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放权让利”,使厂长经理获得一定经营自主权开始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向企业经营者放权让利,不相应增加其责任,不建立制衡机制,就有可能出现企业领导人滥用权力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经营承包责任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包死基数,欠收自补等。但对经营者及所有者代表(即企业主管部门领导人)的制约仍很软弱,没有形成制衡机制,企业还在吃国家的大锅饭,只负盈不负亏,不能破产。于是,有人提出产权变革思想,希望借助于产权制度来建立起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从我国股份制企业试点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为了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显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步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以前,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重点是放权让利,调整国家与企业的权责利关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1979-1983年,国营企业普遍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包干,调动了企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迈出了较大步伐。1994年至1997年底,先后进行了抓好300户大中型企业落实经营自主权和清产核资,200户小型企业实行公有民营,50户企业落实《监管条例》委派监事会,15户、55户、107户企业分年度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株洲、长沙、湘潭、岳阳4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等一系列改革;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企业联合兼并、中小型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政策性文件,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当前我省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有…  相似文献   

4.
企业自负盈亏、政企分开的问题,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来了。十多年来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不同阶段的改革,虽然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政府职能有一些转变。但是,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其表现在:国有企业大部分活力不强,效率不高,而政府却卸不掉企业负亏的无限责任,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制定了今年工业企业“35151”改革方案,即:重点抓好300户大中型企业落实经营自主权,50户企业落实《监管条例》,15户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选择1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活力”的试点。总的要求是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抓“三个深入  相似文献   

6.
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改变“内部人控制”机制□张如仙中国的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放权让利”的渐进式道路。在政府机构的职能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通过放权和各种形式的承包制,把权力逐步下放给企业,国有企业已经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相当程度的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制度重在"现代"二字耿昭杰多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面临着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发展没有资金,二是经营缺乏活力。企业向国家一直呼吁要"放水养鱼"、"松绳跑马",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落实经营自主权。国家也采取了"让利放权"等一系...  相似文献   

8.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探索,上海国有企业通过“放权让利”,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局限于经营权,没有资产处置权,留利、承包不规范,因此激励有限。传统国有企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总体上局限于计划经济下一般生产流通服务职能,全面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因此,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必须实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是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改革初始阶段,为了尽快改变过去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旧体制。国家实行了放权让利。在此思想指导下,各级政府及经济职能部门也普遍层层放权让利;与此同时,为了改变企业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状态。国家采取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措施,后来发展为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另外,为了解决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困难和大量待业人员的出路。国家允许并鼓励自主谋利的经营方式,又加上国家先后采取了包干、切块、挂钩等改革措施。这样,所有上述改革措施的推行,就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利益主体。除了国家与企业这两个主要的利益主体之外。还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如下几种利益主体: (一)地方利益主体。在国家放权让利的过程中。对各省、市、自治区推行了财政、税收、外汇、粮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9,(11)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亲自指导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1978年12月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久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同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们对正在试点的18家股份公司进行了调查。这些企业自从转为股份公司以来,显示出了较大的活力。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增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的14项自主权都已基本落实。通过资产评估核实,国有资产普遍增值。据天津市10户定向募股的国有工业企业统计,评估前国有资产净值为14.09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清河毛纺厂、内燃机总厂、光学仪器厂、化工二厂等十个企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从一九八○年开始进行了“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试点。三年来,由于改革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较为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的工业企业管理办法。企业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动力和压力,于是大大推动了自身在经营管理制度和领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以来,我区国有企业实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放权”是允许企业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让利”则是将企业的部分盈余让企业成员占有。用经济学术语讲,这就是将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转移给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改革使国有企业在经营计划、采购、销售、定价、用工、收入分配等方面获得了较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又将企业成员的个人收入(现金和实物)与企业的短期盈利水平挂钩。如果企业在一定经  相似文献   

14.
苏圣儒 《奋斗》2002,(8):25-2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采取了扩权让利、利润包干、利改税、经营承包责任制、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造以及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这些改革措施对增强其活力,转变其经营机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企业自主权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指令性计划大幅度减少,大多数企业开始面对市场组织生产,生产要素的获取和产品的销售大都通过市场解决,企业经营状况与职工的利益有了较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在近20年中,不仅曾经提出过种种改革的目标要求,如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点、甚至重中之重来抓等;而且围绕让利放权,曾经采用过多种改革的方式,如实行利润分成,以税代利,全面承包,代管租赁,无上级经营,等等。但至今除极少数企业以外,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上海工业改革开放的历程。由此可以看出,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四年来上海工业的改革开放是逐步深入推进的,带来的变化是巨大深刻的,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十四大以前的改革探索(一)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推动企业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上海工业的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开始,而扩权又首先在扩大企业的财权上突破。1979年4月,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选择8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给予企业利润留成的扩权试点,上海柴油…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是“三大障碍”挡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通道.以致迟滞了改革的进程.一、政企不分的体制障碍政企不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我国的企业改革一开始就力图解决.从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到利改税、承包制都试图取得突破,但由于没有触动产权关系,因而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解决政企不分,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国有企业实行严权制度改革,必须突破这个难点;但这个难点却又恰恰影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就如同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叫人搞不清楚.比如,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一开始获得试点权利时,家家户户都很高兴.但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成了孤军深入的”尖刀连”.试点的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句话,至少有三句半都需要政府有所动作才能实现,企业至多只能在管理科学上做点文章.比如:新建立的一批股份公司其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8.
程伟 《先锋队》2012,(17):24-27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由扩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转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制度创新。债转股、股份制试点、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改革实践,为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科技体制改革,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走过了一条稳步前进的道路。近二十年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84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农村、企业改革中得到启示,进行多种模式的试点和探索,积极摸索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道路,为进行全面改革作准备,因此,这一阶段可归纳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遵循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参照企业扩大自主权的办法,上海在部分开发型科研机构进行了扩大自主权的试点,允许科研单位在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定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和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搞活了国有企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面临着蓬勃发展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国外企业激烈竞争的双重挑战,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活的国有企业在“夹缝”中很难站稳脚跟。就全国有色行业而言,2002年,非公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