射击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设施。陈旧,呆板的旧靶型,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警察快速反应射击训练和查缉战术训练的要求。本文根据近年来射击训练的实际,吸取国外同行先进的训练方法,从改进创新靶标为切人点,阐述了靶标与快速反应射击训练的关系,指出运用新型人像靶标组训方法,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02,(5):33-33
闵行区检察院为适应“严打”整治斗争的需要,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从2001年4月份起,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得到市院领导的首肯和同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平阳侦破命案看多警种联动和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警种联动和快速反应的实质就是整合各警种的资源,协调各警种的行为,通过快速反应和规范运行,增强合成作战的能力。在命案侦破过程中,要实现多警种联动和快速反应,关键是:一要协调一致、指挥有力;二要整合资源、合成作战;三要果断决策、把握战机;四要制定预案、优化程序。此外,还需建立和完善三大保障,即观念保障、警务保障和技能保障。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发展思路是“四个立足”:1.立足面向社会,从城市现代化和警务发展的战略高度,让警务工作更多地融于社会之中,形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2,立足统一指挥,从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入手,提高接警和指挥调度的效能,发挥快速反应的龙头作用。3.立足高效处警,从处警规范化运作着力,力争最大的警务效益。4.立足优化保障,在增强综合实力上下功夫,全面推动公安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