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蒨 《共产党人》2007,(23):31-32
朱晖,生卒年不详,字文季,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人。东汉大臣,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曾先后任郎官、郡吏、东平王掾属、卫士令、临淮太守、尚书仆射、尚书令、骑都尉。朱晖出身世族,卒业于太学,行为举止合乎礼法规范,深受儒者赞扬。  相似文献   

2.
正"父母官"指的是体恤爱民的好官员,这一称谓,是从为百姓办事、受百姓拥戴的西汉"召父(召信臣)"和东汉"杜母(杜诗)"两人的名字来的。《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元帝时,南阳郡(今南阳市)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他以"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的"八字方针"治理南阳,成绩十分突出。"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南阳百姓又迎来了一  相似文献   

3.
王蒨 《共产党人》2007,(6):27-27,29
尹翁归(?——公元前62年)字子兄,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大臣。初为市吏,秉公执法,廉不受馈,百贾敬畏。后历任郡督邮、缑氏县尉、都内令、弘农都尉、东海太守等职,官至右扶风。  相似文献   

4.
刘厚琴 《理论学刊》2004,(10):104-105
拥有一批忠于职守的贤能官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东汉统治者深谙此理 ,东汉建立之初就通过各种方式褒奖、激励忠臣 ,并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功利型与符号型相结合的励忠机制。励忠作为东汉统治者驾驭臣下、笼络人心、敦励风俗的一个法宝 ,对东汉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功利型励忠功利型是东汉励忠方式的主流 ,它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封侯、荣宠表彰忠心可嘉的开国功臣天下初定时期 ,封侯加官等往往是安抚忠臣的最有效手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封侯加官方式褒奖了一批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  相似文献   

5.
三家《诗》在汉代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过两汉之际的政治动荡,这种不平衡发生了重大转化。概而言之,"鲁诗"极盛于西汉,至东汉依然强势;"齐诗"盛于西汉,至东汉则一蹶不振;"韩诗"在西汉相对不显,至东汉而盛极一时。两汉三家《诗》学兴衰易势的关节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前后,三家《诗》学者明显分为两大政治阵营:"鲁诗"、"韩诗"知名学者以不同方式拒绝为王莽奔走,见于记载的西汉后期"齐诗"学者则大都倒向了王氏集团。这种政治分化影响了三家《诗》在东汉的不同走向。东汉"韩诗"学者大都善言图谶符命,迎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东汉"韩诗"传习转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9,(1):48-48
王符,字节信,号潜夫,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他生活在东汉和帝至灵帝时期,高才绝学,抱道自持,隐居著书,一生不仕,终老于家。所著《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约十余万言。王符的人品文章名重当时,声震朝野,受到时人尊敬和后人的推崇。王符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王朝黑暗腐败的时代。东汉自和帝、安帝后,朝纲废弛,宦戚倾轧,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符虽终身不仕,但他"耿介  相似文献   

7.
李丹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12):F0003-F0003
正关田沟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部的高家镇关田沟村(包括秦家院子、袁家岩墓群)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开展了3次大规模发掘,清理汉至六朝墓葬64座(土坑墓23座、砖石墓41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另有料器(珠、管)1350枚,钱币2197枚。关田沟墓群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自西汉中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墓葬皆有发现,其中西汉中晚期10座、新莽至东汉初4座、东汉早期8座、东汉中期16座、东汉晚期9座、两晋3座、南朝13座;从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8.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6,(12):10-13
毛泽东对杜诗不甚喜爱,但对老一代革命家中诗格近于杜甫的董必武的作品却颇为关注,于是就有了"董老善五律"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顶着旱夏 6月的烈日,我们来到洛川县永乡乡的东汉寨行政村,在走农户、看果园、访学校的过程中,村民们以感激的心情给我们讲述了延安市工商局下派挂职扶贫干部高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设新村的事迹。   东汉寨旧村曾在洛塬的一个沟畔上,村舍破败零乱,交通不便,发展受着制约。 1987年按照县、乡"旧村还田,新村另建"的规划,村址随迁到 210国道沿线距乡政府仅 2.5公里的宽阔塬面上。然而,迁村一举,并未使东汉寨人随之富起来。由于盖新房中多数人家欠了债,集体又无积蓄,主导产业苹果起步晚,入不抵出,东汉寨人一直徘徊在贫困线上…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虽是一个正直的教育家、诗人。他毕生献身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时刻,将黄列为暗杀对象。黄闻讯偕夫人星夜离家出走。逃亡到被日本占领的大连,住在一个狭小的客栈里。他每天到日本关东厅经营的铁道图书馆去读书,研读了不少教育和经济著作,也读佛经和道经。还借来馆藏的各种杜诗,随读随选,天天清早手抄,辑成了一部《杜诗尤》。黄炎培在大连这样的亡命生活过了半年。一天,  相似文献   

12.
正杨贵是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1954年26岁时当选为中共河南林县县委第一书记。他领导全县人民兴修红旗渠,名扬世界。李龙太是林县西诸翟村人,1938年11岁时跟爷爷逃荒来到长治县,19岁任林移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60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人植树造林,使林移大队成了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958年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即全国"群英会")  相似文献   

13.
东汉时期,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有一县,叫朝那(音朱挪)县,县址大约在今彭阳县古城镇。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出过不少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东汉名将皇甫规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刘吉同 《学习月刊》2013,(11):53-53
公元121年,执政17年的东汉邓太后驾崩,东汉由盛转衰,走入无有尽头的大黑暗中。从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冲、质两个娃娃在位不足一年可忽略不计)、桓帝到灵帝前期,约60年间,国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资治通鉴》(卷50至57)全景式地描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和壮举,今天读来仍令人澎湃。  相似文献   

15.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又称"人胜节",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相似文献   

16.
正铁锹挖出的辽代古墓叶茂台位于法库西南45公里的101国道上。这一带虽然在近现代历史上并不显赫,但在1100多年前,却是如日中天的大辽帝国的中心腹地。据《辽史·地理志》"渭州"条记载:1000多年前,这里曾是驸马都尉萧昌裔所建的渭州,是辽代萧氏后族的重要聚居地。彼时的这里,城郭相望、道途相连、村镇密集、市井繁荣,曾经出过6位辽国的宰相。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九年二月,太行、太岳两个军区抽调了八千多名干部,组成“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摧枯拉朽,节节进展。九月十九日,我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六团解放了长泰县城。参加接管长泰的南下工作队员,是来自太行区五地委的汲县、辉县、林县、淇县、汤阴和漳南等县的干部,由董清晨和我带队,从泉州经安溪,受到安溪中心县委和中共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的热情接待。而后,我们取道同安、罐口、角尾,越朝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 ,京师洛阳流传着“直如弦 ,死道边 ;曲如钩 ,反封侯”的民谣 ,反映了当时黑暗无道的政治现实。民谣中赞颂的刚直如弦、不折不弯的人物就是李固。东汉王朝到和帝时 ,朝廷大权已旁落到外戚手中 ,皇帝的废立都由外戚所左右。外戚梁冀本是一个纨绔子弟 ,嗜酒、贪色、好赌、斗鸡玩狗 ,无所不精。就是这样一个败类 ,竟被任命做了大将军。从此 ,东汉名义上是刘家天下 ,实际是梁氏王朝当政。面对这样一股凶残腐朽的政治势力 ,正直的大臣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抗争 ,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荆州刺史李固和杜乔。他们对诬、贬、罢、狱、杀全然不顾 ,浑…  相似文献   

19.
杨飞 《党课》2013,(14):80-83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忠强 《学习导报》2011,(22):34-34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刘秀有一天到郊外打猎,返回时已夜静更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