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两次来到抚州。这两次抚州之行.都是在他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在那战火纷飞的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曾经率领大军驰骋太行十年,与太行革命老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对这块热土心存一份特殊情愫,  相似文献   

3.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以下简称《邓年谱》)披露: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有过两次不同寻常的从前线到达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驻地——河北省平山县(当时称建屏县)西柏坡之行,回到前线不久,就开始作为总前委书记,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一起,统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等部密切协同、并肩作战,取得了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前者,以少胜多,基本消灭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主力;后者,勇追穷寇,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那么,邓小平在西柏坡这偏僻的农家村落,留下了怎样的历史足迹呢?  相似文献   

4.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3):49-54
上海,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中多次来到这里,和这座英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主要记述的是1927年7月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不同寻常而又鲜为人知的三次上海之行。  相似文献   

5.
7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到过美国:一次是 197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一次是 1979年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他的两次美国之行,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   经毛泽东提名,率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4年,联合国接受亚非拉成员国的提议,决定于 4月在美国纽约举…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对辽宁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曾12次来到辽宁,为辽宁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其中,60年代的三次辽宁之行,在辽宁呆的时间比较长,对辽宁的发展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指引辽宁人民克服困难、冲破迷雾,踏上自强奋进之路.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00,(4):43-43
邓小平涵养极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制力极强,为人和蔼可亲。虽然寡言少语,但难见动怒。可是有两次他是发了大火的。  相似文献   

8.
1972年12月11日早上,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时任宁都县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我正在公社办公室办公,突然电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办公室负责人接了电话,这是县革委会的来电,通知12日有"重要来宾"来黄陂参观。恰逢公社党委书记钟积兰去省城南昌学习了,办公室负责人便向我与曾奇伟(时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抗战时期邓小平有过不同寻常的三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10.
连一碗馊了的菜汤都不肯倒掉 1968年10月,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会议上,刘少奇被罗织“叛徒、内奸、工贼”的莫须有罪名,被“永远开除出党”,邓小平则由于毛泽东出面干预,保留了党籍。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曾先后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失误了,邓小平成功了。本文以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工作重点转移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对他们的失误与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全有 《党史纵横》2013,(11):15-18
毛泽东一生曾两次到辽宁视察。第一次是1950年3月1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归来途经沈阳,视察了沈阳橡胶一厂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二次是1958年2月12日至13日,  相似文献   

13.
复出前他希望到井冈山走一走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国温都尔汗折戟沉沙之后,“文化大革命”也开始有所降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着手进行各条战线的整顿,落实党的政策,陆续解放了一批老干部。1972年8月1日,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市郊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达4年之久的邓小平和全体职工一起,再一次听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罪行报告的传达,算来,这次已是第四次听这样的传达了。听完传达之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去了一封信,表达了愿意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再做些工作的愿望。由于周恩来的关心,这封信…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2):44-48
之行四:1950年10月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我国出兵援朝问题,并受毛泽东委托接彭德,怀谈出兵朝鲜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贺磊磊  王卫 《世纪桥》2011,(23):24-25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奉命返回延安,参与党和国家的决策,三次都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时刻。每次回延安情况虽各不相同,但对邓小平更好地理解党中央的大政方针,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长期独自领导一个大的根据地而不脱离党的路线,作用不可估量,也对邓小平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次回延安,是邓小平前半生的三个里程碑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中极少出国。他对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访问也仅有两次,却迭生误会,颇多不快。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很快就践踏到我的家乡河南沁阳。日军烧杀淫掠,致使乡亲们有家不能回、妻离子散。家乡沦陷后,我的二姐任慧贞与二姐夫冯精华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他们以神出鬼没、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狠狠地打击日军。每当二姐、姐夫与同志们晚上潜回家中讨论杀敌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自华 《前线》2011,(1):56-57
五四前后,青年毛泽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连续两次来到北京。第一次从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停留206天;第二次从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停留116天。这是北京解放前毛泽东仅有的两次北京之旅,追寻伟人的足迹,这两次北京之行可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张雪峰 《世纪桥》2009,(18):11-11,16
以荆江分洪为基础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是一项牵系着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胸怀征服自然,战胜洪水,造福人民的雄心壮志,认真仔细地规划治理三峡工程的蓝图,为三峡工程大规模兴建作了充分准备。如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